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高考题1(2018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9)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成为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并非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①说法错误;④中“确立了……话语主导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28)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翼协同发展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4(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7)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信中国》展示的不仅是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更是让信仰形象站起,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这表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B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说法错误,错在“主要”;书信承载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D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5(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6)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6(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8)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课考查文化传承的知识。②说法错误;③夸大了材料做法的作用;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影响;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群群众的实践需要。答案选B。7(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①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②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③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④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①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会弱化;②各国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要求;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8(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2)(题文)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答案】D9(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答案】(9分)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回扣《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来分析说明德化瓷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可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来分析说明;“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来分析说明。二、2018年模拟题1.(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通过历史剧方式带领观众“穿越”,实现与“文物制作匠人”的对话,让文物“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该节目的成功说明①人类的文化作品离不开电视媒体②现代科技促进了文化传播手段的根本变革③文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④“活”的文物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2.(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综政治试题)2018年3月9日,以“梅花汇聚戏码头”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23位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的戏曲艺术家,给武汉戏迷带来了京剧、徽剧、昆剧、越剧等十余个剧种的精彩演出。参演者表示,武汉戏曲文化底蕴深厚,戏曲节将各大剧种汇聚一堂,有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举办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③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④有利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繁荣发展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举办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将各大剧种汇聚一堂,有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表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尊重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繁荣发展。①④正确;举办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但这不是举办该艺术节的主要目的,②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本题选D。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2018届高三5月模拟联考文综政治试题)孩童学的第一首诗,不是“曲项向天歌”,就是“床前明月光”。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①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②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创新性不足的忧虑③反映了推动中华传统诗词走向复兴的自觉④道出了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后人难以逾越的感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4.(2018年高考政治五月预测押题精选:(一))2018年春节,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动情演绎。“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用纯净的歌声唱出了自己对青春、理想和生命价值的感悟。这首小诗只有20个字、却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珍贵的生命的小诗,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这启示是我们文艺创作要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②深入社会生活,参与志愿服务,让一切文艺创作源泉充分涌流③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和诗以歌,将古人之思与今人知晓,融为一体,增强文化认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5.(四川省2018届高三冲刺演练(一)文综政治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把古诗文给唱出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演绛经典名篇,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该节目由文化学者、音乐界名人共同组成鉴赏团,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节目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使得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以独特创意赢得观众喜爱,让经典焕发新的力量照亮未来;选择有关“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等主题的诗词,具有普世情感;在传播形式上,节目则打造出“1+4”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每一首歌曲量身定制4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走进公众视野。(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咏流传》是如何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的。(2)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激发传统文化内在生命活力。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3)除材料中的做法外,请你为经典永流传再提出两条建议。【答案】(1)①挖掘经典诗词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内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②立足社会实践,让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融人现代元素,赋予经典诗词新的生命力。③选择具有普世情感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将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相融合,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节目走进公众视野。(考生如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