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全科医学发展意见建议研讨交流材料提案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20年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全科医学发展意见建议研讨交流材料提案5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综合性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中医药学蕴含着丰富的全科医学理念,在承担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中医全科医生作为人民健康“守门人”,是基层疾病预防和重大疫情防控的战略人力资源。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离不开中医全科医生。一、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意义深远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基层首诊制度,实行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模式。在该模式中,全科医生作为首诊医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供以人为心的预防保健服务、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开展慢性病管理、最大限度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中医大医精诚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个性化诊疗观,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观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观等都非常契合健康中国2建设的理念。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抓手。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自早期即全程参与,让中国抗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医药深度介入、全程参与救治患者,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中医药参与。而中医全科医生作为人民健康“守门人”,对第一时间了解并参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必须要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基层卫生服务以接诊多发病、常见病及慢性病为主,中医药在这些慢性病的个性化治疗、调理上优势独特。中医全科医师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理论基础,采用“三因制宜”“望闻问切”个性化的诊疗方法,更有各种中医适宜技术。同时,中医全科医师能够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在基层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另外,由于基层卫生硬件不佳,中医全科的治疗是个性化的治疗,完全能够适应基层卫生硬件的限定。中医全科医生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主力军,在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3阵地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让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为维护群众健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医全科医学对于构建医患关系的和谐具有积极意义。中医全科医学出于对服务个体整体性考虑,重视人胜于重视疾病,尤其注重感情交流和情感投入,病人对医生无比信赖,保持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必然充满温情,对于疾病的调理大有益处。二、如何发展中医全科医学应加快构建中医全科医学学科体系。中医全科医学学科曾面临质疑,有些全科医学专家认为全科医学包括了中医学,不承认中医全科医学学科;有些中医学专家认为中医学就是全科医学,不用设立中医全科医学学科。中医全科医学的内核是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密切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结合。中医全科医学学科的产生,对全科医学而言,是中国特色,是理念创新;对中医学而言,是继承发展,是丰富完善,是中医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随着中医全科医学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学科体系却处于发展滞后之囧境,与其所处地位不相匹配,包括理论研究相对初级,教材过于老化,发展思路还有些僵化等。应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模式。持续推进“3+2”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强化以中医全科医生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能力和实践能力训练。逐步规范为“5+3”模式,构4建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经典课程为根基,以提升中医药基层健康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着力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包括教室用地、教学设施、信息化教学设备、临床技能模拟中心、图书种类与数量、培训学员宿舍等方面的建设与投入。在管理制度、师资培训相关制度及计划、日常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及相关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需要完善与落实。丰富培养路径,除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外,应充分发挥师承教育独特作用和优势,将师承教育贯穿于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增加社区实践时间,社区实践是中医全科规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利于中医全科医师将全科理论联系社区临床实际,培养全科诊疗思维。应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并改进教学方法。目前,中医全科医学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大多由西医临床专业的教师承担,中医全科师资队伍不健全。因此,要加快中医全科医学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全科教师培训,形成教学梯队。中医全科医生培养要始终坚持结合临床,实行临床教学导师制,采用中医师承的教学方法,开展社区医学实践,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应培养姓“中”的中医全科医师。要破除“西医全科医学+中医药”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中医学专业为基础,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理论和中医全5科医学教育模式。针对基层医疗工作的特点,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内容应侧重以下方面:一是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让“治未病”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突出基层中医保健教育,特别是满足老人、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的中医保健需求,通过养生、食疗、导引、自我按摩、小儿推拿等预防保健知识的普及有效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体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三是突出中医“辨证论治”诊疗特色,没有辨证论治和中医思维的诊疗是丧失了中医优势的诊疗,很难发挥中医“效、验”特色。四是要掌握中医的优势病种和特色治疗方法,中医学和西医学各有优势,中医全科医生应能为不同患者提供优质的中、西医保健服务,而不是简单套用“西医检查加中药”或“西药加中药”的“中西医结合”。五是能够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康复服务,将中医全科的康复特点和优势落实到位,使中西医康复医学可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应全面提高中医全科医师职业吸引力,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当前一线的全科医师肩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双重任务,但由于全科医师的薪酬待遇与工作付出存在不相匹配的矛盾,加上职称晋升的约束,使得全科医师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故应充分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提高全科医师的薪酬待遇,改革中医全科医学的学术评价标准,探索建立吸引、稳定中医全科6医师在基层服务的长效保障和激励措施,拓宽中医全科医师服务范围和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全科医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投身到中医全科医学事业中,真正建筑起公共卫生健康的网络,守住社区疾病的防与治这个网底。应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探索设置中医全科医学科。有关文件明确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均应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那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应增加中医全科医疗诊疗科目,独立设置中医全科医学科,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开展中医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培养中医全科医生,这既是支撑中医全科医生制度的全面建立、适应健康中国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大力量。中医全科医师就是中医药特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医全科人要坚定信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全科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