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寒假作业精练4种群和群落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9江苏卷·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2.(2019全国卷Ⅰ·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的性比率改变会影响种群密度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C.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典题温故经典集训寒假精练4种群和群落D.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3.在分析某野生生物种群年龄结构时,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年龄层,统计各年龄层成员数量所占比例。当年龄结构处于下列哪项时,预示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甲=乙=丙4.某草原上散养某种家畜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丙点前该种群的增长方式是指数增长C.丁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其他三点时的年龄结构都为增长型D.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捕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甲乙丙丁四点中丁点最合适开始捕获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6.贻贝通常固着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生态学家研究海星对贻贝分布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除去海星会导致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小C.海星是入侵物种,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D.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7.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D.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8.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诱杀雄性个体一定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9.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A.荒漠B.苔原C.草原D.森林10.下列与群落结构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昼夜变化不明显B.森林群落中,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C.水生群落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D.从水平方向看,陆地群落中的植被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11.下列有关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适于调查蚯蚓B.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影响调查结果C.目测估计法适于统计种群个体大数量少的群落D.通常应尽量在潮湿处取样以满足各种调查目的12.在一个矿区废弃地的治理过程中,甲地移栽草本植物和灌木,乙地未进行移栽,一年后两地的情况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地区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862713919.8乙392811.9A.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属于初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甲、乙两地的无机环境保持不变C.甲地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结果D.甲地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13.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时_________,种群增长最快。(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14.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在海洋中,藻类植物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不同的水层生活着不同的植物类型,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构。(3)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一、典题温故1.【答案】A【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2.【答案】D【解析】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故选D。二、经典集训1.【答案】C【解析】水稻属于两性花,无性别分化,故水稻的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针对的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应采用样方法,B错误;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等,C正确;保持替补出生率(即1个家庭生2个孩子),但这些孩子可能在成为父母前有部分死亡,导致人口出现负增长,D错误。故选C。2.【答案】B【解析】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呈逻辑斯谛增长,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A选项正确;同一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B选项错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选项正确;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答案与解析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故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选项正确。3.【答案】B【解析】当甲乙丙时,幼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A错误;当丙乙甲时,老龄个体较多,种群为衰退型,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B正确;当乙甲丙时,成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C错误;当甲=乙=丙时,各年龄个体数量相对,种群为稳定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D错误;选C。4.【答案】D【解析】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最高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是甲点,A错误;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增长方式是指数增长。该种群为S型增长,B错误;丁点时的年龄结构不是衰退型,C错误;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捕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K/2,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D正确。故选D。5.【答案】D【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但所计算的数值为估算值,A错误;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错误;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长,标记个体可能会死亡,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C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以保证重捕时被标记个体与不被标记的个体被捕获的几率相同,D正确。故选D。6.【答案】D【解析】贻贝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A错误;据图分析,除去海星,则贻贝的分布区下限下降,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大,B错误;贻贝通常固着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说明海星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但海星不是外来物种,C错误;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使得贻贝的分布区下限上升,说明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D正确。故选D。7.【答案】C【解析】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组成,A错误;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在达到K值之前的增长不是“J”型增长,B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因为在时间上已形成前后自身对照,C正确;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在小幅度的范围内,围绕K值上下波动,所以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可能突破K值,D错误。8.【答案】B【解析】由图中可知,未成熟个体2月为0,之后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份为0,再由题中信息“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可推知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因此10月份该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正确;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进而通过降低出生率,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密度,B错误;由图可知,10月到次年4月,成熟个体最多,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而6月到8月幼年个体较多,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C正确;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捕食具有选择性,比如易取食行动较弱的衰老个体和未成熟个体,所以天敌的迁入会导致年龄结构的变化,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9.【答案】A【解析】荒漠群落每年降雨量不足150mm,水分蒸发量是降水量的7~50倍,沙漠中的优势植物的间隔和根系分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苔原的气候严寒,植被结构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