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冲刺:果敢行动,迎接周期尾声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2019)2019年11月Literaturetitle2019年12月行在当下,赢在未来:如何成功穿越周期?3目录05前言06概要09后周期时代:不确定性成为常态25果敢行动:后周期提升业绩的关键战略43银行如何进行战略选择57结语58后记4行在当下,赢在未来:如何成功穿越周期?5行在当下,赢在未来:如何成功穿越周期?2013年-2018年,全球商业银行的股本回报率(ReturnonTangibleEquity,简称ROTE)维持在10.5%左右的水平。这个相对稳定的数字背后是全球银行业应对经济增速放缓、低利率时代和新兴市场风险暴露所付出的不懈努力。经济增速放缓使信贷规模放缓,2018年,全球银行业信贷增长4.4%,为近5年来最低增速,远低于5.9%的名义GDP增长率。低利率和部分地区的负利率给银行业利差带来持续挑战。发达市场净利差从2013年的234个基点下降到2018年的225个基点,新兴市场净利差从2013年的378个基点下降至2018年的337个基点。2013年到2018年,风险暴露对新兴市场的ROTE造成了470个基点的影响。如同全球银行业同行,中国银行业也正面临“资产荒”、“利差收窄”和“风险暴露”的三重挑战。同时,监管趋严和数字化进攻者也给中国银行家们带来持续挑战。在愈发艰难的经营环境下,全球银行业正在分化,过去10年仅有44%的银行在创造价值,有56%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股本成本。在中国规模最大的40家银行中,仅有27家在创造价值。根据麦肯锡研究,本土市场的规模领军银行、差异化定位的特色银行和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变革的转型先锋银行正领跑价值创造。如同全球市场,这三类机构同样领跑中国的银行价值创造榜单。麦肯锡认为,特色的定位来自禀赋,本地市场的规模领先地位并非一蹴而就,对于大多数银行而言,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应是必选项和首选项。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常态,麦肯锡建议全球银行业采取三大举措推动转型,第一,利用人工智能和高级分析技术缔造全新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第二,在持续依靠内生力量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将非核心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共服务提供商,从而大幅度提升效率;第三,聚焦高价值增长领域,提升客户体验,从而驱动收入的持续增长。除了以上三大举措,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创新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转型变革的领军者们正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并通过创新工厂、敏捷组织等体制机制变革加速创新成果落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国银行业一方面应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推进转型与创新的双轨战略;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战略实施力度和深度,提升执行速度。这对中国银行业至关重要。麦肯锡研究显示,37%的跟随型有望晋升为领先型。要想成为这部分企业,银行现在就要打好坚实基础,在市场条件尚可的情况下积极备战未来。麦肯锡在此与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变革者们共勉,希望本期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前言6行在当下,赢在未来:如何成功穿越周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0年后的今天,有明确迹象显示银行业已经进入后周期时代:业务量和收入增长放缓,2018年全球银行业信贷增速仅为4%,创过去5年来最低水平,比名义GDP增长率足足低150个基点;收益率曲线也趋于平坦。虽然银行业估值波动不定,但总体上投资者对银行业的信心再度减退。老牌银行尽管已经历过几轮周期的洗礼,但正如有些学术文献所言1,本轮周期似乎较以往有所不同。尽管2018年收益率小幅攀升,但全球银行业ROTE总体上徘徊在10.5%的水平。随着数字化颠覆愈演愈烈,新兴市场银行业ROTE急剧下滑,从2013年的20%降至2018年的14.1%。另一方面,发达市场银行业得益于生产力的提高和有效的风险成本管控措施,ROTE从6.8%提高到8.9%。但总体来看,全球银行业在后周期时代健康状况欠佳,近六成的银行收益水平低于其股本成本。如果未来经济长期放缓,并且利率维持在低位甚至负利率,那么银行业的情况可能会更趋恶化。四成银行在创造价值,而六成银行在毁灭价值,二者区别何在?简言之,无外乎地理位置、规模、差异化和商业模式。先说地理位置,我们发现银行所在地对其潜在估值的影响力接近70%。例如美国银行业的收益率比欧洲银行业高出近10个百分点,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环境带来的影响。再说到规模,我们的研究证实,与多数行业一样,银行的规模与收益通常有正相关关系,无论这种规模优势是在国家、地区还是客群层面。尽管一些拥有独特价值主张的小型银行也实现了可观的回报,但这只是例外,并非常态。另外,商业模式本身的局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以证券行业的经纪业务为例,其利润率和业务量在本轮周期中大幅下降。即便是地理位置优越、规模领先的证券公司,其收益仍然低于资本成本。银行通常无法改变所在地的大环境,虽然规模可以做大,但需要时间,不过当前大多数银行可以通过收购优质资产或建立伙伴关系建立规模优势。在后周期时代概要如何解释四成银行在创造价值,而六成银行在毁灭价值?简言之,无外乎地理位置、规模、差异化和商业模式。1请参见CarmenM.Reinhart和KennethS.Rogoff所著的《ThisTimeisDifferent:EightCen-turiesofFinancialFolly》(新泽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9年)。7行在当下,赢在未来:如何成功穿越周期?的短暂窗口期,无论规模或商业模式如何,银行要提升自身业绩,都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改造自己,改变命运。有鉴于此,所有银行都可以考虑三类通用的核心战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生产力和推动收入增长。同时,银行还应培养人才和夯实高级数据分析基础,为竞争奠定基础。放眼全球银行业,风险成本正处在历史最低水平,发达市场减值仅为12个基点。但正如监管机构近来加大对反周期性措施的关注一样,银行也应当再次重视起风险管理,尤其是伴随数字化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新风险。高级分析(AA)和人工智能(AI)技术已缔造出全新、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银行应当加以采纳并继续开发新的工具。生产力方面,边际成本削减计划的效果已开始减弱,眼下迫切需要把非核心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共服务提供商。单是监管及合规工作外包一项,就能使银行ROTE提高60到100个基点。最后,在后周期时代,随着竞争对手撤出、客户流失率升高,银行应聚焦于几个最有价值的增长领域(客群或产品)并迅速调遣顶尖客户体验人才,集中火力攻打这些领域,从而实现可观的收入增长。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做?每家银行既具备经营优势,也在所在市场和业务模式上存在局限。我们基于这两个维度识别出以下四类原型,帮助全球银行业在后周期时代找准起始点,确立优先要务:领先型。全球20%的银行创造了整个行业新增经济价值的近100%。这些银行颇具规模,在某一国家、区域或客群占有庞大份额,且在有利的市场条件下开展业务。此类银行的当务之急,是把资本和资源合理的投资于创新并进一步扩大规模,为下一轮周期做好准备。稳健型。近25%的银行在颇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下仍能保持领先地位,其中包括许多欧洲银行。此类稳健型银行应当通过生态圈战略拓展业务布局,在现有客群和产品之外开拓新的领域,并通过创新提升差异化水平。跟随型。约20%的银行虽身处有利的市场环境,但既未实现规模化经营,业绩也不及同行。此类银行易受到下行周期的冲击,亟需迅速行动扩大现有业务规模,转变商业模式以实现差异化,并大幅削减成本。受困型。全球约有35%的银行规模不足,受困于不利的市场环境,其商业模式也存在缺陷,形势可谓极其严峻。此类银行如果无法彻底重塑自我,那么要想抵御经济下行的冲击,仅剩的选择就是与类似的银行合并,或将自身出售给一家与其业务互补、实力更强大的银行。目前风险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但仍有60%的银行在毁灭价值,以这种状况迎接即将到来的经济下行周期是非常糟糕的,银行需要大胆行动、扭转局面。对于银行而言,这可能是本周期内它们迅速重塑商业模式并进行外延式扩张的最后一次机会。富有创造能力的银行会在下一轮周期中成为领导者,其余的恐怕会沦为历史的注脚。本报告基于麦肯锡旗下银行业研究机构——麦肯锡全景数据库Panorama的数据和洞见,以及全球客户和从业者的实践经验撰写。8行在当下,赢在未来:如何成功穿越周期?“……与其预测未来,不如读懂现在。我相信,预判市场走势的最佳指标之一……是判断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1HowardMarks,橡树资本(OaktreeCapital)联合创始人9行在当下,赢在未来:如何成功穿越周期?后周期时代: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经济预测往往并不准确,不过HowardMarks提醒我们,弄清现状有助于准确把握未来。上一轮金融危机已过去10个年头,而今,全球经济放缓的迹象清晰可见。此类迹象,加之运营绩效下滑和估值修正,均反映出人们常说的“后周期”趋势。富达(Fidelity)在其市场洞见中指出:“经济似乎正步入后周期,通常表现为增长放缓,通胀率升高,[…]以及收益率曲线趋平,即短期和长期利差缩小。”2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银行业进入“后周期的信号”十分强烈。诚然,过去10年复苏过程中也出现过几次经济下行,但本次经济放缓迹象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表明我们已经进入后周期时代。银行要想积聚动能、提升实力,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阻力和不确定性,就必须严肃审视自身在竞争格局中的位置,评估后周期时代自身面临的约束和机会,并关注结构性因素对各业务线和不同地域的影响。后周期趋势显现,不确定性加剧过去10年全球银行业的增速低于危机前水平,但近期银行业增速略有加快,这得益于其修复资产负债表的举措,以及在当前利率低企之机增加放贷的举措。然而,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低于名义GDP增本次经济放缓迹象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表明我们已经进入后周期时代。1“HowardMarks,CFA:GettingtheOddsonYourSide”,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Institute),2019年2月19日,。2富达市场洞见报告“Isitgettinglateforstocks?”10行在当下,赢在未来:如何成功穿越周期?长,伴随经济步入后周期时代,历史上,这通常标志着银行业步入重要转折点。2018年全球银行业信贷增长4.4%,为近5年来的最低增速,且远低于5.9%的名义GDP增长率。除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外,发达和新兴市场的信贷扩张速度均在放缓(图1)。后周期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利差加速下降。此前银行业利差已持续收窄了一段时间,但近期在加速。2018年,尽管美国、加拿大等市场利率升高,但发达市场整体风险调整前平均利差降至225个基点,2013年为234个基点。新兴市场降幅更大,从2013年的378个基点降至2018年的337个基点(图2)。从产能和风险成本方面也能看到后周期的迹象。过去10年大部分时间,银行运用上述两大抓手有效地提高了收益,但近年来其效果已开始减弱。自2016年以来,发达和新兴市场生产力年增速放慢,2018年发达市场的平均成本资产比率(C/A比)达到144个基点,新兴市场为129个基点。多年来新兴市场银行的产能增速首次超越发达市场,其成本资产比率自2013年以来降低了38个基点,而同期发达市场银行业仅下降12个基点(图2)。风险方面,发达市场的减值率为13个基点,是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失业率也处在3.5%的低位,表明风险成本不大可能进一步下降。新兴市场的减值率自2015年以来一直徘徊在70个基点,与长期均值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最大新兴市场的中国,2018年风险成本拨备升高了10个基点。全球ROTE过去10年保持在10.5%左右,尚未反映出上述指标恶化的影响。过去几年美国等发达市场推行减税举措,且基准利率处于高水平,抵消了其他大多数市场营业利润下滑的影响。与此同时,发达和新兴市场ROTE的差距继续快速缩小,主要由于新兴市场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缩减、资产质量下降加之资本需求升高,致使新兴市场的平均ROTE从2013年的20.0%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