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考点一:从新思潮的萌发到维新思想1.(2019江苏,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根据“体用贵兼通……两端执乎中”可知,学校的校歌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既不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学习使用西方外来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D项;全面复兴旧学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复兴旧学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故排除A项;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西方新学,故排除B项;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用新学消解旧学,故排除C项。2.(2019浙江选考,8,2分)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编纂的《华事夷言》主要记载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D项符合题意。《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A项排除。《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B项排除。《番客篇》叙述了华侨的苦难,慨叹国势衰微,疾呼保护华侨权益,维护民族尊严,C项排除。3.(2019年山东聊城高三阶段性检测)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其版面内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谕”,其次是路透社电报,再次是报馆主笔严复的文章。《国闻报》这样排版的主要意图是A.上传下达以推进改革B.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C.介绍西学以启迪民智D.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答案】D【解析】“上谕”等放在前面意在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为变法减少阻力,D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上传下达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而非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B不符合题意,排除;C自身说法正确,但不能解释为何这样排版,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9年云南师大附中高三历史模拟)1871年,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奏请“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肆业(求学),实力讲求,以仰副(辅佐)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材料表明洋务派选派留学生出国旨在A.改革传统教育体制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C.寻求实业强国之道D.培养维护统治之才【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实力讲求,以仰副(辅佐)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可以看出,洋务派选派留学生出国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出国并不是改革传统教育体制,A错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是洋务运动的手段,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寻求实业强国之道不符合材料中派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C错误。5.(2019江苏卷,22,13分)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材料二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材料三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种“意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2分)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2分)(2)略。(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据“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可知,他们具有的共同“意趣”是指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们的这种“意趣”对于推动当时的思想解放,促进人们寻求强国之路发挥了积极影响。(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提炼相关观点,如根据“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得出“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强国之路孜孜以求”,结合中国近代以来以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的相关活动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考点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29,4分)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故答案为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C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29,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儒家伦理道德,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A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学,C项说法错误。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D项排除。3.(2019浙江选考,10,2分)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文学革命”【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民主、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入世、神舟号、莫言、高铁、中国梦、一带一路、共享经济——据长街《从“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等整理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确定一个主题,并就该主题展开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关键词和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关键词:真理标准、南方谈话主题:思想解放助推改革开放阐述:1976年,“文革”结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没有改变,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的改革进入到关键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南方谈话”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总而言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思想解放。【解析】根据材料“真理标准、南方谈话”可提炼出观点是思想解放助推改革开放,需要结合两个凡是方针阻碍经济发展、真理标准化问题对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南巡谈话的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论述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即可。考点六: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1.(2019浙江选考,16,2分)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可知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和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交通近代化的开始无关,①错误,A、B项排除。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③错误,C项排除。2.(2019年湖北重点中学高三5月份高考模拟)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打破美苏两国的战略核威慑C.体现“科教兴国”重大成就D.表明中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技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中国开启航天时代,A项正确。1967年,氢弹的试爆成功,一举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排除B;“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1995年,排除C项;D不符合史实。3.(2019年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中国刚成立,面临的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教育就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大量的人才,故D正确。4.(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56年,陆定一在谈到中共中央的某方针时说:“提倡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该方针是A.“批评与自我批评”B.“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有法可依,有法必依”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提倡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方针是指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中共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故D项正确;A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排除;B项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是法治思想,与题意无关,排除。5.(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三模拟)2018年8月2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实验室覃重军团队的论文“创建有功能的单染色体酵母”,这是继上世纪60年代之后我国再次在这一领域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