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宜居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健康宜居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 台喜生 李明涛 方向文∗摘 要: 本评价指标体系由14个反映生态城市环境、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与5个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特色指标组成。特色指标体系包括:(1)万人拥有文化、体育、娱乐用房屋,是城市居民追求多元化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条件;(2)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数量,是城市居民保护身体健康、保证生活质量的主要保障;(3)公园绿地500米半径服务率,反映城市自然或人工景观的可达性及其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享受亲近、重返自然生态环境的精神需求的能力;(4)城市旅游业收入占城市GDP百分比,直接反映城市的宜游性,是城市自然景观资源、人文历史积淀、交通、住宿、餐饮、服务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5)人均居住用地面积,量化城市人均拥有的生活空间。本报告根据该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依据环境、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水平选择出的1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健康宜居水平的比较,评出前100强进行了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建设评价。关键词: 健康性 宜居性 生态城市对城市的定义由来已久,它是人类在自然聚居过程中因为物质交换的需要123∗台喜生,生态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学。生态城市绿皮书而发展起来的聚集地,最终因为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融合,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功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物质、精神的交流提供便捷,进而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化是人类在享有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不断地将不同等级的人类聚居地推向更高的等级,在村、集、镇、城的梯度上持续演化,增强这些聚居地的服务功能,当人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政治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聚居地人口的生产、生活和物质、精神交流便捷程度不断提升,便可称其为城市,而该漫长的演化过程就是城市化。针对城市化过程中由社会、经济和自然组成的城市生态系统出现的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多元化的生态城市建设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促使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恢复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中,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建设就是要从人的健康、人居环境的健康、宜居、宜游等角度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平稳、有序地发展。城市宜居性是在城市满足了人类基本的服务功能(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政治)之后,对人类聚居地更高级别的要求,环境、安全、娱乐、食品、空气、水质等因素也被考虑进来,以保障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和物质、精神交流的质量,不仅要满足其物质需求,如丰富的工作机会、充裕的食宿、安全的饮水、清新的空气、便捷的交通等,同时要保障其精神需求,如有效的社会福利、良好的治安、个人发展、亲近自然、娱乐休闲等。近15年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将“打造宜居城市”作为指导方针,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对城市宜居性的评价也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①②③2016年6月14日,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少数公认宜居城市等40个案例城市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223①②③王茜茜:《银川市城市宜居性评价与研究》,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刘凯:《济南宜居度评价与宜居城市建设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张文忠:《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第3期。健康宜居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首次通过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映了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调查研究发现: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并指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短板为城市安全性(尤其是交通安全)、环境健康性(尤其是雾霾污染)和交通便捷性(尤其是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①刘晶晶等在研究城市宜居性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的时候提出城市宜居性可以分为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便利的公共服务、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安全的生产生活等五个维度。城市宜居性对旅游发展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该作用受到对外交通、潜在市场规模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适度的旅游发展可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过度的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具有不利影响;根据旅游发展相对水平,可将对应城市分为优先推动组、推动组、适度控制组和控制组;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深圳、重庆、武汉等地的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威胁较大。在物质富足的基础上,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高涨推动了城市居民的“游客化”,旅游休闲开始融入城市更广泛的空间与产业中,城市休闲功能随之成为影响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②③居住环境健康性可从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四个方面考虑,居住环境健康不但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④城市中的住宅小区是人们生活起居最主要的场所,要建设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人居小区的生态治理是重要内容和主要方向,它不仅是居住空间,还提供生活、文化、教育、科技、休闲娱乐、艺术等众多功能。人居小区的生态治理就是促进其中人与环境和生态系统一致和谐高效地运行,要求人的健323①②③④方婷:《中国宜居城市排名2017———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http://wwwxuexilacom/news/934692html,2017年2月23日。刘晶晶、黄璇璇、林德荣:《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人文地理》2016年第31(4)期。JansenVerbekeM、孙业红:《城市旅游再造———一种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旅游学刊》2012年第27(6)期。陈文君:《宜居北京居住环境健康性空间分析及其对策建议》,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生态城市绿皮书康生活、环境的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其中,人居小区的水生态治理关乎水这个重要的生态因子,水生态治理得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造福生态系统、美化环境、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治理得不好,水多、水少、水脏都会给人、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对水资源造成浪费。①除了水生态治理,生活生产垃圾、空气污染、噪声和光污染等生态因子也需要在建设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治理,以保障城市的健康性。一 健康宜居型城市评价报告(一)健康宜居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以文献资料为理论基础,通过专家访谈形式得出健康宜居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4个核心指标和5个特色指标(见表1)。本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了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体现生态城市健康等级的指标,突出了健康性和宜居性两个方面的城市服务能力,重点从健康生活条件、健康保障、景观服务、休闲资源和居住空间五个角度去评价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健康性和宜居性的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程度。本研究以此评价指标体系对150个城市2015年度的生态化过程进行了评估,评价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健康宜居水平的变化。健康宜居型城市特色指标体系包括如下几个指标。1万人拥有文化、体育、娱乐用房屋———反映市民进行文化、娱乐、运动休闲的基础设施水平;2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数量———反映卫生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容量和能力;3公园绿地500米半径服务率———反映城市自然或人工景观的可达性,体现了城市居民日常体验回归自然环境的便捷性;4城市旅游业收入占城市GDP百分比———反映城市的宜游性,同时也体423①颜京松、汪敏:《生态人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工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第16(1)期。健康宜居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现了包括住宿、餐饮、交通、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等在内的综合的城市休闲服务能力;5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反映城市的宜居性,直接展示了城市居民居住空间的大小,此居住用地面积是指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居住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表1 健康宜居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核心指标特色指标二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序号四级指标健康宜居型城市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1森林覆盖率(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2PM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3河湖水质[人均用水量(吨/人)]4单位GDP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万元)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R&D经费占GDP比重[科学技术支出和教育支出占GDP比重(%)]9信息化基础设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万户)/城市年末总人口(万人)]10人均GDP(元/人)11人口密度(人口数/平方千米)12生态环保知识、法规普及率,基础设施完好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全市从业人员数(万人)/城市年末总人口(万人)]13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满意率[民用车辆数(辆)/城市道路长度(千米)]14政府投入与建设效果[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万元)/城市GDP(万元)]15万人拥有文化、体育、娱乐用房屋(个/万人)16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数量(个/万人)17公园绿地500米半径服务率(%)18城市旅游业收入占城市GDP百分比(%)19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平方米/人) 注:造成重大生态污染事件的城市在当年评价结果中扣分:5%~7%。(二)数据的获取及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从核心指标针对的286个城市中选择150个生态化进程发展良好的城市按照健康宜居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获取数据,按照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523生态城市绿皮书的综合排名选择前100强进行评价分析。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公园绿地500米半径服务率”是以遥感影像矢量化后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数据源,使用ArcGIS软件平台获取公园绿地斑块的信息,再利用景观生态学专业软件Fragstats统计公园绿地500米半径服务率。景观格局指数公园绿地500米半径服务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园绿地500米半径服务率=公园绿地500米缓冲区面积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万人拥有文化、体育、娱乐用房屋”“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数量”“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三个指标的相关数据从《201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16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查阅获取。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城市旅游业收入(包括旅游外汇收入和旅游国内收入两部分)”从各省、区、市的统计年鉴(2016年)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中查阅获取。对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程序(MicrosoftOffice2007软件)和SPSS(V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三)中国健康宜居型城市的排名及分析健康宜居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良好的150个城市作为评价对象,选择前100名城市进行了整体评价和分析,对其综合指数、核心指数、特色指数以及5项特色指标进行了排名和健康等级的评价(见表2)。在前100强的健康宜居型城市中,从综合指标的排名及其健康等级来看,很健康(综合指数≥085)的城市有7个,健康(065≤综合指数﹤085)的城市有93个;从核心指标的排名及其健康等级来看,很健康(核心指数≥085)的城市有15个,健康(065≤核心指数﹤085)的城市有85个;从特色指标的排名及其健康等级来看,很健康(特色指数≥085)的城市有10个,健康(065≤特色指数﹤085)的城市有68个,亚健康(055≤特色指数﹤065)的城市有14个,不健康(045≤特色指数﹤055)的城市有8个。623健康宜居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表2 健康宜居型城市前100强名单(2015年)三 亚深 圳芜 湖丽 水绵 阳舟 山西 安太 原兰 州安 庆珠 海重 庆秦皇岛中 山石家庄厦 门青 岛台 州金 华呼和浩特北 京成 都济 南宜 昌雅 安天 津北 海长 沙大 同湛 江拉 萨景德镇蚌 埠丽 江淮 安南 宁东 莞哈尔滨株 洲锦 州合 肥威 海西 宁扬 州吉 林惠 州无 锡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