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2,4分)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是古代雅典重要的司法机构,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以及拥有最终判决权,体现了权力来源于公民,B项正确。由材料中的“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可以看出,民众需服从法律意愿,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陪审法庭称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D项材料中未体现。2.(2019年江苏卷,14,3分)“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3.(2019年北京卷,20,4分)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答案】D【解析】材料“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说明,古希腊妇女有权参加城邦社会文化生活,故答案为D项。根据所学可知,不管是禁止妇女参加的奥运会还是专为妇女所设的运动会,都具备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排除A项;城邦的妇女不享有公民权,不能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男女不平等,未涉及阶级分裂,排除C项。4.(2019年4月浙江选考,17,2分)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的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A项符合题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公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范围有限,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与五百人会议权力的大小无关,D选项排除。5.(2019年4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图片中“重装步兵赛跑”说明城邦民众奋发上进的精神,①正确。从图片赛跑可知雅典注重公民素质的培养,②正确。从图片中的画像对于人的身材描写可知追求审美的观念,③正确;图片的信息不能说明雅典民众尊重基本公德的原则是基础的生活方式,④错误,选择A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二:罗马法1.(2019年天津卷,3,4分)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罗马公民的获取有不同的途径,可以付一笔可观的费用成为罗马公民,也可以生来就是,故选A。B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描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公元58年已经是罗马帝国时期,排除C;罗马法体系中含有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等法律观念,罗马公民不可能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排除D。2.(2019届天津市高三高考压轴卷)《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中指出:“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公正至上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权力滥用【答案】D【解析】材料“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体现出集体裁决的作用,表明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限制权力滥用,故D正确。材料中制定法律的目的是防止权力的滥用,公正至上不是制定法律的主要目的,A错误;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十二铜表法》主要是保护贵族的利益,B错误;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不符合材料中法律规定的主旨,C错误。【点睛】《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3.(2019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罗马法规定傍河的公路被洪水冲毁或因其他原因崩坍时,则傍河修筑新公路的土地即可无偿地被征用,在修筑水渠时得征购所通过的土地,并就地以合理价格征用修渠所需要的材料。这表明罗马法A.严重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B.体现了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C.注重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不承认公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所列案例可知,罗马法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时优先保障公共利益,选项B正确;材料中修建水渠的法律规定显然体现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选项A排除;材料中公路、水渠的修建并不是维护贵族利益,选项C排除;D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相关内容,解题关键在于结合两条法规进行解答,通过两条法规可见罗马法在保障公共利益优先的前提下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个人利益。4.(2019届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高三下学期联合调研考试)为保障财物的流转,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的语言经问、答而订立的契约,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契约便不成立。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A.有效避免了交易的欺诈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D.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法对于订立契约,从形式上有较大的简化,这一转变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B项。这一转变对避免欺诈没有影响,排除A项;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变化没有涉及对贵族特权的损害,排除D项。5.(2019届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三四模)罗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等现象。由此可知,罗马公私法的划分导致A.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B.家子身份与公民身份对立C.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D.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答案】C【解析】据“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可知,家子以公职人员处理公务时,抛开了家子服从家长的身份,执行对涉案家父的审判惩罚,说明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故C项正确。罗马法分公法和私法,两者是不能混淆融合的,A项错误;古代罗马社会“法不入家门”,在家庭中家子隶属服从家长,在公务中同为公民的家长与家子服从法律,家事国事分开,并非简单的对立,B项错误。在家庭之外,公职人员服从法律而不是家长权威,体现了血缘关系的削弱,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