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侯志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四部分构成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其中任何一个教育环节的缺失,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部分所占的比例最大,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课时比重最大,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最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阅读是人们从已有的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看报、看新闻、看书,还是看物品的说明书,都离不开阅读。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对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是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解数学题、物理题要阅读题意,地理、历史的学习也要阅读。(一)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这四项基本能力中识字与写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而识字是阅读的必要前提。在掌握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之后,教师就要教导学生学习阅读,阅读既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使用语言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阅读教学也是对字词的认知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识字解句,即阅读教学是教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此外,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发展是以阅读能力的掌握为条件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指出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字词组织能力、口语表达的流畅性与清晰性、语言的优美性等,这些技能的获得离不开阅读。反之,阅读能力又通过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表现出来,即阅读教学是学生使用语言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教学在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新课程标准下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做了如下阐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课程标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里指出教师的任务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阅读,而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形成较强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且在生活中可以自如地运用这种能力,如看书读报。其次,《课程标准》注重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发挥阅读丰富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因此,教师要在读物的内容及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科学适当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引起学生的共鸣,结合课内外的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总而言之,《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还是明显的,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凸现了出来。(一)教学观念落后1.教师自身目光短浅,缺乏教育反思精神如自身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边远地区学校的信息闭塞等主客观原因,教师没能够具有全面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灵活实际的教学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手段和生硬死板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目光短浅,缺乏教育反思精神,也就顾及不到对文学作品的拓展与延伸,只是“为教学而教学”,完全跟着作者的思路走,阅读课堂灵活度远远不够,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一些教师缺乏加强专业发展及提高职业素养的观念,满足于现状,特别是有了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已经足够应付教学,于是用消极、被动的态度对待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等有关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行事,照本宣科,企图用旧的思维、旧的范式来圈套新课程,以消融问题。而年轻又无教学经验的教师虽然主动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但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及没有向其他有经验的前辈虚心请教,对教学大纲、新课标的内容认识浮于表面,无法适应新的阅读教学要求。2.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使教师为分数而教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进入21世纪,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观。但是,迫于班级成绩评比制、升学率等的压力,即使大多数的教师知道新课改的要求,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无法从教师观念中根除,往往他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以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能为主,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却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为试卷而教,为分数而教,形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以知识为中心”的局面。课堂信息量少,知识含量低,不注重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新课改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做到适度的拓展和延伸。可教师很少对与课文相关的作品或作者的背景趣闻拓展介绍,于是每堂课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信息量少,学生的视野狭隘,阅读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二)阅读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定位不明确1.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不够深入21世纪新课程理念提出了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是以“三维目标”为基准的。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上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抓不住主线“知识和能力”是三维目标的主线,即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简称“双基”任务。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偏重于要求学生对读物客体的背诵积累和精确理解,以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已经归纳的知识。由于教学对学生阅读学习策略训练的忽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在教师的当场指导下,小学生还可以勉强完成阅读任务,可一旦遇到一个新的阅读活动,又没有教师的指导,这时学生就变得手足无措。例如,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阅读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在家里看报时,虽然把一份报纸全部浏览了一遍,可要他说出这份报纸都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时,他确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说不清楚。这就是教师教给了学生知识,可没有教会学生如何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抓不住“三维目标”的主线,缺乏对小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度不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交叉渗透这三个目标,而且这种渗透不能过分刻意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在一项阅读任务完成后,使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知识、能力、技巧及情感等方面有了发展。可在现实中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度远远不够,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三个目标的贯彻,或是有了阅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方法和情感的训练;或是过于注重情感的教育,缺乏对能力与技巧的培养。而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兼顾到了三个目标的整合,但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效果不明显,因为这种整合只是把三个目标进行简单的罗列或重叠。例如对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教学,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因课制宜地进行训练,而不是单独地利用某一节课或几节课脱离文本专讲阅读方法。2.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的定位问题首先,轻视总目标,缺乏对学生终身教育理念。《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达到的总目标,但一些教师只看重眼前的单元测验或期末考试,缺乏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一味地严格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忽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教学,从而影响了小学生良好语感的获得与发展。其次,不明确阶段目标,教学内容滞后或超前。《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但有些教师在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用大部分时间讲字词,五年级讲字词依然用去大部分时间,也有些教师在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就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生硬死板,缺少灵活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满堂灌”或“满堂问”式的课堂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性缺失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都是“满堂灌”式的教学,即教师把已经归纳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就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教学,把教案上的问题全部灌输给学生,不考虑学生是否消化,只会赶进度。“满堂问”式的教学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由于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教师对此要求的理解有偏差,不科学、不合理地整堂课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的设计不到位,结果是一节课结束,学生情绪烦躁,疲惫不堪,阅读课堂学习效率低下。2.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和“会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使学生“会阅读”。如今大部分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即教师把阅读知识归纳和传授给学生,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法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小学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阅读。试想之,一堂阅读课教师只是如同白开水般传授给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没有阅读技巧的训练,那么学生怎么会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又怎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样的课堂自然不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3.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指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及批判性精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要体现“一切为了教育行为的最高目标与最高追求,就是借助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这一宗旨。可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字词、语法、修辞、文章的结构框架等理性内容,忽视情感、兴趣、思想等感性内容,不注意倾听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及质疑能力,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得不到张扬。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阅读课堂中轻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没有思维的激荡,这样的课堂将是一潭死水。(三)情感教育渗透不足,阅读教学氛围枯燥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够,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问题比较常见。教师不能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对课文一句一句地讲,学生只是听,没有发言权,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进度,一味地对学生灌输知识,讲课的声音、语调缺少感情色彩,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感情力度不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无法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枯燥的氛围使得他们厌倦学习,影响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求知欲、对语言文字的热爱、爱国主义情感等积极的情感没有被调动起来,阅读教学氛围就不会舒适融洽,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不会被激起。积极活跃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阅读动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可目前一些教师缺乏营造阅读教学氛围的观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无新颖性、创造性,与学生沟通交流少,课堂氛围紧张、严肃,学生合作讨论不够,也很少组织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读书本是一件陶冶情操,使人快乐的事,但在这样消极低沉的氛围下,学生阅读兴趣自然不高。没有了阅读激情,学生在课堂上浑浑噩噩,课外阅读也囫囵吞枣。四、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一)更新阅读教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