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省市优质课一等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王春梅一、设计思想:1、课堂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疑问和思考空间,以促使学生继续进行课后的探究拓展。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基于这一点本课侧重分析在20世纪初的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民主政治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课按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篇章教学,背景篇、过程篇、影响篇,为了推动民主革命的爆发,无数革命党人孜孜不倦的宣传,死而后已;为了建立民主政权,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了保卫民主政权,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胆量和各种反对势力周旋不已,试图力挽狂澜。虽然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但是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历程。二、学情分析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涉及,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认识却比较浅显。通过影视媒体的宣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并不一定科学。对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孙中山较为熟悉,但对其他革命者了解不是很多,这一切有待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辛亥革命时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君主专制整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的进步开启了大门。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本课内容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的封建时代,而且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鼓舞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不懈奋斗。2、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进程和《临时约法》。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作客观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原因四、教学目标:1.基本技能:①、使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③、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2.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情境体验分析法、材料解析法、多媒体教学等。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历史巨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奋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②、在史论结合的分析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求本质的科学精神,以及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五、教学过程:导入(投影)[视频导入]:一段武昌首义爆发和2011年胡景涛总书记纪念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讲话的视频合辑。[教师阐述]: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年后我们深切缅怀这些伟大的革命先驱。一百年前的中国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辛亥革命的爆发又是否具备充足的条件?先请大家结合几段材料来说一说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学生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想起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先烈,从而顺利引入对辛亥革命爆发时代背景的思考。一、背景篇(投影)图一:马关条约签字图、图二:时局图、图三:辛丑条约签图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自主学习]:这几则材料反映当时的中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学生感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清政府却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设计意图]:通过三幅图片反映出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现状,而慈禧的上谕却反映出了清廷的不可救药,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投影)材料一: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容。——旧人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陈天华、邹容图(补充邹容朗诵《革命军》的视频及章炳麟的介绍)材料三:同盟会及三民主义(补充兴中会及各地革命起义情况图)材料四:1911年5月,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的运动最为壮阔,清政府决定:饬派鄂、湘等6省援军赴川,鄂军入川,削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于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包子衍《四川保路运动》载于1981《人民日报》[合作学习]:当时的中国是否具备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学生感悟]:通过分析处理,学生们认识到经过革命党人长期的宣传准备,革命爆发的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基础都已经具备,而四川保路运动又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革命一触即发。[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同学们提供了几段材料,分析当时的中国是否具备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组主要学习一段材料,一方面培养大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二、过程篇(投影)辛亥革命过程形势图[教师阐述]: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经过短短三天革命军就占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武汉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出后,不到一个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纷纷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成立后,面临这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各种压力下,为了维护共和国,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他。在袁世凯的推动下,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承诺“永不使君主专制政体再行于中国”,2月13日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实施。[教师启发]:为什么孙中山在执政了短短三个月后又把民主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学生感悟]:通过形势图直观的了解了亥革命的过程,并认识到临时政府成立时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设计意图]:本环节由老师带领同学一起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通过对辛亥革命爆发时各种政治势力力量对比的分析,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在执政了短短三个月后又把民主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进而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在当时的中国是必然的。(投影)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合作探究]:1、《临时约法》与国民“约定”了哪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它否定了哪些专制制度?2、《临时约法》又是怎么“约束”袁世凯的?《临时约法》是否成功“约束”了袁世凯?[学生感悟]:通过对约法内容的分析,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试图学习欧美,通过颁布宪法的方式来建立民主共和制和推翻封建制度,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努力失败了。[设计意图]:通过对《临时约法》的分析,认识到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三、影响篇(投影)角色扮演: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四个小组的同学,每组选一种身份或多种身份,来谈谈“你”身边的变化和感受。角色身份:1、民族资产阶级2、满清贵族3、帝国主义4、农民(提示:答记者问、对白、三人闲聊、历史短剧等形式不限。)[活动探究]:每组选一种或多种身份,来谈谈“你”身边的变化和感受。[学生感悟]: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感受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各领域、各阶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感受到辛亥革命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让同学深刻体会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广泛影响。参考材料:材料1: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人民版必修一P52材料4: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材料5: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季陶身穿日本服装,老农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连忙说:“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材料6: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却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来的,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作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投影)史学争鸣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伦敦《泰晤士报》社论辛亥革命“基本是上一场失败,不是一个创造”,仅是“政体的变革”。——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纽约,1999年)吾人要知道,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辛亥革命”是我们这个“从君主到民主”的百年“转型期”的“开始”。——著名华裔史学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唐德刚[教师引导]:伦敦泰晤士报、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以及华裔史学家唐德刚对辛亥革命作出了不同的评述。[设计意图]:通过史学争鸣让学生们认识到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要多角度,同时也认识到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会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关于辛亥革命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引入下面的探究性学习课题介绍。四、研究性学习(投影)一、研究课题:1、辛亥革命成败之我见。2、“国父之争”——华盛顿、甘地、孙中山,谁是最伟大的国父?3、辛亥革命中的本地人。二、资料推荐:1、文献资料:【1】《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5年。【2】《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3】荆门文史资料《地方文史》(第7辑)。2、影像资料:【1】2011年央视六集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2】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五、课堂小结(投影)1、知识小结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果: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积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局限: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未完成背景经过影响结果:袁世凯夺取革命政权列强加紧侵略清政府的腐败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兴起[教师总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了实现民主、自由,无数革命先烈牺牲了小我,成就了大我。为了实现民主、共和,无数革命先驱孜孜不倦的探索。孙中山在临终前仍在勉励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设计意图]: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好教材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归纳整理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直观的认识。2、学情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同学们发言积极、反应敏捷、能够能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