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第二节货币的形式第三节货币流通量【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授马克思的货币理论。1、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过程的认识,了解货币的起源、掌握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2、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情况;3、准确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重点:1、货币的基本职能;2、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难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一、货币的起源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这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教材P50---53)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二、货币的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它与普通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货币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这种一般等价物作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必须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还相继发挥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作用。(一)价值尺度1.价值尺度的概念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用劳动时间来直接表现,只能在交换过程中通过等于多少货币间接地表现出来。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量货币表现出来,叫做商品价格。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与上一章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对应思考)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把商品价值大小表现出来,并不是实现商品价值,所以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4.价格标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叫做价格标准。注:价格是变动的,而价格标准一般不变。思考:价格标准和价值尺度的区别和联系?(二)流通手段1.流通手段的概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2.商品流通的概念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是以物易物,买卖同时完成。为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就通过货币这个中介来进行,商品交换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包括卖和买两个阶段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3.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4.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作用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其一,使商品流通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打破了商品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其二,卖和买这两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可能导致相互脱节,从而使商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具有了形式上的可能性。(三)贮藏手段1.贮藏手段的概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2.货币为什么能发挥贮藏手段的作用货币之所以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只能是现实的和足值的货币,如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3.货币贮藏手段的作用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即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起着蓄水池的作用。思考:为什么在金本位制下,难以出现通货膨胀?(联系第三节内容,再作进一步思考)(四)支付手段1.支付手段的概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双重作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暂时缓解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的矛盾,使商品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得以流通,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使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例:“信用危机”与“三角债”(五)世界货币1.世界货币概念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这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2.作为世界货币的货币,一般只限于贵金属(金或银),各国发行的纸币中少数信誉较好的如美元、日元、英磅等可以在较大范围里流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从根本上说是以其黄金储备为基础的。3.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二是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贸易的差额;三是作为社会财富代表,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第二节货币形式的演变绵羊贝壳一般等价物金币银币铜币铸币货币演变史纸币电子货币货币的条块形式铸币纸币一、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一)铸币的形成在货币价值形式出现以前,贝壳、牛羊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货币最初是采用金银条块的形式,每次商品交易都需鉴定其成色和分量,十分不便。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了交换的方便,逐渐产生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其价值的金属铸币(金币、银币和铜币),货币的金属条块形式发展为铸币形式。它一般由国家铸造,作为法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二)纸币的出现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逐渐磨损,由足值的货币变成不足值的货币,但这种不足值的铸币也和足值的铸币一样流通。这种情况表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可以由价值符号来代替,于是就出现了纸币就产生了。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我国的宋代和欧美的近代出现了纸币以后,纸币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货币形式。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纸币。二、信用货币(信用和信用制度第六章再具体讨论)(一)信用货币的实质(纸币的一种)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它本身并没有价值,它的流通以信用为基础,其流通范围和程度取决于发行人的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里,信用货币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比较大额的货币支付一般都使用信用货币。(二)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1.银行券(汇票、期票等)2.存款货币(支票)3.电子货币(长城卡、牡丹卡等)(三)现代货币20世纪以来的现代货币形式,主要有钞票和支票存款两种,钞票也就是纸币,也称现金;支票存款也叫存款货币,是指在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现的活期存款。现代纸币制度的主要特点1.通过信用程序,由国家的中央银行垄断发行,而不是由政府直接发行;2.它是一国流通中的合法通货,其发行数量与黄金准备没有联系;3.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和调节日益加强,各国都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四)电子货币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电子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货币形式也逐渐从有形到无形。一些发达国家在广泛使用支票和信用卡的基础上,相当一部分交易都是通过银行电子计算机网络转帐结算的,电子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在信用市场上流通的,以法定货币为单位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这种无形(无纸)货币,既迅速又简便,可以大量节省银行费用开支,它的广泛发展最终可能导致现金和支票的消失。外汇概括地说,外汇指的是外币或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定义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简单来说,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别国的货币称为外汇外汇---俗称货币兑换率国家与国家之间,因贸易、投资、旅游等经济往来,引起货币间支付的关系。由于各国货币不同,在国外支付时,必须先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或是收到外国的货币,换成本国货币才得以在国内流通,从而产生了货币兑换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有国际贸易的存在,便有外汇交易的产生。二、外汇表示方法1、外汇币种简写及基本介绍美元:USD欧元:EUR日元:JPY英镑:GBP瑞士法郎:CHF加拿大元:CAD新加坡元:SGD人民币:RMB港币:HKD澳大利亚元:AUD美元目前全球流通量最大的币种,其他货币的波动主要围绕与美元的相对汇率波动进行,是汇市操作的主要研究对象。欧元是由欧洲中央银行发行,欧洲货币联盟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1999年诞生,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日元货币最小单位之首,也是交投最为活跃的币种之一。。瑞士法郎是中立国家,通货膨胀率低,黄金储备多。当世界政治,金融出现不稳定,瑞郎便成为资金的避难所。英镑是外汇市场上波动性最大的货币之一,有“短线之王”的称号。受欧元走势的影响。2、外汇汇率的标价方式目前,外汇分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标价方式。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又称价格标价法是以本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外币能够折合多少本国货币。本国货币越值钱,单位外币所能换到的本国货币就越少,汇率值就越小;反之,本国货币越不值钱,单位外币能换到的本币就越多,汇率值就越大。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升降和本国货币的价值变化成反比例关系:本币升值,汇率下降;本币贬值,汇率上升。大多数国家都采取直接标价法。市场上采取直接标价法的货币有美元兑人民币、美元兑港币、美元兑日元等。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又称数量标价法是以外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本币能够折合多少外国货币。本国货币越值钱,单位本币所能换到的外国货币就越多,汇率值就越大;反之,本国货币越不值钱,单位本币能换到的外币就越少,汇率值就越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很少。历史上,只有英国的英镑一直使用间接标价法;美国的美元原来采用直接标价法,后来伴随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纽约外汇市场从1978年9月1日开始改用间接标价法,但美元兑英镑的汇率仍采用直接标价法。欧元兑大多数货币采用间接标价法,对英镑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人民币目前采用直接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升降和本国货币的价值变化成正比例关系:本币升值,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汇率下降。前英联邦国家多使用间接标价法,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第三节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一、货币的层次1、狭义货币---M0(=现金,硬通货),M1(=M0+活期存款)2、广义货币---M2(=M1+商业银行定期),M3(加其他银行定期),M4(加其他短期流动资产)3、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区别---流动性的程度不同4、信用货币节省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二、货币乘数(注:关联课程《货币银行学》)(一)货币乘数的含义(二)存款货币的乘数创造过程(见教材第55-----57页)三、货币流通规律(重点问题)(一)货币流通的概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要不断地在流通领域内发挥作用。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不断地运动就是货币流通。(P57)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为商品流通服务。(二)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货币流通规律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内容: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需要。1、影响货币量的三个因素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2)商品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2、货币支付手段与货币流通量的变化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因为在本时期内用延期支付方式赊购的商品无须支付货币;前一时期内用延期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