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配套课件:3.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点考情考向环境问题2012·江苏地理·T18可持续发展2012·浙江文综·T1;2012·江苏地理·T17;2012·天津文综·T13(1)(2)2013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仍会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数据材料为线索,焦点仍以关注环境问题为主,考查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及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考点一当前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危害与对策【例题试做1】(2012·江苏地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①B.②C.③D.④(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破题关键】(1)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利用秸秆为沼气原料,既可提供生活能源,沼渣又可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D项正确。(2)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大面积燃烧秸秆,造成烟尘污染大气,同时燃烧的热量又浪费,故A项正确;灰烬提供给土壤的是无机肥料,③选项错误;在农田燃烧秸秆,不会影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④选项错误。【满分解答】(1)D(2)A考点二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分析可持续发展现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它与传统发展观明显不同,它追求的是人地关系相互协调,明确其内涵及原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在工业经济结构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其具体内容表解如下:项目含义循环经济①资源得以再生②综合效益突出③实现良性循环【例题试做2】(2012·浙江文综)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问题。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破题关键】本题考查影响全球变暖的因素。推广太阳能、核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燃料的比重,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故①项正确;③项增加森林面积可以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从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故B正确;而②项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即相对提高了化石燃料的比重,④项提高单位GDP能耗,也增加了化石燃料的消耗,②、④项均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②、④项均错误。【满分解答】B分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1)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视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①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境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2.分析某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1)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分析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3)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4)分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②发展科技,加速科技进步教育方针,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⑤促进对外开放。⑥发展教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5)区域协调发展:①发展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等(促进商品流通、经济交流,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③产业转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实践运用(2012·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下图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解析:(1)该题涉及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等知识。由图中甲省是山西省可知该省为全国能源基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题干问的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推知另一条原因应和山西省经济水平低有关。(2)该题涉及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结合所学旅游业的意义根据图中提示不难对其分类。答案:(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2012·吉林重点中学)读江西省1990—2005年的“三废”排放变化特征图,回答1—2题。1.江西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的是()A.工业废水B.工业废气C.固体废弃物D.没有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工业固体排放在2002年后基本为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答案:C2.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C.机动车增多D.完善能源消费结构解析:完善能源消费结构会使工业废气排放量得到控制,而不是迅速上升。答案:D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3—4题。3.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A.中部地区B.南部沿海地区C.京津地区D.北部沿海地区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区CO2排放量最大,是今后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答案:A4.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A.经济发达B.工业结构轻型C.气候变化不明显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解析: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从图中看可以得出,南方沿海地区排放量少,减排效果高,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有关,但本地区主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能耗少。答案:B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据此回答5—6题。5.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B.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C.加剧了人地矛盾D.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解析:天津建垃圾发电厂,不会完全解决能源紧张状况;当然冬季取暖也不会完全由余热提供;但这种做法可以减少固体垃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答案:B6.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A.垃圾分类填埋处理B.露天焚烧C.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D.远郊堆放,自然降解解析:垃圾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答案:C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7.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效益最大化原则解析: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属于持续性原则。答案:B8.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较低的人口素质D.资金严重短缺答案:C解析: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地区,长期以来,教育水平较低,造成人口素质较低。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故选C。9.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B.减轻了环境污染C.提高了经济效益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解析:该产业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但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答案:D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