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知识梳理(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人,出身于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诗集《》,回忆性散文集《》等。其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二、【创作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鲁迅在《小引》中写道:“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儿,傍晚的时候把它们收集起来。《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三、【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第一类:童年、少年经历类。这类作品通过描述作者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在夹叙夹议中,表达了对往日时光的眷恋或痛恨,展现了到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作品题目内容概括主题思想《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灵上的隔膜,控诉和批评了封建家长和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从百菜园到三味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书屋》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无常》文章描述儿时在乡间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同时,文章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判”。《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第二类:怀念故人类。这类记人的文章尤其值得反复阅读,领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笔法的精妙。这类作品流露出作者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真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文学史上高水平的回忆散文。作品题目内容概括主题思想《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第三类:批判嘲讽类。这类文章在运用表达方式方面更多地运用了议论的手法,敢于不顾厉害,大胆地直抒胸臆。由于鲁迅执著于生活,以“人是生物,生命便是第一义”为准则,致力于“改良这人生”,因此不仅洞察人情世故,而且时时发表卓越的见解。作品题目内容概括主题思想《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文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来写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尖锐的抨击。四、【人物形象】★长妈妈关系鲁迅儿时的保姆人物形象有愚昧麻木、迷信守旧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勤劳、善良的爱,她质朴、率真,关心和爱护孩子,她是令作者永生难忘的劳动妇女。典型情节①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如元旦的古怪仪式,吃福橘等。②给“我”讲“长毛”的故事。③谋害“我”的隐鼠。④为“我”买来《山海经》。★藤野先生关系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是的老师人物形象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典型情节①从藤野先生修改“我”的讲义可看出他对“我”的关心及他的认真负责。②他订正“我”的解剖图,表现他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③他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他毫无民族偏见,关心学生。④他想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情况,表现他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范爱农关系鲁迅的朋友,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同学人物形象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妥协、懦弱)典型情节①徐锡麟事件和同乡会发生争执。②酒楼里的叙旧。③报馆案件风波。④范爱农与友人游湖时落水身亡。五、【艺术特色】1、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运用典型篇目①以议论为主,穿插生活片段,带有较浓的杂色色彩。《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②以描写人物为主,把描写与叙述连在一起,体现传记文章的特色。《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藤野先生》③以叙述为主,叙述生活片段,穿插描写并寓议论、抒情于描写之中。《从百菜园到三味书屋》《琐记》《父亲的病》《五猖会》2、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3、文章结构、材料取舍方面,洗练而多样,简洁而完整,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4、语言清新流畅、朴实、生动幽默、有趣味。5、在批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封建思想时运用反讽手法,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六、【阅读启示】1、可以了解作者的童真童趣、心灵世界和思想状态,明白作者的喜怒哀乐,以及他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2、了解当时的社会腐朽和冷酷的现状,懂得了封建教育的不合理。3、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需要的不是健康的体魄,而是精神的苏醒。4、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民族的复兴为己任。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