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是效应器,d是传入神经B.若切断d、刺激b,则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存在于结构Ⅰ和Ⅱ之间的液体是组织液D.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从Ⅰ处释放答案B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或根据突触的示意图)可以判断d是传入神经,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效应器收缩,A正确,B错误;结构Ⅰ是突触前膜,结构Ⅱ是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液体是组织液,C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是胞吐,消耗能量,D正确。2.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区电位为外负内正,则乙区为兴奋部位,甲区、丙区和丁区都有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因此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B、D正确;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丁区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A错误。3.如图表示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增大刺激强度,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也增大B.没有刺激时,图中电流计可测得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C.电流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表示此时静息电位为零D.在刺激①处时,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D解析与阈强度刺激相比,增大刺激强度,都能引起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变,A错误;用电流计测量膜的静息电位时,要将电流计的两极分别置于膜外、膜内,静息电位时,膜外正内负,静息电位不是零,B、C错误;刺激①处时,电流计能偏转,且坐骨神经腓肠肌能收缩,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正确。4.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参与了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相同答案B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正确;味觉形成过程中,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时味觉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不同,D正确。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会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动作电位峰值不变B.动作电位峰值先升高后降低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答案D解析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钠离子浓度,会使进入细胞的钠离子减少而引起动作电位峰值下降,D正确。6.(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由突触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为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结构①线粒体为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提供能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的转运,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与其对K+、Na+等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7.正常人体内的酶和神经递质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两类物质都是()A.由活细胞产生的,成分都是蛋白质B.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D.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答案D解析酶和神经递质的本质都不一定是蛋白质,A错误;神经递质一般与细胞膜外侧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而酶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会立即被灭活,C错误;酶必须与反应物特异性结合才能发挥催化作用,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8.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收缩,说明阿托品阻止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抑制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数量增多)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即阿托品的麻醉作用可以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数量进行解除,推测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机制可能是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当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数量增多后,阿托品在竞争受体中处于劣势,即受体更多地与乙酰胆碱结合,使兴奋的传递恢复,C正确;如果阿托品阻止了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则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很少,其麻醉作用是无法通过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而得以恢复的,B错误;若阿托品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或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其麻醉作用也无法通过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而恢复,A、D错误。9.图中电位计的电极都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图1中的c点和图2中的b点,指针都不偏转B.刺激图1中的a点,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刺激图2中的c点,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D.刺激图2中的b点可能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答案A解析在图1中的c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bc=cd,因此兴奋同时传导到b点与d点电极,bd之间无电位差,电位计指针不偏转,在图2中的b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先传导到a点电极,电位计指针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d点电极,电位计指针再偏转一次,A错误;刺激图1中的a点,兴奋先到达b点电极,后达到d点电极,因此电位计指针先向左偏转一次,再向右偏转一次,所以,刺激a点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刺激图2中的c点,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只能传导到d点电极,因此电位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b点位于突触小体上,刺激图2中的b点可能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D正确。10.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答案C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操作时将药物放在B处或不放药物,刺激C处,观察2都会有反应,故不需要做。11.河豚毒素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Ⅲ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吐方式出细胞。而受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也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说明神经递质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B.从Ⅱ、Ⅲ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一定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Na+内流C.为减弱手术带来的疼痛,医学上可以考虑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麻醉类药物D.兴奋是由神经元A的轴突或树突传递给神经元B的答案C解析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吐方式出细胞,但是通过胞吐方式分泌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就是一种小分子物质,A错误;从Ⅱ、Ⅲ组推断,神经元A动作电位的改变一定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Na+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阻遏了神经递质的释放或突触后膜上受体破坏,B错误;由于河豚毒素能够抑制兴奋的传递,因此可以用河豚毒素开发麻醉类药物,减弱手术带来的疼痛,但是它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不适宜在医学上广泛使用,C正确;兴奋是由神经元A的轴突传递给神经元B的,D错误。12.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⑤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若②被刺激,受刺激部位兴奋前后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②上兴奋以________形式传导,方向与_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电流方向一致。(2)若该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肤,并被火焰灼伤从而引起红肿,红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引起________(填“组织液”“淋巴”或“血浆”)增多。(3)若此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某人车祸后,脊髓在颈部折断,除此之外其余部分都正常,此时用针刺此人的手,其________(填“会”或“不会”)有痛觉,痛觉中枢位于________。答案(1)①由正变负电信号膜内(2)组织液(3)不会大脑皮层解析(1)由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②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若该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肤,并被火焰灼伤从而引起红肿,红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液增多。(3)若脊髓在颈部折断,因兴奋不能通过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故不会产生疼痛,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实验探究13.如图为支配青蛙后肢活动的反射弧模式图,假设图中各结构都有生命活性;现提供电刺激设备和电位计(电位测量仪),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并阐述预期结果,得出结论。(1)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①方法步骤:电刺激b处,观察________,同时测量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①方法步骤:先刺激a处,测量______________;再刺激_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肌肉的反应c处的电位有无变化②肌肉发生收缩反应,c处电位发生变化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2)①c(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c(b)处a处的电位有无变化②刺激a处,c(b)处的电位有变化;再刺激c(b)处,a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