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02近代中国反侵民主(教师版)考点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0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A【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马关条约》【名师点睛】会区分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区别,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如图所示: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2-02.(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C【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近代化改革,其改革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洋务企业和军事国防上,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北洋海军在内的三支海军,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于日本来讲是占据上风的,所以某些西方人士对中国的获胜抱积极态度。但洋务派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改革,内里还是封建专制制度。所以表面强大,是实际还是不堪一击。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变革,这就决定了洋务运动最终必然失败。由此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决定事物发展的本质条件,从而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分析。03.(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3-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就是理解光绪帝所说的这句话·“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中国近代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之后,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从此台湾脱离祖国的怀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名师点睛】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到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16世纪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郑成功带领中国军民收复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04.(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20)右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答案】C【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时务报》与《天演论》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4-【名师点睛】中国在近代真正产生民族危机感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之后,这之前的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中国同西方的差距,但是当被自己的邻国日本打败之后受到了深深的刺激。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和运动,最有名的就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的一次伟大尝试,其中不仅包括梁启超、康有为这样的政治家,还有像严复这样的科学思想家。05.(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33)“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B.希望清王朝复兴C.祖宗之法不能变D.反对洋务运动【答案】A项3分,B、C项1分,D项0分【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清末新政·新政的举措【名师点睛】我们往往对慈禧太后的印象都是冥顽不化,因循守旧。其实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支持中国进行改革的,但这种改革是有一定限制的。清朝末年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往往称之为清末新政。新政中涉及到了预备立宪,建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的制度等等。但这都是一种被迫的改变,而且为时已晚,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06.(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38)租界见闻(11分)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5-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问题:(1)根据材料,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3分)(2)你如何看待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8分)【答案】(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租界内行政管理自成一体;租界警队组织完善;拥有比较完善的公共管理设施。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其他答案。(2)水平l: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等对文本进行评价·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有其符合事实的一面。在西方人的管理下,租界内出现了近代城市供水网络、公共照明系统以及公共道路系统,治安保障机制比较完备,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但是由于作者外国人的身份,他对租界的市政管理大加赞美,却忽视了以工部局为代表的“独立的行政权力”,是脱离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辖的殖民政权,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侵害。租界内的公共管理系统虽然完善,但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生活的安全与与舒适。这些都表明租界乃“国中之国”的事实。水平2:仅能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水平3:没有结合文本材料回答问题其他答案。【考点定位】上海历史的变迁·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6-【名师点睛】租借和租借地是有区别的。租界是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贸易的一定区域,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的据点。“租借地”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将其划定的地区强行“租借”。租期25年至99年不等。近代中国第一块“租借地”出现在胶州湾〔今青岛〕。“租界”和租借地直接由帝国主义各国管理,是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地区性殖民地。07.(2016年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图9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甲午中日战争·通商口岸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7-【名师点睛】本题是本套试卷中的最大亮点,类似于2013年高考新课标1卷41题。以自开商埠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典型的体现出新课标高考改革的理念。本题的命制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近代化史观为指导,以教材知识为依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本题启示:41题每年都会变,所以复习备考时,不要刻意追求押题,对广大师生来说首先要有新课程的理念;其次要尽量的多做开放性试题,既可培养考生应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各种题型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及格式。考点二: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01.(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答案】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抗日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认识和理解。本题涉及到了国共关系,契合了当前海峡两岸、祖国统一的时政热点。在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当前形势下,为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呼吁国共实现第三次合作的呼声不绝于耳。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中要时刻关注时政热点,保持对相应热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8-02.(201年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图4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读图理解能力。本题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热点,以民族火柴工业为切入点,正体现了新课标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32年”和主旨“抗敌”等信息,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