XX所无线测试塔工程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方案编号: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XX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8月25日深基坑土钉墙支护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桩基础,本工程开挖深度为-6m,周围场地狭小,采用加强型土钉和锚杆的协同作用进行边坡支护。二、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安徽省地质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①腐植土,0.00~1.50m厚;②层粉质粘土,1.50~3.70m厚,软塑~可塑状;③层粘土,3.70~6.0m厚,硬塑~坚硬状;三、基坑支护方案设计为确保边坡绝对安全,本工程采用土钉墙和预应力锚杆相结合的围护方案。3.1土钉墙考虑到本工程地质条件、基础布置、周边环境等因素,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放坡系数1:0.3,墙面层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喷射砼),厚度80㎜,水泥采用32.5级普硅水泥。3.2基坑排水方案设计在四周基坑坡脚处设置200×300排水沟,做好边坡上的泄水孔,泄水管采用ф50PVC管,呈梅花形错开按层布置,泄水管长度500~1000mm,水平间距3000mm,布置在土钉下方200mm左右。应注意保持泄水管畅通,砾料选择10~30㎜。坡顶严禁积水滞留,坡肩线8m以内积水须及时抽尽排干。根据土层情况调整。3.2.1地面防渗措施1)严格控制基坑四周的用水点。2)基坑四周修筑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坑内。3)妥善处理各种管道渗漏水。4)基坑四周地面沉降观测及其预防措施四、移位、沉降监测4.1墙顶监测为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必须对土钉墙边进行监测。本工程的围护结构墙顶位移警戒值为30㎜。4.2变形观测的基本工作点和观测点的布置1、基本工作点置于最深2倍范围距离之外的稳固安全地带,用于水平观测时,每边不少于3点,其型式采用300×300×1000mm的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的钢筋;同时兼做沉降观测工作基点。2、观测点按以下方式设置设定墙顶位移观测点8组,在阳角和较深基坑边沿应适当加密。观测点形式采用200×200×500mm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短钢筋。根据基本点位置统一刻痕,作为变形观测标志。4.3观测精度及技术要求根据本工程地质状况和基坑开挖方法,参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有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开挖变形观测按二等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执行。其中,水平位移观测使用J2级经纬仪。按视准线和小角度法观测;而沉降观测则使用DSZ2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技术要求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执行。水平误差控制6.00mm,垂直误差控制0.5mm。4.4观测时间的确定1、基坑开挖每一步都应作基坑变形观测。2、观测时间间隔每周一次,必要时可连续观测!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一次到3天一次,15天后每周观测一次。4.5场地查勘与记录1、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照相存档。2、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4.6观测要点1、每次观测前,首先复核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2、所用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3、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4.7变形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将其变形结果及时报至项目总工,以便判断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监控信息。4.8应急措施若观测点水平位移连续三天均超过3㎜/每天或者发现局部不利地段时或因雨水较大造成塌方,则应根据不同情况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堆集沙袋;2、加设临时支撑;3、与业主、监理、设计人员联系,增加土钉数量等或加深锚杆。五、施工总工艺流程5.1预应力锚杆施工1、工艺流程:①修坡-②成孔-③锚杆注浆-④挂网-⑤喷砼-⑥养护。2、定位放线: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3、钻进:钻进深度,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30-50cm,如遇易塌孔土层,可带护壁套管钻进,不宜采用泥浆护壁。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土方挖运施工基坑支护施工土方收尾竣工验收降水施工4、锚杆组装:锚杆施工严格按施工图施工,组装前先清楚钢绞线表面的油污,将锚杆自由段裹以塑料布或套塑料管,并扎牢;将注浆管与锚筋一起放入钻孔,注浆管内端距孔底宜为50-100mm。5、搅浆、注浆:采用专用搅拌桶和注浆泵,注浆泵的工作压力应满足施工要求。浆体按设计配制,浆液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注浆待孔口溢浆,即可停止注浆,若需采用二次注浆时,注浆压力宜控制在2.5Mpa。6、预应力张拉,锚杆在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当锚固体强度大于15.0Mpa,并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张拉。5.2土钉墙施工本基坑土钉墙采用钢筋土钉。钉管采用二级钢筋,每隔1.5m设置一道对中支架,由200mm长Φ8钢筋焊接而成。5.2.1工序流程①修坡-②成孔-③锚杆注浆-④挂网-⑤喷砼-⑥养护。注:根据边坡开挖土质情况,工序①与②可以交替进行。5.2.2主要工序的工艺要求1、挖土修坡①机械挖土边坡按1:0.3控制,其余用人工修整,清除坡顶及坡面上的虚土。②土钉墙施工区内根据土钉的排距,每步挖土深度最多不超过1.80m(土钉下0.3m)。应注意每排土钉喷射混凝土养护最少24小时后方可挖下一步土。2、成孔①成孔前应根据施工设计图标孔位,孔位误差不大于100mm。先用钻机引孔,土钉孔径Φ100。锚孔内渣土应清理干净。钻孔时应注意观察,随时掌握土层情况。②在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02-03)上所示的地段区域,第一层与第二层土钉采用Φ48钢管土钉,前端制成尖头,制作若干出浆口,用气锤直接打入土中。3、锚杆注浆成孔后置入土钉钢筋,注浆时采用由低到中压注浆,注浆压力0.4~0.6Mpa,若遇土质较差时必须进行二次注浆,压力注浆时应在钻孔口部设置止浆塞。4、挂网①挂网前应进行第一次砼面层喷射。②面网钢筋应拉伸调直,土钉与拉筋焊牢。③钢筋网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深入槽底不小于20cm。5、喷射混凝土①喷射C20混凝土,采用32.5级普硅水泥。水灰比0.4~0.5,水泥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②喷混凝土采用PZ-90喷浆机及空压机,气压一般应在0.3~0.4MPd范围内,应根据混凝土面的距离进行调整。六、质量保证措施1、进场的每批钢绞线和水泥要有出厂合格证并做复试。2、锚杆机就位前应先检查锚位标高,锚具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就位后必须调正钻杆,用角度尺或罗盘测量钻杆的倾角使之符合设计,并保证钻杆的水平投影垂直于坑壁,经检查无误后方可钻进。3、钻孔时遇有障碍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钻、待情况清楚后再钻进或采取措施。钻至设计深度后空钻出土以减少拨钻杆的阻力,然后拨出钻杆。4、下锚索前应检查锚索并做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下完锚索时应注意锚索的外露部分是否满足张拉要求的长度。5、浆液搅拌必须严格按配比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水泥应不含杂质,不用过期或受潮水泥。水泥浆体的28d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6、注浆由孔底开始,边注边外拉浆管,并缓缓拔管,直至浆液溢出孔口后停止注浆。注浆后国半个小时再补浆一次,若渗浆严重,可补浆2~3次。7、连梁的承压板及预埋筒的位置要安装准确。浇砼前做隐蔽工程检查记录。8、水泥浆体强度达到15Mpa时方可张拉。张拉的技术要求,按《土层锚杆的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锚杆的张拉要有固定的操作人员和纪录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张拉。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现场技术负责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