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测试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能力升级练第14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全国Ⅱ卷,6~8)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1~3题。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1.D2.A3.B解析:第1题,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泛滥区被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刀耕火种方式出现前,土地若有茂密的乔灌植被则无法直接耕种),故选D项。第2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是东非高原,这里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故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此外,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也可以推断出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第3题,注意题目中“周边区域引入”和“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材料可知,尼罗河的泛滥期为每年的6—10月,故作物的生长期应为11月至次年5月,引入植物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并且是从周边地区引入,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最有可能,故选B项。(2018·天津红桥二模)下图为极点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第4~5题。24.此时()A.A地的白天比B地短B.当B地为5日19时,A地为4日5时C.C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A地D.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地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A.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C.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增大D.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答案:4.C5.A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此时北极点周围出现了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A地较B地纬度高,故A地的白天比B地长,A项错误;由于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A地的白天比B地长,故当B地为5日19时时,A地为6日,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直射点与C地纬度差较小,C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A地,C项正确;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C地,D项错误。第5题,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即黄赤交角变小。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与黄赤交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变小,故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A项正确;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的最大纬度数,黄赤交角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减小,B项错误;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互余,黄赤交角变小,则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也缩小,C项错误;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始终等于90°,D项错误。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图甲)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图乙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6~8题。甲乙6.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3A.①B.②C.③D.④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⑦—④—②—①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⑤D.②—④—⑤—⑥答案:6.C7.D8.A解析:第6题,根据题目信息“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可知,翠玉白菜为变质岩。③岩石靠近岩浆岩,容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第7题,a、b分别为背斜和向斜构造,其形成是地质作用的差异;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表面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其地势较低,故而经历了下降运动,故D项正确。第8题,根据沉积岩下层岩石形成时间早于上层岩石年龄可知,⑦岩层形成时间早于④岩层;根据岩浆岩侵入关系可知,②岩层早于①岩层,而且②①整体晚于⑦④岩层形成时间,故A项正确。(2019·湖南茶陵三中月考)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下面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海拔3500米处为林线),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1题。图甲图乙9.a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A.亚高山草甸带B.常绿阔叶林带C.山地荒漠草原带D.针叶林带410.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A.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B.随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大C.在a、b植被过渡带处较大D.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11.贡嘎山东坡()A.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B.林线附近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C.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D.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答案:9.D10.C11.D解析:第9题,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在常绿阔叶林之上,随着海拔升高,对应的b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植被海拔2900米,对应的自然带是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带分布在海拔3900米;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2100米;山地荒漠草原带分布在海拔3900米以上。第10题,根据图乙,对照图中的海拔,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在a、b植被过渡带处较大,即2500~2900米处较大;随海拔的升高先波动增大,后波动减小;随气温的降低先波动增加,后波动减小;均受植被类型的影响。第11题,贡嘎山东坡次生阔叶林处,海拔1700米,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低,说明微生物活动较强;林线附近海拔高,气温低,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高,说明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慢;a植被是针叶林,枯枝落叶比落叶林少,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小于落叶林;根据图乙曲线,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二、综合题(共56分)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下图甲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下图乙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甲5乙(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8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解析:第(1)题,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受冷气流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使河谷处气温升高。第(2)题,应从气温、阴晴、风等方面描述。攀枝花位于背风坡,云雨天气少,晴天多;受到北部山脉阻挡,风力弱;气流运动弱,气温较高且变化小。第(3)题,应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分析。工业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为主,且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多;河谷地形封闭,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空气质量不佳。13.(32分)滦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河流,外沟门子(多伦附近)以上为河源,张百湾以上为上游,从张百湾到滦县为中游,滦县以下为下游。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滦河流域简图6图2滦河流域地形图(1)说出滦河流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并说明地势特点。(8分)(2)阐述滦河源头河段和下游河段的主要流水作用过程及其塑造的地貌名称。(8分)(3)据图分析滦河入海口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10分)(4)阐述滦河下游地区沼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1)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中部为燕山山脉,南部为华北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源头河段流经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开阔,水流平缓,河床凹岸不断遭受侵蚀,泥沙在凸岸不断堆积,发育有河漫滩等地貌。下游河段进入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流上中游所搬运的大量泥沙,不断发生堆积,形成三角洲地貌。(3)变化:河道变窄,分汊减少(或河道数量减少)。原因: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滦河口入海水量和沙量大幅度减少;修建了引滦入津工程,滦河的径流量减少;滦河流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流域内森林(或植被)减少,对径流调蓄作用减弱;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河道被人为地任意填埋,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4)河流:使河流来自地表、地下的补给减少,水位下降得更快,加剧旱情;湿地面积减少,降水集中时分洪、滞洪能力下降,使水灾频发。气候:沼泽湿地可以调节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调节空气湿度。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能力将减弱。生物:适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减少,导致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减少。生态:对污染物质的吸收、代谢、分解等功能下降,环境污染加剧。解析:地势特点根据河流流向和图示分析即可;主要的流水作用过程及其塑造的地貌要注意不同河段的差异;入海口河道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包括上游拦水、河流取水量大、流域内植被破坏以及湿地破坏等;沼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对应湿地的生态功能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