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笑话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就是早期的笑话雏形,两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魏晋时期笑话确立并不断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笑林》作为第一部笑话专集出现,增强了笑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独立性。笑话在明清时期空前繁荣,专集不断涌现,代表作有明代冯梦龙的《广笑府》和清代的《笑林广记》。。在《笑林》出现之前,中国先秦时期的幽默文学作品,其创作意图大抵是为了达到说理辩难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引人发笑的纯幽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笑林》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在笑话的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某种程度上体现“为幽默而幽默”的观念。笑话中的幽默,就是用简单的情节,巧妙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笑林》以搞笑故事为主,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不忘情节的巧妙设置和形象的精心雕琢,表现出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艺。不少故事在铺垫中巧打埋伏,让人进入一个典型的环境中,之后突然揭开一个人们难以预料到的结果,使读者或者听众经历由最初的期待紧张到结尾的醒悟释然这样一个快速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引爆笑声,而这个转折就是传统笑话中的“笑点”。笑点能不能让读者感到好笑是笑话能否成功的关键。笑话能够达到“欢声满座”、“揭瓦哄堂”的艺术效果,其奥妙之一还在于精妙的修辞。古代笑话在修辞方面的成就很高,它注意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很注重运用多种修辞。从语言语境的角度来研究笑话中的幽默语言,能够帮助理解古代笑话的幽默,而艺术夸张是古代笑话中比较重要的修辞,在幽默理论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美学观念看,笑话是属于喜剧的范畴,幽默讽刺是其瞩目的美学特征,因而其中的夸张手法必定与幽默结为一体。笑话就常常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矛盾,不仅把隐晦的东西显现出来,而且像放大镜一样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开来。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也有利用非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逻辑、违背生活真实来达到“可笑”的目的,例如建议鲁人人截竿入城的老父、一叶障目取物的楚人,等等。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张修辞使语言更具幽默性,也给人深刻的启示意义。(摘编自宋扬《论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笑话的雏形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既是寓言故事也是笑话,两者在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B.中国古代笑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确立并发展于魏晋时期,明清时期空前繁荣,笑话专集不断涌现。C.《笑林》是我国第一部笑话专集,它的出现,改变了先秦时期幽默文学作品有针对性的这种实用主义传统。D.中国古代笑话有着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巧,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有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精心雕琢的形象。2.下列对本文论证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笑话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色,逻辑淸晰,结构严谨。B.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将先秦时期的幽默文学作品和《笑林》作品进行了对比,论证了《笑林》创作观念的改变。C.文章最后一段依次论述了笑话中的艺术夸张常见的三种方式;把隐晦的东两显现、把微小的东西放大、非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真实。D.文中使用《笑林》中建议鲁人截竿入城的老父、一叶障目的楚人,证明了幽默讽刺是笑话瞩目的美特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国路人高价买了一只号称是“风凰”的山鸡,欲献给大王,结枭山鸡死了。大王听说,竟赏赐了很多财物。这个故亊正体现了《笑林》善于设计出人意料的情节来体现幽默的艺术特点。B.《天林》中有一故亊: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娃何物,语曰:“竹也!”归煮其床篑而不熟,乃谓其妻曰:“吴人難辘,欺我如此!”该故事就能够体现《笑林》“为幽默而幽默”、并先其他深意的创作理念。C.笑话中的幽默,不仅仅只是为了达到使人发笑的目的,它在戏谑讽刺中还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如我们熟知的“胶柱鼓瑟”的故事就是如此。D.《韩非子》中有许多幽默讽刺故事,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它们都可以看做中国古代笑话的雏形。【答案】1.D2.D3.B【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D项原文是《笑林》有这个特点,选项扩大为“古代笑话”。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2.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的考查,D项“建议鲁人人截竿入城的老父、一叶障目取物的楚人”举例证明的是前一句“违反生活逻辑、违背生活真实来达到可笑的目的”的夸张手法。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B项“为幽默而幽默、并无其他深意的创作理念。”表述错误,原文有“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为幽默而幽默”,且本段故事也有一定的哲理。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碗一碗的山风八月的阳光炙热难当,直射在他裸露的肌肤上。他裸露的肌肤黝黑黝黑,消瘦的脸颊和这大山的峭壁一样陡峭又刚毅。他沿着一条鸡肠般蜿蜒的山路翻过了好几道山梁,再翻过两道山梁就可以看到去县城的中巴了。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他,声音是从山腰的土砖屋里传来的。他擦了一把汗,循着读书声,向土砖屋走去。这是两间用黄土和杉树皮盖的平房。伴着两声狗吠,一个6岁大的女孩跑了出来,羊角辫在她的肩膀上活蹦乱跳。“要歇脚吗?”女孩好奇地看着他,两眼水汪汪的。“我就是走累了,坐一会就走。”他有些气喘吁吁,“刚刚是你在读书吗?真好听。”“哦,是的。那你坐这吧。”女孩搬来一张用毛竹编成的板凳。他坐了下去,他走了十几里山路,实在太累了。他问:“你爹娘呢?”“哦。我爹去山里伐木了。很晚才回来,也有可能在山里住一晚,明天才回来。我娘去很远的地方打工了……哦,不,我娘是跟别人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山里太穷、太苦……是我的老太爷告诉我的……爹说了,现在山里请了个好老师,爹要多赚些钱,等开学时送我去读书。爹还说了,以后要对老师好,毕竟请个好老师来山里不容易。爹还说,将来读很多很多的书,就可以到北京去,还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去,更远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娘呢。”女孩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了读书的渴望。“你一个人在家,不害怕吗?”他有些为她担忧。“我,不怕啊。家里有大黄陪我啊。还有我的书陪着我啊。”女孩拍了拍大黄狗的头,进屋拿来了她的书,递给他看,“这是我爹上次去县城的时候,从书摊里买来的。”他把书翻了翻。这是一本漫画《阿童木》,有些旧了,书皮泛黄,但书页很整洁。“这本书你都会读了吗?谁教你的啊?”“是爹教的,爹上过小学五年级,认识很多字,还会讲很多很多故事。”“为什么你爹读了五年级就不读书了呢?”“爹读完五年级,山里的老师调到县城去了,后来山里再也没有请到老师。或者请到了,但从未待一年就又走了。”女孩说话时,脸上掠过一丝茫然,但很快又高兴了起来,“这本书,我要把它背熟。等到开学那天,我要背给老师听,老师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怎么知道老师一定会很高兴呢?”他诧异,好奇。“是山对面的小胖说的,他说,要是背书给老师听,老师不但高兴,还会奖励一颗糖呢!”女孩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一颗甜蜜的糖,甜到心里去了。“你认识老师吗?”“不认识,我从来没有去过学校。爹每天出去做事,我要留下来看家。”女孩顿了顿,说,“你认识老师吗?”“认识啊。”“你和我说说老师的模样吧,他爱笑吗?真的喜欢人背书给他听吗?”“是的。他爱笑。他喜欢人背书给他听。可他不是个好老师,他经常想着离开山里。他不够称职,不把山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他想了想,“不过他以后会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我不许你说老师的坏话。老师就是好老师。”女孩有些生气。“如果,下学期,你没有见到老师,你会恨。老师吗?”女孩笑了:“不会啊,我爹说,不能因为山里穷,让老师跟着我们也穷一辈子。你怎么这样问我呢?”女孩觉得奇怪,心里不安起来。他低下头,沉默了很久:“能给我一碗水喝吗?”“当然可以。山里再穷,山泉水还是有的。”女孩回屋端水那会,起山风了,山岚的树木哗啦啦地抖动着。女孩把水端到他的手里:“听到了吗,山岚里有一碗一碗的山风。”“一碗一碗的山风,谁告诉你的?”“我爹说的啊。每读懂一本书,就是一碗山风,一碗一碗的山风连在一起,就连成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有力量的路,路上会有金凤凰飞过。如果一碗一碗的山风散开了,那就不再有力量了,永远也飞不出大山。”女孩眼里亮着光,“爹还说,要是山里人都富裕了,大家都会像一碗一碗的山风一样,飞出大山去,不再回来了。”他端起女孩端给他的那碗水,就着山风,一饮而尽。他起身告辞,转过身,从怀里掏出一张盖有县教育局大印的调令,使劲一扯,调令就像雪花片一样,散了一地。调令里写着:兹有盘国珍,因为长期在山区从事教育工作,患上风湿、腰肌损伤等多种疾病,且教学成绩突出,经县教育局研究决定,特批准为国家正式教师,同时调入县二完小继续从教。他朝山岚里的学校走去,走进了山风里。一碗一碗的山风连在了一起,让他充满了力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孩见到陌生的“他”毫无防备之心,老师离开,孩子不恨老师,这些反映了山里的民风淳朴。B.“女孩觉得奇怪,心里不安起来”一句表明,女孩已经明显意识到面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老师。C.小说中女孩的父亲虽然没有正式出场,但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人物,情节才得以一步步向前发展,小说的主题才得以进一步揭示。D.小说在塑造女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5.小说以“一碗一碗的山风”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倒数第二段调令的内容可以删去,这也并不影响小说的主题表达。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B5.(1)对小说中的关键情节的概括、推动情节,小说中女孩的父亲对“一碗一碗的山风”的解释促使他决心留在山里继续从事教育;(2)体现小说的主题,小说中的“山风”指的是知识,“一碗一碗的山风”就是指知识的积累,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才能飞出大山;(3)吸引读者,小说以“一碗一碗的山风”为题,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趣。6.示例一:不可删。理由:①情节:调令的内容是小说情节的重要补充,解释了盘老师离开的真正原因,缺此情节,盘老师的离开就和其他老师的离开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②人物:调令的内容对于塑造盘老师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盘老师教学成绩突出,是一名合格的有责任感的老师;③主题:他本有机会调离,但是他放弃了,更体现了他精神的伟大,山里更需要知识,突出主题。示例二:可以删。理由:①删去,情节依旧完整,加此情节有画蛇添足之嫌。②当盘老师决意留下时,他的形象已经很丰满高大。③小说主题是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才能飞出大山,反映乡村教育对于改变山里人生活处境的重要性,并非要体现盘老师的可贵精神。【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女孩已经明显意识到面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老师”说法不正确,女孩不一定能意识到面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故选B。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表达技巧能力。题干要求举例分析小说在塑造女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通读文章,可知文章塑造女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比如“哦。我爹去山里伐木了。很晚才回来,也有可能在山里住一晚,明天才回来。我娘去很远的地方打工了……哦,不,我娘是跟别人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山里太穷、太苦……是我的老太爷告诉我的……爹说了,现在山里请了个好老师,爹要多赚些钱,等开学时送我去读书。爹还说了,以后要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