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暑假验收考试试卷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暑假验收高三(16届)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第Ⅰ卷(5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36题,共54分)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C.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3.史载:周代贵族禁止同姓通婚,但是各等级的贵族又必须在同等级之内迎娶异姓女子,天子、王姬则可与诸侯通婚。其主要目的是()A.贯彻周代宗法制度,防止政权旁落B.维护宗法制度,保证贵族血统纯正高贵C.使嫡长子继承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D.完善等级制度,为周王授官提供参考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横线“____”上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土地日渐私有化6.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B.“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7.《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农业生产结构完备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自给自足8.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2-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礼法并重C.仁政思想D.礼治为先9.“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10.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11.钱穆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材料所述的“转变”()A.源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B.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C.奠定儒学“独尊”的政治基础D.促使察举征召等选官制度的产生12.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实行了分封制③实行盐铁专卖政策④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3.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脱胎于汉魏以来察举制度的母体之中的。二者的渊源关系表现在()A.体现择优选拔的原则B.体现才能惟上的原则C.体现程序公平的原则D.体现平等竞争的原则14.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B.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15.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乡村自给自足状态被打破B.城乡之间交流日益频繁C.城市政治中心功能显著D.城乡之间道路四通八达1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3-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17.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B.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D.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18.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A.土地制度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土地从国家所有彻底转变为私人所有C.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了完全分离D.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1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0.《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21.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较为突出22.《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A.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3.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悬挂之意)其贾(价)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2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26.“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4-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27.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记载:“耆卿(柳永)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文人生活腐朽化B.文学作品世俗化C.文学作品商品化D.市民阶层扩大化28.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29.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30.“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31.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A.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32.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33.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34.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35.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36.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5-强调的是()A.“理”是世界的本原B.成为“仁”者的重要性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第Ⅱ卷(46分)二、非选择题(37题18分,38题18分,39、40、41、42题选一题作答,10分,共46分)37.(18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