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单元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史称西周。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②诸侯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诸侯权利: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④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分封地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②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二、宗法制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目的:维护分封制,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王位及各种爵位都由嫡长子继承。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③周天子地位: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影响:有利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不利影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平等权利受到约束,重男轻女思想一直存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三、秦的统一:秦统一的条件:外部条件:1.西周末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2.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内部条件:1.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秦王嬴政重视人才,善于用人。3.两大水利工程:郑国渠和都江堰。秦统一的影响: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由来:三皇五帝简称皇帝内容: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三公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提高行政效率,相互牵制,可以加强君主专制。丞相之下还有九卿,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3、郡县制(地方官制):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已经出现,秦统一后,版图空前扩大。特点:郡守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意义:秦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中央集权的变化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制,出现王国分权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唐朝末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收兵权,编禁军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影响:有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不利: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元朝中央集权的变化概况: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意义: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七、君主专制的变化汉朝:设立中外朝,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互相配合提高行政效率。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宋朝:设立二府三司(枢密院西府管军事,中书省东府管行政,三司管财政),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八、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代:察举制根据品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根据门第隋唐以后:科举制根据考试选官用官发展规律:1、选官标准趋向公平、公正客观2、选官权从地方到中央3、选官方式趋向严密、科学4、选官范越来越广泛九、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明成祖设内阁,内阁只有票拟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没有实权,无法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下达):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一、希腊的民主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1.地理条件:多山多岛,三面环海;2.经济:商品经济发达。3.价值观念:自由平等4.政治:城邦体制城邦体制建立时间: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城邦概念: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公民概念:祖籍本邦,拥有财产,自备武装的成年男性。内容意义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①按财产多寡划分四个等级1、动摇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2、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3、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②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都能参加)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参加)④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公民抽签产生)⑤废除债务奴隶制内容意义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①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1、基本铲除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2、扩大公民参政权3、雅典民主政治确立②设立500人议事会(轮流执政)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④陶片放逐法(直接民主)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公元前5世纪措施: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伯利克里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意义:保障并鼓励公民参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黄金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直接民主制,主权在民(核心内容),轮流执政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方面:①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②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是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消极方面:①雅典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力,②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二、罗马法1、习惯法----公民法背景: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特点:区域性、随意性、贵族性危害: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的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2、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公民法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日益激烈。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评价--积极: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到一定保护。消极: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3、万民法背景:1、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民族矛盾显现。2、国际交往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3、皇帝掌握法政大权,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对法律进行解释。目的: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的法律4、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6世纪,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5、罗马法主要内容:1、形式上发展:习惯法--成文法2、范围演进:公民法--万民法3、重要内容: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实质: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罗马法的评价--对罗马的影响:1、罗马法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2、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3、稳固帝国的统治对后世的影响:1、罗马法的地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2、对近代法律的影响: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推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