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探讨姓名:郭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饶晓秋20091201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探讨作者:郭潇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杨锡荣浅论后股权分置时代投资者关系管理-市场论坛2007,(7)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将在新制度基础上形成、运行,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公司价值最大化,将成为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期刊论文柳木华.LIUMu-hua后股权分置时代会计行为演变趋势研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1)股权分置改革作为资本市场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制度变革,会对资本市场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引起资本市场重构.而资本市场重构必然导致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包括会计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股票定价模式的转变、股权激励和发起人股份流通、以及机构投资者将主导市场、还有收购兼并等方面的变化,就有可能引起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以及会计欺诈、会计信息披露等行为的演变.本文所预测的会计行为变化可以成为会计研究人员的实证课题.3.学位论文郭新宏后股权分置时代股权融资会计寻租实证研究2009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在发展初期出现的一种特有的差异性制度安排。股权分置割裂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破坏了市场定价机制的统性和完整性,成为上市司大规模进行盈余管理、会计造假、狂发新股从而肆意圈钱的重要动因。2005年4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2006年6月19日,全流通理念下的第一家发行上市公司中工国际的深交所上市,标志着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到来。在后股权分置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理念、定价机制、盈利模式、投资者结构、市场主体行为方式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对制度环境有很强依赖性的寻租行为也必然随之改变。本文基于“后股权分置时代已有全流通的预期而未真正实现”的特殊制度背景,首先回顾寻租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理论,然后以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法》、《证券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等对会计寻租的影响,接着以2007年以IPO、增发、配股等基本方式进行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过程中获得的会计租金与独立董事比、大股东持股比等公司治理因素和往来账款变动等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公司治理结构、《证券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等仍然为会计寻租提供了生存环境,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过程中仍然有动力进行会计寻租;大股东和中股东具有了共同利益,大股东在促成股权融资的过程中,也可以为小股东带来收益;独立董事抑制寻租的作用不明显,独立董事制度仍要进步完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多持股有利于所有股东,应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鼓励基金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调节往来账项仍然是会计寻租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中国政府机关部门仍然需要根据市场制度需求不断的修正完善《公司法》、《证券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等基本制度;中国上市公司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要提高维权意识和评价公司价值的能力。4.期刊论文刘芳浅析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改革与开放2009,(12)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为我国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完善也为上市公司治理构建出有效的外部治理环境.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提出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相应措施.5.学位论文刘志平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治理效能的实证研究2006股权分置是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现象。股权分置就是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中2/3的股票不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只有1/3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股权分置是我国开立股票市场初期的历史选择。但事实证明,这项制度已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2005年4月29日我国政府以毅然的决心推出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就是非流通股股东以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获得其持有股票的流通权,从而消除股权分置现象,实现股票的全流通。股改后上市公司将处于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一个全流通的、股价的价值发现功能充分体现的、具有更高资产配置效率的市场。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市场背景。对股权结构治理效能这一问题,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由于研究方法、指标选取、研究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使实证研究的结论存在一些差异。结论的差异,催生了最近国外学者提出的最优股权结构的课题研究。股权结构的治理作用是基于产权理论。企业产权理论认为,股权结构(产权安排)作为企业事前融资双方博弈的结果,将对一个企业的基本制度(如合伙制、公司制等)产生影响。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决定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股改是通过支付对价的形式实现股票的全流通,而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支付对价是采用送股方式,这样就重新配置了上市公司的股权。股改前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后股权分置时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治理效能。本文以235个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从股权结构的三个方面:股权性质、股权分布均衡性、股权制衡性考察其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与目前对最忧股权结构问题的研究有共同之处,即集中但有较好制衡性的股权结构具有较好的公司治理效能。实证研究的结论能够说明股改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治理的一些问题。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最后对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股权治理效能提出建议。6.期刊论文赵秋君后股权分置时代投资者行为分析-会计之友2009,(29)股权分置这一制度缺陷的消除将为中国股市的蓬勃发展带来生机.由于交易模式的改变和与国际接轨,后股权分置时代投资者的行为应曼趋于理性.无论是原非流通股股东、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在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上应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实际投资价值,而非投机价值和政策预期,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市场化发展和中国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7.学位论文刘彧后股权分置时代公司治理结构研究——基于深市A股数据的实证研究2008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高效运作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治理结构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与此同时,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特殊股权状态而实施的股权分置改革在2006年结束了。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学术界争论较大。一部分学者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我国股权分置的状态,从而消除了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制度缺陷,中国证券市场在股改后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也有学者提出股权分置不是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唯一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后证券市场仍然会有其他症结。另外,关于股权分置改革效果的研究,大多都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较少采用实际数据进行验证。鉴于上述情况,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通过股改前与股改后的比较,验证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效果。具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内容,并对研究过程做了框架式的梳理,最后简单介绍了文章的实证为主,理论为辅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作为后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机构投资者、以及信息透明度五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由于研究背景的不同,选择指标的差异,公司治理结构各方面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都大相径庭。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股权分置的特殊情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占据重要地位的不成熟市场条件下催生股票市场的产物。其次,分析了股权分置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负面影响:(1)国有股比重过大,产生大股东“隧道效应”;(2)股权集中度过高,流通股比例小,中小股东无法对公司进行有效监督;(3)董事会独立性较差,独立董事监督职能无法兑现;(4)缺乏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不能对大股东产生威胁;(5)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外部治理失效。最后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对公司治理结构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做了简要的理论分析。第四部分,在借鉴前人对公司治理结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以下9个研究假设:(1)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会对公司绩效能产生负面影响;(2)其他大股东可对第一大股东形成权力制约,制约程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3)流通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正的影响;(4)董事会规模在稳定的情况下的适度增加有益于公司的监管和降低代理成本,有益于企业业绩的提高;(5)独立董事有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状况,其在董事会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6)两职兼任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大于有利影响,与公司绩效负相关;(7)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8)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9)公司信息透明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第五部分,在第四部分的实证设计基础上,选择了深市A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前三个假设均成立,说明国家股比例过高会影响公司绩效,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约会提高公司治理绩效,同时流通股比例的增加也会提高公司价值。公司信息透明度与公司绩效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余假设并没有得到证实。此外通过股改前后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明显下降,但仍然有“一股独大”的现象;股权相对股改前均衡了一些,但股权制衡度仍然较弱;流通股比例大幅度上升,但离全流通还有一定距离;董事会规模和两职情况在股改前后变化不大;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虽然相对有一定提高,但规模尚小;信息透明度对公司绩效影响在股改后越发显著。第六部分,总结了后股权分置时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为今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如下建议:(1)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积极推动股票全流通的进程;(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独立董事监管职能;(3)提高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构建经理人长期股权激励机制;(4)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机构投资者结构。本文可能的贡献有:(1)实证的方法验证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效果。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有近2年的时间了,对于改革的效果,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角度相对更广。(2)实证数据方面有所改进。以前研究股改后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文章,由于受数据搜集时间的限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本文采用大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可能研究结果更能够反应真实状况。(3)研究角度方面,分析了信息透明度与其他治理结构相关因素对公司价值的综合影响。之前研究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多数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人员来分析,而信息披露质量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却较多单独进行研究,而较少纳入治理结构整体研究范围进行综合分析。(4)为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参考。本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股改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仍然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并且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非流通股,独立董事对公司绩效影响不大,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激励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都没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而变得显著。这给今后优化治理结构的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