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姓名:郭志强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王冬梅20060301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作者:郭志强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肖亚范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法学研究2002近年来,以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为主的上市公司迅速成长,同时,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近段时间,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件不断被暴露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虽然造成现有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规范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问题亟需法律调整。我国已经加入了WTO,作为中国企业的主力军和大型企业的代表,上市公司必须直面国际竞争,这就要求企业从改善治理机制入手,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角度看,首先应该是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而不仅仅是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因为,治理结构远不能解决公司治理的所有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诸多缺陷,选择股权结构为切入点,借鉴国外公司立法的先进理念,运用法律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引进经济学的理论,与经济法尤其是公司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2.期刊论文杨克泉.吉昱华.蔡跃洲.YangKeQuan.CaiYueZhou.JiYuHua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机制内生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本文通过考察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中的657家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代理变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代理变量之间截面数据相关关系,探讨治理机制是否随会计信息质量而变化.研究结果支持了本文中的假设:(1)董事对高成本信息收集和整理的需求与会计系统信息的有用性是倒数关系,外部股东对高成本信息收集和整理的需求与会计系统信息的有用性是正比关系;(2)会计系统信息有用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它们解释股权价值现时变化的程度;(3)以高成本的监督活动为特点的特殊治理结构是股东和董事对高成本信息收集和整理需求的反映.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对会计的其他经济影响和后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3.学位论文谭钊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机制关系研究2007盈余管理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会计理论界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这一问题已成为当代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1.本文研究背景和目的:在我国,自1990年设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在市场容量、交易品种、交易手段、清算体系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盈余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不仅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还是许多契约和证券市场管制的重要参数,各利益相关人对此十分敏感。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出于经济利益,普遍地采取各种手段影响报告盈余。从国内目前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来看,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验证处于各种境况下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以及进一步探究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程度和盈余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等,对于盈余管理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研究较少。同时,大多数研究者在进行盈余管理研究的时候,虽然把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视为盈余管理产生的重要原因,但对公司治理因素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的却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因素的角度入手,考察公司治理因素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文献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的产生有两个因素:激励因素和机会因素。会计报告的提供者具有各种盈余管理的动机,他们构成了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比如:管理层报酬契约动机、资本市场融资动机、政治成本动机、经理人市场动机等。盈余管理的机会因素在于应计制会计、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和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会计报告系统中,有许多盈利管理的机会,如应计制会计中的预计、摊销,折旧、计提等都很容易利用作盈余管理的手段。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不确定性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也越来越多,对这些不确定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正确判断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从更深层次理解盈余管理产生的两个因素可以发现,激励因素和机会因素均与信息不对称有关,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信息交流,产生了代理问题,代理人永远都会拥有一部份私人信息,经理人不可能把他所掌握的全部信息传递出去,这些信息永远都不可能被委托人或其他团体完全知晓。因此,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直接相关,当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有激励作用时,盈余管理行为就产生了或者更严重了,当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有约束作用时,盈余管理行为就被制止或者削弱了。本文以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工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49个上市公司样本,收集了这649个上市公司2005-2006年各项财务数据及公司治理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验证盈余管理程度(因变量)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自变量)的相关性程度。2.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即本文的引论部分。本章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并引出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并对全文的框架结构进行了介绍。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人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本章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内容提供了指引。第三章是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机制相关性的理论分析。本章是本文实证研究的多元回归模型设计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本文要研究的重点是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关系,因此本章首先解决盈余管理程度的测度模型的问题,其次是解决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提出的假设来设计相关的检验模型,本章最后对本文样本的选择作了说明。第五章是实证分析。本章主要是对沪深股市的工业类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第四章所提出的假设,并得出实证研究的结论。第六章是政策性建议。根据第五章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因素的相关性的结论,提出通过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从而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性建议。3.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第一,样本数量较大。本文以2005年末已在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工业类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一些数据不全或数据过度极端的公司,剔除后的样本总容量为649家。第二,研究变量较多。本文反映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特征变量的变量有将近20个,比较全面的反映了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性。第三,对盈余管理测度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虽然国外的研究模型相对成熟,但是由于国内外会计准则以及证券市场存在时间方面的差异,我们并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型。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不长,并且每年都会有新会计准则和新披露规则出台,因此本文没有象国外研究一样采用时间序列模型,而是采用了截面回归模型。本文使用的非可控应计利润测度模型借鉴了Jones模型,模型中的参数也是用截面数据估计,而不是用时间序列数据估计,因此本文的总体应计利润比较真实的反映了我国工业类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应计项目对盈余的管理。作为研究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相关性的论文,我主要闸述了盈余管理程度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相关因素的关系,但我的研究范围较宽,显得研究还不够深入,我的后续研究包括:(1)对某一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比如盈余管理与股东性质的关系,盈余管理与董事会性质的关系,盈余管理与监事会的关系,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的关系等。(2)结合会计准则与公司治理因素研究盈余管理行为的预警模型。(3)研究公司治理的评级模型,给投资者选择有价值的公司投资提供参考等。4.会议论文严传东从郑百文独立董事案看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兼议港台地区公司治理机制2003“郑百文”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被申请破产的上市公司,其独立董事是第一个起诉中国证监会的公司董事。通过新旧郑百文种种现象的对比分析,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层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公司治理中的关键——监督机制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监督者有权无责的现象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被时髦的独立董事淡化了。此类问题不仅在新郑百文公司存在,在其他上市公司中也存在,具有普遍性,应当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5.学位论文李子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特征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2007本论文以我国2000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且2005年12月31日仍在市的835家A股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特征之间的内生决定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使用了内部董事持股比例、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领导结构和董事会规模五个变量来度量公司控制代理问题的监控力量——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建立联立模型,利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此外,本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影响公司价值的问题。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特征是相关的,并且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董事持股比例与流通股比例和内部董事人数显著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流通股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内部董事持股比例、国家股比例和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与内部董事持股比例、国家股比例和行业管制显著负相关;CEO兼任董事长与CEO任期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公司价值与公司治理机制关系不显著。6.学位论文范晓莉我国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研究2007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企业兼并浪潮及机构投资者的兴起,公司治理问题重新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公司治理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世界性课题。国内公司治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产权明晰、政企分开以及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方面,更多地是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某一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的。但是,从外部市场的角度来理解公司治理的内涵,来研究如何构造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文献鲜见于文字。由此,本文试图从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市场体系的角度,分析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以期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建立更为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一些帮助。本文首先界定了公司治理的涵义、机制内容及其治理模式,指出两种治理模式即市场导向型(market-oriented)模式和网络导向型(network-oriented)模式,并在比较这两类模式基础上,强调取长补短才是改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选择。然后文章通过研究多元利益主体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体系与现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实证与效果分析,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接着文章介绍了国外公司治理机制的经验,即美英的市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和日德的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与研究。本质上讲,前者的特点是股东高度分散,并且流动性强,公司治理结构依赖于企业运作的高度透明和相应完善的执法机制;而后者的公司治理综合考虑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强调协调合作,经理人员多为大股东选派,其变动更多的受大股东影响,而不是市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环境建设与优势借鉴。最后本文强调要整合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建立经济型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应实现“三化”目标:市场机制的市场化、行政机制的公开化、社会机制的完善化,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目标。并且分别从市场主导型机制、行政控制型机制、社会辅助型机制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市场化的全面应用:规范法律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多元利益主体对公司治理的参与和监督。7.期刊论文杨兴全.梅波.YANGXing-quan.MEIBo公司治理机制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贸研究2008,19(1)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单一方程检验的基础上,通过联立方程,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债务期限结构与财务杠杆的内生性问题,将公司治理机剐的有效性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基本上为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与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的观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