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述预防医学教研室肖婷婷13560949419(661371)一、概念发育学:研究事物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伴随时间过程而发生变化的物体。发育:是一种固有的变化过程,是身体、认知、情绪、社会等各种功能有机地结合并伴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包括成长和成熟两个部分。发育也是指包含成长在内的到达成熟的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developmentalscience)的分支领域,是一门新的学科,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运动功能、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人格特征等发生与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包括人体的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这一人生轨迹的全过程。特点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交叉学科多二、人体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分为八个年龄阶段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人期。人的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渐进的特点。(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胎儿期,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此期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机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对整个一生有着重要意义。(二)婴幼儿期婴幼儿期指0到6岁的儿童。新生儿期(0到4周)婴儿期(1岁以内)幼儿期(1到3岁)学龄前期(4到6岁)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主要特征是:①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②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③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婴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主要特征是:①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②言语功能的发育③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自我意识萌芽,情绪有所发展;④可以接受大小便控制训练。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主要特征是:①体格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②智能发育迅速;③开始会走,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渐多;④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⑤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的需求量仍然相对较高;⑥对于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有限,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高。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主要特征是:①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②各类感觉功能已渐趋完善;③智能发育更加迅速;④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思维活动主要是直观形象活动;⑤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⑥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⑦对自己的性别初步有所认识。学龄期自入小学起即6~7岁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又称儿童期。主要特征是:①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器官外各器官系统外形均已接近成人;②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智能发育更加成熟;③思维过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④情感的广度、深度和稳定性都较前提高;⑤意志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但还很不稳定;⑥个性逐渐形成,性格特征也开始显露。(三)青春期一般从10岁到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主要特征是:①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②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③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思维活动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④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⑤随着性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上发生变化。(四)成人期18岁以后成人期,又分为青年期(18~25岁)、成年期(25~60岁)和老年期(60岁以后),是人生过程中最为漫长的时期。主要特征是:青年期的发育基本成熟,功能最强但不够稳定;成年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更年期,心理功能相对稳定,承担最为重要的社会角色;老年期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全面衰退,社会功能减弱,直至生命结束。三、研究范围人体发育学的重点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成熟直至衰亡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现象、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发育评定,为正确理解各类异常和疾病,制定正确的预防、保健、治疗及康复措施奠定理论基础。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生物心理社会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涵盖如下几个方面:(一)运动功能发育(二)心理功能发育(三)智能发育: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四)社会功能发育:社会知觉、人际吸引、人际沟通和人际相互作用(五)人格特征的形成:需要、气质、性格能力四、发展简史(一)西方社会1.早期对人类行为的观察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经指出“动物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科梅纽斯(JohnAmosComenius)、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裴斯泰洛齐(JonhannHeinrichPestaLozzi)、福禄贝尔(FriedrichWilhelmAugustFroebel)等人提出了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西方社会2.19世纪真正意义上儿童发育和行为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育的研究。西方社会3.20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有关心理或心理社会发育的研究,大致包括五个方面:(1)动物研究(2)儿童学习的研究(3)儿童智力测试研究(4)儿童精神分析的研究(5)儿童认知的研究代表人物:格塞尔、皮亚杰、Wallon、Watson、弗洛伊德、艾力克森五、人体发育学基本观点艾力克森:精神社会发育理论精神社会课题和发育危机人体的发育过程实质上是个人的欲望和能力与社会的期待和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结果,人们面临的这种矛盾被艾力克森称为精神社会课题。面对人生各个阶段的发育课题,如何正确处理并为之努力,每个人的态度有所不同。是前进还是停止或倒退,是统合还是分离,在发育的各个阶段都隐藏着危机。六、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1.促进各相关学科从传统的非人体发育学研究转到对人的行为的总体全面研究上;2.把与年龄相关的人生阶段和事件互相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富于意义的整体;3.形成人体发育科学的新观点4.促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人体发育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发育规律应用到康复治疗实践中去用全面、整体的观点看待病人的功能服务于病人,促进全面康复第二章发育理论(一)发育模式(二)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四)艾力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五)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六)科尔伯格的道德发育理论一、发育模式主效应模式:孤立地强调单一因素决定人体的死亡与发育。(格塞尔的成熟理论)相互作用模式:认为人体的发育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比例关系,是两者加减的结果。相互渗透模式:认为人体的发育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二、格塞尔的成熟理论儿童发育的五方面内容适应性行为大肌群运动行为小肌群运动行为言语行为个体和社会行为三、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精神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欲期(0~1岁)肛门期(1~2岁)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岁以后)防御机制理论本能理论四、心理社会理论(艾力克森)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游戏期(3~6岁)学龄期(6~12岁)青年期(12~22岁)成年期(22~50岁)成熟期(50~60岁)老年期(60岁以后)五、认知发育理论(皮亚杰)认知能力获取的四个时期感觉运动期(0~2岁)前操作期(3~7岁)具体操作期(8~11岁)形式操作期(12岁至成人)六、道德发育理论(科尔伯格)道德形成前期(0~7岁)道德形成期(7~12岁)道德自律期(13岁之后)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