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酸碱理论笔者:当氟遇上氦在我们小时候,还没有学习化学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醋是酸的,而纯碱是涩的,所以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酸是酸的,碱是涩的。但可能我们就要问了:纯碱不是盐嘛?(事实上,用已有知识来看,纯碱的确是盐,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事实并非如此,这点在后面会谈到。)或许这就是我们对酸与碱的最早认知。初三的第一节化学课,化学老师或许就给大家做了酚酞遇氢氧化钠变红的实验,但可能那时的我们并不知道那是酚酞,也并不知道那是氢氧化钠。我们对酸与碱最早定性的认识,应当追溯到初三化学“酸碱盐”这一章。在这一章,我们明白了: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物质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是碱。这句话似乎就是我们对酸与碱的全部认知。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无水体系呢?我们知道,氨气会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那么这算不算一个酸碱中和反应呢?貌似从初中的教材上看,它没有生成水,所以不算。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氨水和盐酸的反应生成的水,也不过是氨水提供的,这里只是把氨水的溶质——氨气提出来了而已,好像反应的本质没有改变。那么我们的那套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好像就不适用了。那么,要用什么理论来解释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呢?当年的科学家们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一个更加完善的理论横空出世:酸碱质子理论。在讲这个理论之前,要先明确什么是质子,其实,氢离子就是一个质子,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氢原子由质子与电子构成,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不就是质子吗?这套理论指出:酸是质子的给予体而碱是质子的受体。运用这套理论,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也就不难解释了:氨气是质子的受体而氯化氢是质子的给予体(至于为什么,要从孤对电子和经典价键理论的角度给出解释,在此不做螯述)。在文章的开头,我提到纯碱,纯碱是碱吗?在这套理论中,它是碱,从酸碱质子理论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这套理论中,并没有盐的概念,而纯碱的确是质子的受体,它和氢离子的反应大家并不陌生吧?它接受氢离子变成了水于二氧化碳。在质子酸碱理论中,酸与碱有着怎样地关系?它与酸碱电离理论又有着怎样的区分与联系?它又有什么优点与局限?又会有什么理论来补充与完善它?我们先谈一谈在质子酸碱理论中酸与碱的关系。要说清楚酸与碱的关系,就不得不说一说一个很著名的效应——酸碱共轭效应。那么什么是酸碱共轭效应呢?简言之酸(HA)和碱(A-)之间存在以下关系:上式中的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碱是酸的共轭碱,酸是碱的共轭酸,这个式子表明,酸和碱是相互依赖的。因此,共轭酸的酸性越强,共轭碱的碱性越弱,反之,共轭酸的酸性越弱,共轭碱的碱性越强。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更加清楚的说明酸碱共轭效应。在以下反应中:HCl和H3O+都能够释放出质子,它们都是酸;H2O和Cl-都能够接受质子,它们都是碱:上述反应称为质子传递反应,可用一个通式表示:酸1+碱2→酸2+碱1酸1和碱1、酸2和碱2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上式说明,当一种分子或离子失去质子起着酸的作用的同时,一定有另一种分子或离子接受质子起着碱的作用,单独的一对共轭酸碱无法发生酸碱反应。形如“酸=碱+H+”的反应不可发生,称为酸碱半反应。似乎酸碱质子理论解释了很多酸碱电离理论无法解释的反应,但难道它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反应:在这个反应中SO3显然具有酸的性质,但它并未释放质子;CaO显然具有碱的性质,但它并未接受质子。又如实验证明了许多不含氢的化合物(它们不能释放质子)如AlCl3、BCl3、SnCl4都可以与碱发生反应,但酸碱质子理论不认为它们是酸。如此看来,酸碱质子理论好像并不完善,那么又有什么理论来对它进行完善呢?(提醒:下面所讲的专业性较强,当然有兴趣可以继续看下去,认真看还是看的懂的)为了完善酸碱质子理论,一个天才的化学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理论:Lewis酸碱理论,也叫酸碱电子理论。这套理论认为酸是电子的接受体,碱是电子的给予体。酸碱反应是酸从碱接受一对电子,形成配位键,得到一个酸碱加合物的过程,该理论体系下的酸碱反应被称为酸碱加合反应。其通式为:通常,酸碱电子理论中的”酸“被称为Lewis酸,“碱”被称为Lewis碱,以示区别。Lewis酸碱理论的诞生,解释了很多酸碱质子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这个反应非常类似于酸碱反应,但因为无质子转移,酸碱质子理论无法处理,但是从Lewis酸碱理论的角度看,硝酸银中银有空余的d轨道,是良好的电子接受体为Lewis酸,氯化亚硝酰中,氮存在孤对电子,是良好的电子给予体,为Lewis碱,这样,酸碱质子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就得以解释了。同时路易斯酸碱反应是化学中三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另两者为氧化还原反应与自由基反应),可见其地位之高。但是由于它对酸碱的定义实在太广,并且无法判定酸与碱的强度,所以也只能在配位化学和有机化学中崭露头角了。其实,在酸碱理论中,还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软硬酸碱理论,但是由于其专业性较强且机理难以解释,所以在此不做螯述。酸碱电离理论适用于含水体系,酸碱质子理论适用于非水体系,Lewis酸碱理论适用于配位化学和有机化学,软硬酸碱理论则是对Lewis酸碱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这些理论相辅相成,构建了我们缤纷多彩的物质世界,这也便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吧。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