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8页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719中国通史适用专业:0601L1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200中国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50分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1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简答题(简述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材料分析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通史》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2门历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2页,共8页第一章史前时代1、旧石器时代古人类2、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3、原始社会的婚姻形式和社会群体组织形态4、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5、古史传说第二章夏商西周1、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2、夏朝及其国家形态3、商朝及其考古发现4、商朝的国家机构5、西周的盛衰6、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7、夏商西周的经济与文化第三章春秋战国1、大国争霸与七雄兼并2、社会经济与社会变动3、大夫兼并与变法运动4、百家争鸣和文化科技第四章秦汉1、秦朝的历史地位2、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3、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4、与民休息政策与文景之治5、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6、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7、光武中兴与东汉政治的演变8、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9、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10、秦汉的民族关系11、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第3页,共8页第五章魏晋南北朝1、军阀混战与三国鼎立2、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崩溃3、东晋南朝的政治4、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5、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6、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经济复苏7、北朝的分裂与统一8、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9、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技第六章隋唐五代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隋朝的制度与隋炀帝的统治3、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4、武则天和唐玄宗5、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6、安史之乱与唐后期政局7、唐后期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8、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关系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11、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第七章宋、辽、西夏、金、元1、北宋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2、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3、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4、南宋的偏安统治4、宋、辽、西夏、金的关系5、元朝的统一及其历史影响6、元朝的百年统治7、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8、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9、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第4页,共8页第八章明、清(鸦片战争前)1、明初专制集权政治的强化2、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3、明后期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4、清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及其疆域的奠定5、清朝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政策6、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7、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动8、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9、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第5版(上下册),福建人名出版社2010年版。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1、商品与鸦片——中西冲突的开始2、鸦片战争时期的“和”“战”之争3、鸦片战争的失败问题4、两次鸦片战争的区别与联系5、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2、洪秀全和拜上帝会3、太平天国的政权4、《天朝田亩制度》及其平均主义评价问题5、《资政新篇》的内容与评价6、如何评价太平天国的反孔斗争7、天京事变8、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与历史评价第三章湘军的兴起与晚清政局1、湘军的兴起与晚清权力结构的变化2、关于曾国藩的评价问题第5页,共8页3、晚清政治体制的局部调整第四章中国工业化的发韧1、近代化第一步——洋务运动2、近代私人资本企业的产生3、思想领域与社会阶层的变化第五章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1、边疆危机的背景和概况2、中法战争时清政府内部的和战之争3、关于黑旗军与刘永福抗法问题4、结局与影响第六章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战争的背景2、甲午战争时期的帝后党争3、北洋海军及其失败问题4、关于李鸿讲的评价问题5、甲午战争的多重影响第七章戊戌维新运动1、维新思潮的兴起2、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和思想3、维新时期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思想4、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与发展5、维新运动时期的光绪皇帝6、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第八章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的新高涨2、义和团运动饿兴起3、八国联军侵华4、《东南互保》5、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订立第九章清末“新政”1、清末“新政”的背景与内容2、预备仿行宪政第6页,共8页3、“新政”的评价与失败原因第十章辛亥革命1、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2、立宪派与立宪运动3、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4、武昌起义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5、关于孙中山“让位”问题6、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文化第十一章中华民国成立与北洋军阀的统治1、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2、孙中山的让位与袁世凯的独裁统治3、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政争与混战4、经济现代化步伐的加快5、现代教育的拓展第十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端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五四运动的爆发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民众运动的新高潮第十三章国民革命的兴起1、第一次国共合作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危机与破裂第十四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苏维埃革命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内政外交2、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与受挫3、红军长征4、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第十五章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与华北危机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建设第7页,共8页4、正面战场的抗战5、西南大后方的建设6、中共七大7、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十六章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的演进1、和平谈判的进程及其成果2、各党派分别安排战后中国的命运3、解放战争的进程4、国统区的全面危机及国统区人民反抗斗争5、中国共产党着手建立全国政权6、国民党败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李侃:《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版2.王烩林:《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版四、样卷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80分)1、长平之战2、令黔首自实田3、输籍法4、土木之变5、天京事变6、《马关条约》7、南京大屠杀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东汉的田庄经济?2、简述明代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3、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4、略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三、材料分析(每题30分,共60分)1、阅读以下材料:(1)“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湊并进,而归命天子……”(班固《汉书》卷48)回答以下问题:上述引文系何时何人所说?反映了什么问题?试作评述。(2)“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第8页,共8页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回答以下问题:这段史料包含了哪几层內容?反映了什么问题?2、阅读以下材料:大家都知道西洋近代个人主义抬头,自由主义盛行,他们何为而如此,这全从其集团生活中过强干涉的反动而来。西洋人始终过的是集团生活,不过从前的集团是宗教教会,现在的集团是民族国家。他们虽然始终是集团生活,在从前团体过强,个人分量太轻;到近代则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增高,分量加重,仿佛成了个人本位的社会。中国则为伦理社会。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伦理即伦偶之意,就是说人与人都在相关系中。人一生下来就有与他相关系的人,如父毋兄弟等。人生将始终在与人相关系中而生活。既在相关系中而生活,彼此就发生情谊,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漠不自然有其情,因情而有义。故伦理关系彼此互以对方为重,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仍仿佛互为他人而存在。这种社会可称伦理本位社会。试从社会、经济政治政治三方面比较来看:社会方面,于人生各种关系中,家乃其天然基本关系。家庭与宗族在中国人生上占有极重要位置。乃至亲戚、乡党亦为所重。习俗又以家庭骨肉之谊准推于其他,如师徒、东伙、邻居,社会性上一切朋友、同侪,或比于父子关系,或比于兄弟之关系,情义益以重。经济方面,夫妇父子共财,乃至祖孙、兄弟等亦共财。若义庄、义田一切族产等亦为共财之一种。兄弟乃至宗族间有分财之义。亲戚朋友间有通财之义,以伦理关系言之,自家兄弟以讫亲戚朋友在经济上皆彼此顾恤,互相负责。不然者,群指目以为不义。政治方面,但有君臣间、官民间相互之伦理的义务,而不认识国家团体关系。又比国君为大宗子,称地方官为父母官,举国家政治而亦家庭情谊化之。以西洋近代之自由主义的宪法,在政治上又见出其个人本位与国家相封者。(摘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邹平乡村书店1937年版)回答以下问题:①与西方社会结构相比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何特点?②梁漱溟改造中国社会的主张?四、论述题(每题50分,共100分)1、北宋初,宋太祖为巩固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纳赵普的建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试分析该策略产生的历史背景、实施的作用及其影响。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