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的护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导尿管的护理一、导尿的目的1,适用施行盆腔器官手术时,留置尿管使膀胱空虚,以免手术时误伤膀胱。2,某些抢救危重病人手术时留置尿管,以利准确记录尿量。3,有些手术后为防止尿潴留或泌尿手术后要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有利伤口愈合也需留置尿管。4,还可用于泌尿系疾患的协助诊断,如尿道损伤的检查,了解尿道狭窄的部位,测残余尿及膀胱容量,收集尿液标本,持续导尿,注射药物于尿道及膀胱起治疗作用等。5,也可用于术中冲洗胆管、肝管、输尿管等。二,分型1普通导尿管根据各种需要选择大小。双腔气囊导尿管具有双腔,其中一腔内引流尿液,另一腔终端为一球囊距离导尿管前端约3.5~4cm,此球囊内可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使其卡在尿道口达到固定的作用。一般保留导尿管则者,须在病人能自行小便时拔出,长期留置者5-7天要更换一次导管。22福赖式导尿管常用于需长时间留置导尿者,如前列腺摘除手术后起固定和压迫止血作用,有时也用于部分肝胆管内结石病人。3菌状导尿管常用于膀胱耻骨上造瘘、肾造瘘等手术,也可用于其他空腔脏器造瘘,如胆囊造瘘术等。一般拔管时间不能早于12天,拔管前应作夹管实验,证明经尿道排尿通畅才能拔管。4伞型导尿管常用于肾造瘘、肠造瘘可以起支架作用,其优点是管头孔大,易引流通畅,固定方便。三,护理(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应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操作。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护士要多学知识,熟悉男性、女性尿道的解剖、生理特点,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护理人员平时要加强训练,做到明确原理,操作熟练,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故障并予及时处理,确保留置尿管成功,保证病人舒适安全。预防尿路感染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尿道口、导尿管与尿袋的衔接部位、尿袋的排尿口。(1)更换导尿管必须按无菌操作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插管技术要熟练,动作要轻柔,切忌反复拔插。(2)尿道口易受粪便以及分泌物的污染,应每天清洗外阴。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每日清洁尿道口,更换引流袋。(3)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如果尿液浑浊有絮状物,根据医嘱予膀胱冲洗。冲洗时若患者感觉不适,应当减缓冲洗速度及量,必要时停止冲洗,密切观察,若患者感到剧痛或者引流液中有鲜血时,应当停止冲洗,通知医师处理。冲洗液瓶内液面距床面约60厘米,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利于液体流入,冲洗速度根据流出液的颜色进行调节,一般为80-100滴/分钟;如果滴入药液,须在膀胱内保留15-30分钟后再引流出体外,或者根据需要延长保留时间。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5℃左右,以防冷水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冲洗过程中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二)保持导尿管通畅1操作前一定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使用球囊尿管的目的和有关的注意事项,并检查尿管球囊是否通畅,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粗细合适的尿管,在导尿前应该详细检查导尿管,保证尿管质量良好。给病人解释清楚导尿的意义,以取得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禁止患者及家属自行拔管。如遇男性尿道狭窄难以插入时,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取掉针头,抽取少量灭菌石蜡油,从尿道口注入,润滑尿道重新取导尿管轻轻插入膀胱见尿后,将导尿管再插入2~3cm接上集尿袋,再从气囊口注入10~15ml灭菌注射用水,将导尿管略向外拉以确认其是否固定于膀胱颈部。尿管插入深度要适宜,宁深勿浅,尿液流出后再插入6~7cm为宜。如病人膀胱无尿,应该尽量插深,注入液后再轻轻回拉,以不能拉动为止。最后固定外端尿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2,防止尿液潴留、逆流,并及早发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保持尿流畅通。为防止尿液逆流,放置储尿袋时应低于膀胱。每次放尿后应用酒精棉球消毒储尿袋放尿口,然后拧紧。搬动病人是应夹住导尿管。3,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定时放尿,尽早拔除尿管,使其及早恢复排尿功能。4,定期更换导尿管,观察尿流情况。检查导尿管与储尿袋衔接部位是否紧密,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注意导尿管插入部位及其周围有无溢尿。观察尿袋中尿液的性状、尿量、尿袋的位置等。(三)预防尿道损伤、尿道皮肤瘘、尿道狭窄导尿管选择不当,患者烦躁、活动过大,易造成尿道损伤,尿道球部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形成尿道皮肤瘘,瘘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可造成尿道狭窄。预防的重点:一是导尿管难以插入时不要勉强,及时与医师联系。二是若有溢尿不要盲目更换粗导尿管。三是导尿管固定囊注液不要超过20ml,并注意导尿管固定囊的位置。(四)预防膀胱萎缩长期留置导尿管可使膀胱壁收缩机能下降,引发膀胱功能性萎缩及容量减少。预防的重点是尽早拔管,或及早进行膀胱肌恢复性训练。(五)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选择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成正相关关系。长期导尿的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因为换导尿管破坏了系统的密闭性,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路感染率与损伤频率成正比,频繁多次更换导尿管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和更换尿管、尿袋时间。(六)拔导尿管时机为预防拔管后患者出现尿潴留,膀胱充盈尿道口有漏尿时实施拔管,比尿道口没有漏尿时拔管复插率低。尿道口有漏尿说明膀胱肌功能恢复,患者能自行排尿,可拔出导尿管。(七)并发症(一)常见并发症的原因1尿路感染首先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如尿管选择不当、无菌观念不强、插入深度不够,均为细菌侵入及增殖创造了条件,其次尿管留置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尿管对人体是异物,长期留置尿道、膀胱内,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同时集尿袋和尿管连接不严、更换频繁,细菌也可通过导尿管造成腔内感染。.2拔管困难双腔气囊导尿管由导尿管及气囊两部分组成,气囊的注、排气口是根据活瓣原理设计,如导尿前未认真检查尿管气囊的注、排气情况,将气囊排气不畅的导尿管插入,可造成拔管困难;同时昏迷患者留置尿管时间过长,且长期卧床,膀胱冲洗不彻底,尿垢积在膀胱、橡胶老化造成气囊腔的阻塞或尿道黏膜炎症刺激均可致拔管困难;其次,留置尿管时,气囊内注入了生理盐水等晶体溶液,留置时间较长时可析出结晶导致排空的气囊凹凸不平,造成拔管时气囊内液体抽不出、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而形成拔管困难。3尿道损伤留置尿管时,按普通尿管的插入深度予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造成气囊破裂致尿道黏膜损伤,出现血尿;或拔除气囊导管时,因不了解其结构和性能,未抽出气囊内的生理盐水而强行拔管,造成尿道黏膜损伤而出现血尿。烦躁明显的患者,因护理不当造成自行拔管也是尿道损伤原因之一。4拔管后尿潴留昏迷患者常由于留置尿管持续引流,膀胱呈空虚状易引起膀胱张力的消失。尿潴留后不及时处理,膀胱充盈时间长,膀胱逼尿肌失去有效的收缩力,排尿功能恢复缓慢,且拔管后复插率高。(二)预防措施1尿路感染的预防选择尿管要合适,一般选择14号~16号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口的刺激。一般情况下每周换1次。气囊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cm~6cm,要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必须见尿后将尿管插入6cm以上,再缓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一般注入生理盐水10mL~20mL;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做好个人卫生,注意会阴部清洁,若有污染要及时清洗;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根据病情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保持引流通畅。2拔管困难的预防插管前先用注射器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及抽吸不畅等问题,遇气囊不通或阻力大时要及时更换。采用小剂量气囊固定,短时间留置尿管,可避免气囊回缩不良及液体抽不出;同时避免使用晶体液注入气囊内。囊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蒸馏水为佳。3尿道损伤的预防了解患者有无尿道畸形狭窄,选择合适导尿管,必须试充盈,检查气囊质量,以免在正常充盈范围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气囊破裂致膀胱黏膜损伤;插管时必须见尿后再插入5cm~6cm,保留尿管期间,患者翻身不要牵拉过紧,尿管气囊必须进入膀胱;充盈气囊时注意压力的变化及患者的主诉,在推注生理盐水过程中要先抽出已充盈的生理盐水,导尿管再酌情插入少许,然后重新充盈,注意观察,充盈过程中用力要均匀、适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气囊破裂;昏迷、躁动明显的患者,防止患者强行拉脱导尿管造成尿道黏膜损伤。4拔管后尿潴留的预防预防拔管后尿潴留,主要在于早期采取护理措施,除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外,还要在留置尿管期间使用个体化放尿方法,保护或训练膀胱的贮尿功能和排尿反射,掌握拔管时机。一般主张行膀胱冲洗后或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膀胱充盈时拔管比空虚时拔管优越,有利于患者自行排尿的恢复,可借助已建立的排尿反射,一般只需增加协助便能立即排尿,从而有效预防尿潴留;另外泌尿灵与开塞露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排尿成功率,并可明显减轻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