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化学(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S32Cl35.5K39Cu64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铝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明矾是电解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氢氧化铝可作为治疗某种胃病的内服药,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铝的碱性【答案】C【解析】氧化铝具有高熔点,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选项A正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铁与硫酸铜生成铜的反应,为置换反应,选项B正确;明矾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只能吸附悬浮杂质,不能杀菌消毒,选项C不正确;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胃酸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氢氧化铝为弱碱性,与胃液中含有的盐酸反应中和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选项D正确。答案选C。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在Na2O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2∶1B.只有钠单质和钠盐的焰色反应呈现黄色C.可用石灰水区分Na2CO3与NaHCO3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A【解析】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2∶1,故A正确;利用焰色反应可以检验某些金属元素,火焰呈黄色,说明该物质中含有钠元素,可以是钠单质、钠盐、NaOH等,故B错误;石灰水可以与Na2CO3、NaH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因此不能用石灰水区分Na2CO3和NaHCO3溶液,故C错误;氢氧化钠虽然具有碱性,但腐蚀性太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3.化学行业中把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所具有的性质不一致的是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B.制造飞机——坚硬而质轻C.制造保险丝——硬度大D.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答案】C【解析】做灯丝的材料不但要求能导电,而且要求熔点高,若熔点不够高则灯丝寿命不长,钨是所有金属中熔点最高的,最适合做灯丝,故A正确;飞机在空中飞行,环境复杂,所以制造飞机的材料要坚硬而质轻,故B正确;制造保险丝,关键是熔点低,电流超过正常范围,瞬间温度升高,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够熔断,保护用电器不被烧毁,而不是需要金属的硬度大,故C错误;化工原料一般具有腐蚀性,盛放的容器一定要耐腐蚀。所以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一定要耐腐蚀,故D正确。4.下列各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①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③向氢氧化铝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④向氯化钡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二氧化碳⑤向A1C13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稀氨水⑥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二氧化碳A.②③⑤⑥B.①④⑤C.②④⑤⑥D.④⑤⑥【答案】D【解析】①向石灰水中逐渐通入过量CO2,先产生碳酸钙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①不符合题意;②向Ca(ClO)2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CO2,先产生碳酸钙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②不符合题意;③向氢氧化铝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胶体先发生聚沉,然后氢氧化铝沉淀溶于过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③不符合题意;④向氯化钡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二氧化硫,不发生反应,④符合题意;⑤向A1C13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稀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氨水过量后不能溶解氢氧化铝,⑤符合题意;⑥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最后只生成碳酸氢钠固体,⑥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④⑤⑥符合题意,选D。5.下列物质既能跟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②Na2CO3;③Al(OH)3;④NH4Cl;⑤Al;⑥Al2O3A.①③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⑤⑥【答案】A【解析】NaHCO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能与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①符合;Na2CO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但不能与与氢氧化钠反应,②不符合;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③符合;NH4Cl不能与硫酸反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和氯化钠,④不符合;Al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⑤符合;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硫酸反应,也能与NaOH反应,⑥符合;则既能跟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③⑤⑥,故合理选项是A。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B.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质量相同C.铝箔加热至熔化,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原因是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熔点高D.在实验室里,常用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答案】D【解析】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选项A正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根据碳元素守恒,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中C的量相等,均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量相等,选项B正确;高温加热铝箔至熔化,铝不会滴落,是因为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在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选项C正确;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如果用氢氧化钠溶液与可溶性铝盐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会使生成的氢氧化铝继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得不到氢氧化铝沉淀,应该用氨水来代替氢氧化钠溶液,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7.从金属利用的历史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冶炼是近百年的事.决定金属使用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A.金属的活动性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延展性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答案】A【解析】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越容易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其化合物越不容易被还原,导致该金属的冶炼越难,所以决定金属使用年代的是金属的活动性,与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在地壳中的含量无关,答案选A。8.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浓度等)改变,不会引起产物改变的是A.NaOH和CO2B.Fe粉在Cl2中燃烧C.Na和O2D.Cu和HNO3溶液【答案】B【解析】NaOH和CO2反应时,量不同,产物不同。当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时,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当通入过量CO2时,发生反应CO2+NaOH=NaHCO3,A项错误;铁在氯气中燃烧时,无论反应物量多量少,都生成氯化铁:2Fe+3Cl2=====点燃2FeCl3,B项正确;钠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4Na+O2=2Na2O,在加热或点燃时生成过氧化钠:2Na+O2====△Na2O2,条件不同,产物不同,C项错误;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3Cu+8HNO3=3Cu(NO3)2+2NO↑+4H2O,因反应物硝酸浓度不同而使产物不同,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项。9.某溶液中含有下列六种离子:①HCO−3②SO2−3③K+④CO2−3⑤NH+4⑥NO−3,向其中加入稍过量Na2O2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会变化的是A.①②④⑤B.①④⑤C.①⑤D.①⑤⑥【答案】A【解析】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反应后溶液成碱性,HCO−3与NaOH反应生成CO2−3,NH+4与Na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则①HCO−3、④CO2−3、⑤NH+4浓度发生变化;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SO2−3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则②SO2−3离子浓度发生变化,综上可知,溶液中离子浓度会变化的是①②④⑤,故选A。10.在溶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锌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锌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B.若锌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Zn2+C.若锌粉无剩余,且溶液中尚存有Cu2+,则一定有Fe2+D.若锌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则一定有Zn2+,一定无Fe3+,但不能确定有无Fe2+【答案】A【解析】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锌依次发生反应:①2Fe3++Zn=2Fe2++Zn2+,②Zn+Cu2+=Zn2++Cu,③Zn+Fe2+=Zn2++Fe。则A、若锌剩余,则金属铜、铁将全部被置换出,不溶物中一定有铜和铁,A不正确B、若锌剩余,所得溶液为ZnSO4的溶液,金属阳离子只有Zn2+,B正确C、若锌粉无剩余,且溶液中尚存有Cu2+,说明反应③还没有进行,一定有Fe2+,C正确D、若锌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说明反应①②已经完全进行,则溶液中一定无Fe3+,一定有Zn2+,亚铁离子无法确定,D正确。11.下列选项所表示的物质间转化关系均不能一步转化的是A.CaO→Ca(OH)2→CaCl2→CaCO3B.Na→Na2O2→Na2CO3→NaOHC.Na2O2→Na2CO3→NaHCO3→NaClD.Al→Al2O3→Al(OH)3→NaAlO2【答案】D【解析】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CaO→Ca(OH)2→CaCl2→CaCO3符合一步实现,选项A正确;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Na→Na2O2→Na2CO3→NaOH符合一步实现,选项B正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向碳酸钠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盐酸继续反应生成氯化钠选项C正确;Al2O3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Al2O3→Al(OH)3不能一步实现,可以用Al2O3先与酸反应生成Al3+,然后与碱反应生成Al(OH)3,选项D错误。12.下列对碱金属的叙述,其中完全不正确的组合是①K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与空气的接触②碱金属常温下呈固态,取用时可直接用手拿③碱金属中还原性最强的是钾④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最强的是Li+⑤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都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⑥从Li到Cs,碱金属的密度越来越大,熔、沸点越来越低A.②③⑥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③⑤【答案】A【解析】①钾的密度大于煤油,和空气中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少量K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与空气的接触,故①正确;②碱金属是活泼金属和皮肤中水反应生成碱具有强腐蚀性,取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拿,故②错误;③依据同主族性质递变分析,碱金属中还原性最强的是钫,故③错误;④金属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所以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最强的是Li+,故④正确;⑤同主族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都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故⑤正确;⑥从Li到Cs,碱金属的密度呈增大的趋势,K的密度反而比Na小,从上到下熔沸点降低,故⑥错误。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而应用CO2灭火B.CO2中混有HCl应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时应先在托盘上垫称量纸D.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答案】D【解析】A.钠能和水反应引起爆炸,不能用水灭火,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