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鞘管的护理主要内容•1.定义•2.鞘管的基本型号•3.使用鞘管的注意事项•4.留置鞘管的护理要点•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一、定义•鞘管又称导管鞘,主要用于引导导管、球囊导管或其他血管内器具顺利地进入血管。鞘管由外鞘、扩张器和短导丝组成。鞘管分为普通鞘管、防漏鞘管(Check-Flosheath)、剥皮导管插入鞘(peel-waysheath)和长鞘管四种。二、鞘管的基本型号•鞘管有多种长度:3-5cm,10-12cm,22-25cm,30-40cm和90-lOOcm010-12cm是标准长度,|适合大多数外周血管诊断和介入操作,3-5cm通常应用于血透通路。中等长度则适用于对侧髂动脉或股动脉及肾动脉。此类鞘管有预成形的头部或抗扭曲的特性,有助于进入主动脉分叉。二、鞘管的基本型号•导管的单位是“French”。该单位是对导管周长的描述。用导管或鞘管的“French”尺寸除以圆周率或是除以3,即可得到导管或鞘管管的直径。例如,6F的鞘管,其直径是2mm,24F的鞘管,其直径是8mm。除以3即可转换““French”尺寸,得到的结果就是动脉穿刺点的直径。鞘管是用内径(ID)描述的。鞘管的内径表示可以通过其管腔的器材的尺寸,如5Fr的鞘管适合5Fr的导管。标准的5Fr鞘鞘管其外径为6或7Fr,鞘管有多种直径,常见直径在4-6Fr,因为大,大多数诊断及球扩导管适合这一大小。放置支架通常需6-8Fr的鞘管,髂动脉和股浅动脉(SFA)多选择6-12Fr,主动脉则需22-25Fr。三.使用鞘管的注意事项•1、使用鞘管前,应先行用肝素盐水冲洗并擦拭鞘管及扩张器。•2、关闭鞘管侧管的开关。•3、反复确认鞘管型号。•4、将扩张器完全锁定或插入至鞘管管底座。•5、预扩皮肤入路点。•6、检查导丝类型及位置。•7、用扩张器预扩入路隧道。三.使用鞘管的注意事项•8、进行鞘管装置交换时应对穿刺点进行压迫。•9、鞘管及扩张器一起输送至体内。•10、输送导丝。•11、插入鞘管时手持鞘管主体进行操作。•12、旋转鞘管并轻柔进入皮下组织。•13、压迫动脉穿刺点直至鞘管尖端进入动脉。•14、鞘管的侧管向着术者的方向。•15、检查鞘管上的扩张器以确认其不会退出。三.使用鞘管的注意事项•16、如果输送中有阻力,马上停止前进并检查。•17、插入鞘管直至其底座。•18、鞘管放置完成后,拔除扩张器,对鞘管进行抽吸并冲洗。•19、如果鞘管周围有渗血,可以换较大的鞘管。•20、切忌没有扩张器单独使用鞘管进入。•21、如果鞘管尖端受损或不规则,需及时更换。•22、将鞘管缝于皮肤上防止其滑出(一般不用)。•23、如果导管完全充满鞘管管腔,不应向侧管内注入液体。•24、应该明确鞘管尖端在血管腔内的位置。四、留置鞘管的护理要点•1.心理疏导:将术侧肢体长时间制动的目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明白过早及不合理活动可能导致鞘管打折、折断、脱落、伤口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使患者从思想上足够重视,从而主动合作。为患者将要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及实施方案,如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卧床解大小便的训练;术后制动期患者因卧床排便不能,表现烦躁时,应耐心劝说并给予帮助等。四、留置鞘管的护理要点•2.留置鞘管的护理:患者保持仰卧位,术侧下肢伸直并制动,避免屈曲,搬动时应3人同步平抬。嘱患者搬移过程中及排便时其术侧肢体挺直,防止鞘管进一步损伤血管,穿刺口出血及血肿。但足部可以行伸、曲运动,并行心电监护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护。护士应30min巡视1次,注意伤口部位是否渗血,皮下是否有血肿及瘀斑,用圆珠笔标记血肿及瘀斑范围,如进行性增大及渗血较多时,告知医生,必要时提前拔管。四、留置鞘管的护理要点•3.拔管时护理:护士在拔管前行床边心电、血压监测,血压过高时不宜拔管,应先降压再拔管,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协助医师准备拔管用的物品,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和紧张心理。对于情绪紧张,应酌情使用镇静剂,对疼痛敏感的患者,拔管前给鞘管周围局部麻醉,以免疼痛,情绪紧张诱发迷走反射。拔管时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以及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倾听患者的主诉,嘱患者勿用力抬头及咳嗽。四、留置鞘管的护理要点•4.拔除鞘管后护理:拔管后采用纱布绷带“8”字法包扎、固定。并以1000g盐袋压迫6h,术侧肢体严格制动12h,24h后方可下床活动。拔管后加强巡视,3h内每30分钟1次,3h后每1~2小时1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造影患者拔管后6h,介入治疗患者拔管后12h可在严密观察无出血倾向时给于逐渐减压,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出血、血肿: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形成,观察血肿范围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生明显出血、血肿,应立即通知医生,重新进行包扎压迫、止血。2、动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苍白、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感觉异常和瘫痪。观察穿刺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如足背动脉减弱或摸不到,皮肤温度降低,应警惕动脉血栓形成,需向医生汇报,迅速松解包扎带。为了方便摸到足背动脉,可于术前行双侧足背动脉标记。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3、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患侧下肢肿胀疼痛。与平卧时间长、术侧肢体制动、血液循环减慢及血液黏稠度高、静脉瓣功能不良、压迫时间过长、过紧有关。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护士指导做足部伸屈活动,按摩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及足踝关节活动,有利于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腹膜后血肿:腹膜后血肿往往失血量大,又不易被识别,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临床表现为中至重度背痛、腹股沟或中下腹痛、甚至贫血。当出现低容量休克伴腰腹痛,血色素下降时,应高度怀疑此症,及时汇报医生。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5、动静脉瘘:当穿刺针同时穿透股动脉和股静脉,在两者之间产生一个通道,股动脉流出的血液进入股静脉腔内即形成动静脉瘘[。临床表现为伤口处肿胀、腿痛,可听到连续性的血管杂音。6、假性动脉瘤:、表现为局部搏动性肿块,伴有杂音和震颤,故绷带拆除后常规听诊器听诊有无杂音。7、尿潴留:因术后患者需卧床24~30h,术侧肢体不能弯曲,不习惯等可造成尿潴留。术前训练床上卧位大小便,可减少排尿困难的发生。尿潴留发生后,膀胱区按摩、热敷、听流水声等,必要时导尿。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8、皮肤破溃:少数患者术后24h解除绷带后发现伤口附近皮肤起水泡,甚至溃破,极易并发感染,迁延不愈,增加了患者痛苦及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尤其是老年及糖尿病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并给与相应的辅助工具。六、动脉鞘管拔除时迷走反射的预防与护理•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若患者出现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心率呈进行性下降至50次/min,血压低于90/60mmHg,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六、动脉鞘管拔除时迷走反射的预防与护理1.术前宣教在护患关系的开始阶段,建立彼此的信任感,评估病人,了解病人心理、饮食情况。发放标准教育手册,介绍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针对不同认知能力的病人,进行循环重复的健康教育。2.心理护理即使是简单的手术也使病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根据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解释开导和安慰,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满足其心理需要。还要得到病人家属积极配合,术前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五、动脉鞘管拔除时迷走反射的预防与护理3.示教术前向病人示教平卧,患肢制动,床上排尿的方法,直至卧床时能顺利排尿.4.预防血容量不足妥善安排手术时间,病人术前禁食时间不宜超过4~6h,术后1h,动脉鞘管拔除前,鼓励病人进食流质及饮水,进食过少者适当补液,防止体液量不足,增加迷走反射的发生率。5.避免空腔脏器剧烈刺激病人掌握床上排尿法,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必须导尿者一次放尿不超过500ml,防止膀胱过度回缩,动脉鞘管拔除前及术后12h,少量多次饮水每次不超过200ml,术后应进易消化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胃肠道突然扩张。6.药物预防沿动脉鞘管用2%利多卡因20mg,做局部浸润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