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17届)语文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2-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B.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主观上它已经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C.“扁舟”意象,从始至终蕴含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浓浓的悲凉或超脱的韵味。D.对潦倒困厄的古代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2.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B.范蠡、李白和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C.“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D.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B.“扁舟”这一意象,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所以它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而隐居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3-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信都芳,字玉琳,河间人也。少明算术,兼有巧思..,每精心研究,或坠坑坎。常语人云“算历玄妙,机巧精微,我每一沈思,不闻雷霆之声也”,其用心如此。后为安丰王延明召入宾馆。有江南人祖暅者,先于边境被获,在延明家,旧明算历,而不为王所待。芳谏王礼遇之。暅后还,留诸法授芳,由是弥复精密。延明家有群书,欲抄集《五经》算事为《五经宗》,及古今乐事为《乐书》,又聚浑天、欹器、地动、铜乌、漏刻..、候风诸巧事,并图画为《器准》,并令芳算之。会延明南奔,芳乃自撰注。后隐于并州乐平之东山,太守慕容保乐闻而召之,芳不得已而见焉。于是保乐弟绍宗荐之于齐神武,为馆客..,授中外府田曹参军。芳性清俭质朴,不与物和。绍宗给其羸马,不肯乘骑。夜遣婢侍以试之,芳忿呼殴击,不听近己。狷介自守..,无求于物。后亦注重差、勾股,复撰《史宗》。芳精专不已,又多所窥涉..。丞相仓曹祖珽谓芳曰“律管吹灰,术甚微妙,绝来既久,吾思所不至,卿试思之。”芳留意十数日,便报珽云“吾得之矣,然终须河内..葭莩灰。”祖对试之,无验。后得河内灰,用术,应节便飞,余灰即不动也。为时所重,竟不行.用.,故此法遂绝。‘盖哉,未几也’。问浑天,曰:‘落下闳为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几乎,莫之息矣。’此言盖差而浑密也。盖器测影而造,用之日久,不同于祖,故云‘未几也’。浑器量天而作,乾坤大象,隐见难变,故云‘几乎’。是时,太史令尹咸穷研晷盖,易古周法,雄乃见之,以为难也。自昔周公定影王城,至汉朝,盖器一改焉。浑天覆观,以《灵宪..》为文;盖天仰观,以《周髀》为法,覆仰难殊,大归是一。古之人制者,所表天效玄象。芳以浑算精微,术机万首,故约本为之省要,凡述二篇,合六法,名《四术周髀宗》”。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明算术,兼有巧思..:奇巧构思B.狷介自守..,无求于物:保护自己C.芳精专不已,又多所窥涉..:涉猎,指学习D.为时所重,竟不行用..:流行使用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漏刻,中国古代计时器。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古诗文中常用此意象,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4-B.河内,地理名词。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中的“河内”即此意。C.“馆客”就是门客的意思。文中“太守”“中外府田曹参军”“丞相仓曹”“鲜于”“太史令尹”都是官职。“汉成帝”是庙号。D.《灵宪》,中国古代天文著作。由张衡积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而成。该书使中国当时的天文学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都芳研究学问非常投入。如研究学问不慎落入坑坎中,还经常对人说,自己对算历、机巧一旦深入思考,连巨响的雷霆也听不到了。B.信都芳敢于劝谏。江南人祖暅被俘后在安丰王家却不受礼待,信都芳劝谏安丰王善待祖暅,祖暅在回归江南之前,将一些方法传给他。C.信都芳精于钻研。祖珽向他请教“律管吹灰”的技法,信都芳经过研究,找到了方法,并告诉祖珽一定要用河内的葭莩灰才能成功。D.信都芳著作甚丰。他在安丰王的要求与指导下撰写《五经宗》《乐书》,后又写了有关差、勾股的著作《史宗》,另有《遁甲经》《四术周髀宗》。(二)文言文翻译(10分)7.把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失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1)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5分)(2)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如梦令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5-(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听众的神情、江心的秋月写琵琶曲妙绝入神的诗句是“,。”乙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潭清水张玮海滩上的沙子是白的,中午的太阳烤热了它,它再烤小草、瓜秧和人。两个看瓜的老头脾气不一样:老六哥躺在草镶的凉席上凉快,徐宝册却偏偏愿在中午的瓜地里走走、看看。有个叫小林法的十二三岁的孩子常来瓜铺子里。这孩子长得奇怪:身子乌黑,很细很长,一屈一弯又很柔软,活像海里的一条鳝。小林法到了铺子里,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他躺在凉席上,两脚却要搭在宝册又滑又凉的后背上,舒服得不知怎么才好。小林法在铺子里玩不了一会儿,就嚷着要吃西瓜。徐宝册和老六哥二人每人抱回一个硕大的西瓜来。小林法很快吃掉一个,又慢悠悠地去吃另一个……他的肚子圆起来时,就挪步走出铺子,往瓜地当心那里走去了。那里有一潭清水。那潭清水是掘来浇西瓜的。平展展的水面上,微风吹起一条条好看的波纹。潭水湛清,潭中的水草、白沙都看得一清二楚。这实在是一个可爱的水潭。小林法常在这儿游上几圈,他从水中出来,圆圆的肚子消下去了,又重新吃起西瓜,直到只剩下一块块瓜皮。老六哥说:“你真是个‘瓜魔’!”徐宝册点点头:“瓜魔!瓜魔!”日子长了,他们仿佛忘记了小林法的名字,只叫他“瓜魔”了。瓜魔原来是个收养在叔父家里的孤儿。他对读书并没有多少兴趣,叔父对管教他也并没有多少兴趣,他从五六岁起就在大海滩上游荡了。他在瓜田,绝对没有白吃西瓜,他常常帮助给瓜浇水、打冒杈,一边做活一边笑,在太阳底下一做就是半天。徐宝册疼他,喊他进草-6-铺里歇一歇,老六哥却总是吸一口烟,笑眯眯地望他一眼说:“让他做嘛!用瓜喂出来的一个好劳力嘛!”瓜魔隔不了几天就要来一次,徐宝册和老六哥吃不完他的鱼,就用柳条儿穿了晒鱼干。这个小小的瓜铺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瓜魔,因为他一来,徐宝册和老六哥总乐于为他摘最大的西瓜。有一天,老六哥说:“听人讲,村里的土地以后都要搞责任承包了——还没讲瓜田承包不承包呢。”村子里来人告诉徐宝册和老六哥,晚上要开会商量责任田承包的事,让他们去一个开会。傍晚老六哥回村开会去了,半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