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08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0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D【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探索•“一五”计划【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热点考查试题,今年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三大改造完成60周年(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这一知识点在现代中国经济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年高考都会从中命题。今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60周年,更应该引起重视,复习要联系政治史、思想文化史以及经济历史综合梳理。02.(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2-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名师点睛】中国的“一五”计划是仿照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的,两个国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相似的举措,也反映出一些共同的问题。重工业都是两个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而过度的重视往往会造成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苏联的问题就是农业出现问题,中国就是轻工业出现问题。这两个国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相似的阻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了问题,而苏联经历赫鲁晓夫、勃日列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个人的改革也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结果最后苏联解体。03.(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4分)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3-(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4分)材料三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4分)【答案】(1)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分)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1分)毛泽东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2分)(2)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2分)“全力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2分)(3)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2分)基本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分)(4)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得领导。(4分)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4-【考点定位】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建国初期土地政策。【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设置材料考查考生对近现代农民问题的认识,典型的体现了新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从能力考查上来说,题目设置的并不太难,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考试时考生需要平心静气,细致分析。本题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加强对材料阅读和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考点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0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所收著作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5-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可以看出①正确;②错误,该丛书的出版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不是近代,不可能改变近代闭关锁国的局面,排除A项和D项;③正确,出版近代中国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是可以问80年代后的中国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提供历史借鉴的;④错误,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是新中国初期,该丛书的出版不是外交的表现,排除D项;故本题答案选C项。【考点定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对历史的借鉴【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历史情境避免了历史试题的抽象枯燥,增加了历史试题的趣味,也体现了历史的生动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考察抽象的历史知识已经成为近年来考试命题的一种方式。解读此类题目要抓住新情境中隐含的历史概念、历史时间等关键信息。02.(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0)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照政治学科知识,我国的外商企业分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类型。我国的外资企业立法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而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外资企业立法体系。03.(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6-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6分)材料二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6分)材料三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天津华明镇瑞士小村镇(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6分)(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分)【答案】(1)动力:工业的发展。(2分)分析: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4分)(2)原因: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4分)时代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2分)(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3分)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3分)(4)认识: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4分)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7-【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城市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城市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现代城市化。【名师点睛】本题以中外城市化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典型的体现出新课标高考改革的理念。第(1)问可根据时间信息,结合工业革命这一时代背景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分析作答。第(3)问可从城镇规模的角度分析特点,并且结合土地制度的不同予以分析。第(4)问属于认识启示类问题,一般而言与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考点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8-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农村改革。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80年”和主旨“总产量增加”等信息,联系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虽然缩小耕种面积,但是粮食总产量却增加了,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应该选A。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第一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普及联产承包责任制,完成于1984年,排除C。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取消了实施32年之久的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应该排除D。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粮食总产量增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知识迁移能力。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80年”和主旨“总产量增加”等信息,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