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高二下生物同步章末综合测评1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章末综合测评(一)(第4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期望改善人口的年龄组成。这项政策是通过下列哪项来改善我国的年龄组成()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迁出率A[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希望通过增加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2.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B.一间屋中全部的蟑螂C.一片草地上全部正开花的蒲公英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D[湖泊中的鱼有多种,因此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属于多个种群,A错误;一间屋不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因此一间屋中全部的蟑螂不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一片草地上全部蒲公英才属于一个种群,正开花的蒲公英不是全部的蒲公英,C错误;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3.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B[分析题图可知,c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种群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C正确;图中显示的特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除此以外,种群还有空间特征,D正确。]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0λt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B[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A正确;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对于有害动物,要尽量破坏其生存环境,降低K值;故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是降低K值,B错误;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C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以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正确。]5.某植被严重破坏的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在灌木阶段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B.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光照条件的影响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A[在各个阶段群落中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即垂直结构,A错误;③灌木逐渐成为优势种群,灌木与草本植物相比比较高大,在与草本植物争夺阳光的过程中占优势,因此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光照条件的影响,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b→c阶段植物①由于不能适应弱光环境逐渐消失,物种②较能耐受弱光条件而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C正确;植被严重破坏的陡坡上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6.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B.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C.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少B[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强,A错误;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最终被森林取代,B正确;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C错误;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D错误。]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可能为负值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不利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往往是植食性动物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增长速率会在0的位置上下波动,B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稳定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即与食物链和食物网有关,所以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C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先出现,接着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D正确。]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演替C.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优势种的替代,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断地发生着改变,A正确;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与干扰或破坏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基本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C正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D正确。]9.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D[由曲线可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A错误;气候条件的改变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会影响环境容纳量,B错误;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b点之前进行,C错误;根据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可知捕鱼的最佳时刻是超过K2,即捕捞至K2,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使鱼群获得可持续捕捞,D正确。]10.金花茶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属于双子叶植物,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调查金花茶种群密度的最合适的方法为()A.目测估计法B.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D.逐个计数法B[金花茶属于双子叶植物,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样方法。]11.某同学调查正方形样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如表为各样方的植株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样方编号12345数量(株)10010A.适当增大样方面积B.适当减少样方数目C.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D.改变计数方法A[表格中只有两个样方获取了植物的数量,其余样方的数量都是0,说明样方中植物个体的数量太少,应该适当增大样方面积,而与计数方法无关,A正确。]1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无法判断A[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保护鱼苗,把老年个体捕捞后,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变成增长型,A正确。]1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群数量为10万,一年内出生了1862个,则年出生率为1.862%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近期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C.群落中只有植物有垂直结构,动物没有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A[出生率=新产生的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1862/100000×100%=1.862%,A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近期种群数量会处于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无法保持稳定,B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会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垂直结构,C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也有积极的方面,例如治理沙漠、抚育森林等,D错误。]14.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B[将种群的数量控制在K/2左右,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可持续提供的资源数量最多,同时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B正确。]15.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植物无分层现象B.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C.土壤小动物类群也有分层现象D.从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优势种肯定是乔木C[海洋植物由于光照及含氧量而呈现分层现象,A错误。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B错误。土壤小动物类群会由于食物及栖息地分层,C正确。从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最终优势种不一定是乔木,D错误。]16.研究人员调查了1928年~1977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J”型增长C.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D.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C[灰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A错误;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S”型增长,B错误;据图分析,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C正确;连续暖冬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连续暖冬时灰鹭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说明出生率下降,D错误。]17.有关种间关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互利共生关系实现的B.水稻感染赤霉菌后疯长,二者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时,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B[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互利共生或者种间竞争等实现,A错误;鲈鱼和幼小的鲈鱼为同一物种,不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属于两个物种,二者共同培养时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18.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第一句中“草盛豆苗稀”隐含的生物间的关系及第三句中“道狭草木长”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分别是()A.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B.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C.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D.捕食、撒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B[草和豆苗之间竞争光照和营养,属于竞争关系。“道狭草木长”是由于人迹罕至,草木才长的茂盛,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19.下面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都呈“J”型增长D.人类活动会对图示群落演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C[演替中优势种的数量会增加,但其生存环境并非理想条件,其数量是“S”型增长,C错误。]20.生态系统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a~b段,种群的数量增长的倍数λ大于1B.b点后该种群的生存环境趋于稳定C.b~d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于捕食关系导致的D.性别比例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B[在a~b段种群的数量增长,说明增长的倍数λ大于1,A正确;d点后该种群的数量下降后趋于稳定,说明生存环境趋于稳定,B错误;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相关,C正确;性别比例的变动影响种群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正确。]21.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