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解读语言文字语言: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语言文字运用包含的内容1.语言文字运用既包含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实用性语言文字运用活动,也包含文学活动。1听取消息报道,阅读产品的使用说明或课题的研究报告,提出学习或工作中的建议,陈述自己的观点等。2文学的阅读、创作和评论,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2.学生要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熟练地从别人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进行交流沟通。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3.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4.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性质解析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第一,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工具性工具性是指一种事物所具有的能被人用以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种功效的特性。工具性教育是为让学生掌握能获得某种利益的工具而实施的教育,我们素来重视学以致用,实际上就是重视工具性教育。人文性人文性是指在特定社会文化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人对有关事物、环境的主观能动反应的特性。人文性教育是着眼于发展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以文化影响化育学生,并努力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和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和能动性。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前提(三)积极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策略(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保障(一)语文素养是什么?语文素养: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知识与技能:争取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识字写字能力3.语文学习策略过程与反思提高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意义:1.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2.提高思想道德修养3.提高审美情趣4.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育的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凸显人文性人文性说明语文教育不仅是传播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其自身也蕴藏着大量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从课程的内容看,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以及带有个人情感个主观色彩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材料,能够接触古圣先贤的思想感情,感受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等。而这些内容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些语文材料既是人类社会的缩影,也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育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要特别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二.增强实践性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大量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去领会这些语文知识,掌握这些语文技能。※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1、精读练笔。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每天随想、把每天的实践感悟通过笔头记录下来。2、推荐作品。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作品,如与之相关的原著,与之文体相似的或主题相似的文章等,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在书海中进一步学习实践。3、变换课型。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故事会、演讲课、辩论会、讨论课,增加口头实践的机会。三.遵循母语学习规律性语文教育是有关汉语和汉字的教育。把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将音、形、义完美地结合于一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三者结合。同时,汉语没有形数格的变化,主要靠意义组合与各种手法来实现各种语法意义。所以语文教育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比较:优点:1.改变了老师教学生听的固定式。2.能开放思维,留足学习的空间。3.能设置悬恋,激发探究兴趣。4.激发了学生的兴趣。5.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6.能够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缺点:1.在实践中运用不足,过于形式化。2.学生有外在活动却没有内在体验。(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什么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传统模式,而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自主、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能力,在开放、活泼的语文课程中快乐地学习。2、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弊端:如果不能立足于教学的根本,一味的追求开放和创新,忽视学生本身的特点,那么对于教学成果的取得是没有帮助的。不同地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也就产生了地区差异,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相应的教学设施就相对完善,学生所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就多一些.例如:东西部的不同。不同学校:不同学校核心领导者的不同导致教育理念的不同,在教学组织形式就会有产生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现任北京十一中校长的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不同学生:不同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学生对学习态度的差异,各个学生家庭氛围的差异都会对教学成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于残障儿童的教育就不能等同于普通儿童的教育。三、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与方法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2.继承语文教育优良传统3.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理论精髓4.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5.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三大传统1.诵读。诵读是中国古人读书的必修课,诵读的时候加上摇头晃脑的动作,更能体会到诗文中的韵味2.感悟。中国语文不同于西方,中国人十分重视感悟,重视感情的兴发,与诗人发生情感的共鸣。3.练习。熟能生巧,我们不仅要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上的语文作业,而且要鼓励和帮助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以致用,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学习的效果。可资借鉴的几点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经验1、以“听说读写”并重的母语课程取向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取向3、以民族性为根基4、以实现语文学习方式转变为首任语文教育的规律1.学生要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大量的背诵2.讲读教学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不适用于所有的文体3.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文课程设计思路和特点1.课程设计立足于与学校课程形成互补。2.课程设计既兼顾教材又超越教材。3.课程设计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4.课程设计构建针对不同年级的系列层递式的培养系统。学段划分所依据的准则学段的划分是为了有针对性的对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出合理目标要求。学段的划分时时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走向揠苗助长和由于难度过低而导致的学习效率低下这两个极端。有着严格的科学依据,学段目标之间既有提高又有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学段目标与内容识字与写字: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要求上由第一学段的“多认少写”到第四段的能识记常用汉字3500。阅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写作: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样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综合性学习:语文学科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教材编写的依据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既给出了有效的指导,也为各有关工作人员在实施中留有创造的空间,即依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课标目标与内容部分分析什么是语文课程目标?人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内展开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规定了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个体规格和质量要求。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课程目标可以引导教学朝着既定方向前进推动作用:其连续性和阶段性,可以使教师保持教学思想一致性、教学活动有序性控制作用:它控制着教学资源的选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管理作用:是教学管理机构进行动态管理、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的依据评价作用:教学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课程目标,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进度的标尺,是衡量教学管理水平的标准,也是检验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反馈信息。二、浅析总目标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这是隐性线索。横向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这是显性呈现关于“三个维度”1.这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不可把三者分开。2.虽然我们强调这三个目标,但每一堂课不一定都要落实,每一堂课的目标必须集中,切不可太过分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长期的、隐性的目标,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语文教育要注意熏陶。“三个维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是滋生情感性目标的土壤;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对前两个目标的整合,起着重要的促进优化作用。因此,三个维度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结构整体。“总体目标”的特点首先,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次,突出的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第三,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本质。第四,强调了主动探索的新型学习方法三、学段目标与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一)识字与写字目标综述识字写字的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的标志性能力。识字写字的目标: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出发,识字、写字在各年段的要求既相互联系,循序渐进,有各有侧重。低年级(1—2)阶段强调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多认少写,避免在刚性要求上客观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损伤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写字量的降低,还意味着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写字过程,重视写字质量的有效提高。同时,我们注意到,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识字与写字的新要求:2011年8月2日,教育部专门发出关于加强书法教育的通知,要求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并且把有关任务落到语文课里。加强书法教育,既要在技法上下工夫,也要重视在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将书法教育理解为单纯的写字。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突出了哪些方面?新课标加强了识字写字教学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突出的过程和方法,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还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对比兴趣方面: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第一学段)→产生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二学段)量的要求:1600/800(第一学段)→2500/1600(第二学段)掌握程度:掌握笔画、偏旁部首和拼音,具备初步查字典、词典的能力(第一学段)→独立运用,进一步熟练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第二学段)书写习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