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2、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①《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②中英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3年)内容:英获得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体均沾原则)、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租界)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3、影响:①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小农经济逐渐开始瓦解,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③思想文化:逐渐形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生活方式开始发生改变。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口岸、赔款、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太平天国运动一、背景: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②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③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民族矛盾)组织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二、经过1、兴起: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3、发展: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4、全盛:北伐至津、西征进赣5、转折:天京事变(由盛转衰)6、失败: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三、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直接原因: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3、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力量过于强大四、评价:积极:1、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3、最早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局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团结统一的领导集团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2、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评价:积极: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消极: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特点:革命性(反封建)落后性(小农经济)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1、目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2、内容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化:开设新式学堂3、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经过: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结果: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3、影响: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1、原因:列强为了进一步瓜分中国(根本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原因)2、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内容:赔款4.5亿两白银、设使馆界,拆炮驻兵、严禁反帝、设外务部。3、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开始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辛亥革命一、背景: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民族危机更加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经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二、准备:1、组织准备:从兴中会(团体)到同盟会(政党)2、思想准备:孙中山提出政治纲领:三民主义3、思想论战、黄兴创办民报,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4、革命实践:多次发动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三、经过1、爆发: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1911)2、发展: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失败: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任临时大总统四、失败原因1、袁世凯玩弄权术,掌握军权(主观)2、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3、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4、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5、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五、革命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六、影响积极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5、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局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七、历史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武昌起义一、时间:1911年10月10日二、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三、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国号为中华民国四、影响:各省纷纷响应,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五、成功原因:1、湖北防务空虚2、人民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压迫,革命情绪高涨。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时间:1912年,孙中山颁布二、内容:1、主权在民原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自由平等原则: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及其各种权利3、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三、评价积极: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性质),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宪法无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五四运动一、背景:1.国际:(1)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民族矛盾尖锐(2)俄国十月革命指明了方向2.国内: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壮大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原因)二、经过:第一阶段运动中心是北京,运动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运动中心是上海,运动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三、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职务,拒绝签字)四、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六、评价:五四运动是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民族意识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诞生的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4)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二、诞生标志:1921/7/23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三、内容:(1)名称:中国共产党,(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4)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四、意义: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二大的召开:(1922年上海),1.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民大革命1924—1927)一、合作原因①必要性:革命敌人势力强大必须联合其他阶级建立统一战线。②民主革命任务的要求③孙中山的转变,共产国际的帮助二、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四、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国民大革命(1924—1927)国民大革命一、经过:1、兴起: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2、发展:1926年北伐战争;①目的: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②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③初步结果:1926年底革命势力由珠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二、结果:失败1、失败标志: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2、失败原因:主观:中共缺乏经验与革命实践,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客观:中外联合,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国际错误指示三、经验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4.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5.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最终失败。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一、背景①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②共产党掌握一部分武装力量③南昌附近敌人兵力薄弱二、经过:1927.8.1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一、内容:1.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3.决定秋收时节发动起义。二、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秋收起义(1927.9)一、经过:长沙受挫→文家市决策→(城市转向农村)→三湾改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军井冈山二、意义进攻地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一、内容:1、土地革命(核心):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2、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政权建设: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着国共对峙正式形成)3、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三次大规模战役。红军长征(1)长征原因: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主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长征意义:①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③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④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1)召开:1935.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3)意义:①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抗日战争一、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