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类上市公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园区类公司转型路漫漫2003-03-1010:53近来,一些园区开发类上市公司发布的投资公告表明,这类公司正在加快转型步伐,纷纷由土地批租向高科技、物流等新兴行业的投资商角色转变。业内人士认为,园区类公司的转型之路不会是坦途。陆家嘴继去年8月出资450万元收购集团公司持有的上海浦东陆家嘴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90%的股权后,最近又用7050万元认购天宇网通公司增资后总股本的47%股份,继续向信息产业迈进。与此同时,外高桥斥资4500万元投身于蓬勃发展的物流业。今年初,东湖高新董事会决定用自有资金3000万元收购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公司所持有的曙光软件20%的股权。而去年底,苏州高新就拿出7300万元未用的募集资金设立污水处理公司,近来还有向物流业进军的意向。分析人士指出,园区开发类公司的土地批租主业具有先天的不可持续性,因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不断对外批租土地和土地的开发建设,属于园区公司的土地越来越少,这意味着依靠土地维持发展将越来越困难。如陆家嘴,由于土地批租业务萎缩,近几年公司整体业绩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外高桥去年前三季度已出现亏损,目前主要靠投资收益维持。园区开发公司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今后四五年内园区开发公司都面临转型问题。海通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张峦指出,目前不少园区类上市公司直接从事关联度较强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如浦东金桥前两年果断介入住宅楼开发建设,使业绩保持了稳定增长。但其他一些公司多元化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软件、网络、物流等方面,与原来的主业几乎没有什么关联。这些公司的投资策略主要采用对外参股形式,目前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对业绩的贡献不是很大,处于试探性阶段。可以说,园区类上市公司的转型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据了解,张江高科的转型模式目前已成为一些园区开发类公司眼中的样板。在成立之初,张江高科自身就具有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在从事园区土地开发的同时,张江高科以投资参股的方式着重介入生物医药、房产物业、通讯信息、海外投资等四大领域,从中获利颇丰,这也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石。海通证券研究员张峦指出,虽然张江高科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目前国内没有二板市场的客观现实,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类上市公司的转型进度。园区类公司所投资的多为新兴的高科技行业,与原来的主业没有实质的相关性,这样的投资更多带有风险投资的性质,而没有二板市场就意味着风险投资缺少一个风险的释放平台,加上园区类公司缺乏高科技行业的经营管理经验,这意味着若想获得超额利润将不得不冒很大的风险。背景链接经过10余年的开发建设,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多走过了初创阶段和创业阶段,建立了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与市场推进机制,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从我国开发区所走过的历程看,多数开发区过于追求开发速度和招商速度与规模,对根据自身资源培养园区特色、形成特定产业集群重视不够,从而导致这些开发区在产业、功能、结构、模式上出现趋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沪深两市园区开发类上市公司20余家,其中一半为高新技术开发区上市公司。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园区开发类上市公司的业绩持续下降,1998年--2001年的业绩分别为每股收益0.33元、0.28元、0.25元和0.16元。2003年年初,几场大雪骤至京城。注视着银装素裹的大地,坐在中关村硅谷电脑城一间办公室的朱先生却高兴不起来:“我的企业遇上了第一道坎儿。”做了5年系统集成的朱先生近来被企业后续发展困扰得喘不过气来。1998年他与几个朋友一起创业,而今这家从“小米加步枪”的简单模式发展起来了,不仅员工增加到几十人,公司的年营业额也有几千万元。而就在这时,一份财务报告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报告显示公司同期营业额较之往年停滞不前,只处于勉强维持状态。而令朱先生一筹莫展的境遇正是目前系统集成业尤其是中小厂商共同面临的尴尬局面。在硬件分销的微利时代,集成就成了救命稻草。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曾经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系统集成商,现在却“好景不再”。利润骤减我国系统集成商的公司中小型规模的企业超半,其规模和业务收入状况都仍不甚理想。目前我国系统集成商有3000--4000家左右,据赛迪新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系统集成商中,有50%的企业人员规模在300人以下,有40%企业人员规模在500人--1000人,只有10%的企业人员规模在1000人以上。此外,有50%的企业2001年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在5亿元以下,有2004的企业2001年系统集成商业务收入在5亿元--15亿元,只有15%的企业2001年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在25亿元--30亿元。可见,我国系统集成商的公司中小型规模的企业超半,其规模和业务收入状况都仍不甚理想。与此同时,集成商们在感叹,如今的行业利润已出现严重缩水。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集成业务华南总监胡发翔指出:“国内的集成概念是低级的集成做法,以简单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客户需要什么设备我帮你提供,充其量为你导入安装,在软件方面,我可以为你提供的就帮你做,不行的以后再说。这种低级的集成所包含的技术含量自然十分有限。而集成的增值首先就是体现在技术上。用户对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客户自身的IT知识以及IT资源也逐步丰富。如果集成商能做的工作,客户可以依靠自己的IT技术人员来完成,那么,集成商面临的就不光是利润下降的问题,而是能否拿到项目、继续生存的问题了。”朱先生进一步告诉记者:“随着集成商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是必然的,利润自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有些集成商为了抢单子,无所不用其极,赔本的项目也会有人去做。一些集成商还大搞关系经营,有限的利润全都投入了关系经营之中。在这种恶性竞争的环境下,集成商的利润自然难以提高。”内忧必定伴随着外患。由于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非常低,应用软件商、经销商和分销商都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这一市场,不断蚕食和瓜分着传统系统集成商们的地盘。“国内的系统集成商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电信、金融行业做起来的。原来的电信行业采购当地部局都有采购权,而这两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电信行业企业的系统集成项目改成了集中采购,项目量大大减少,比如原来每个地区都进行项目发标,集中采购后,几个省的项目集合成一个标。”朱先生介绍说,“于是,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讲,投标每个项目的风险便大大地增加了。这种情形打乱了一些中小型系统集成商的算盘。现在中小型系统集成商在这种电信的大型项目中已经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了。而一味打出价格优势无疑使企业入不敷出。”而种种长期消耗大量内力的竞争已拖得不少厂商精疲力竭。资本困惑在系统集成业像信雅达这样的资本宠儿毕竟乏善可陈,更多中小型系统集成商正在受到资本缺乏的困扰。维系集成商生存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资本。2002年11月,在应用软件商纷纷上市、并购的同时,一家中型系统集成商异军突起、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2.4亿元人民币左右。这是“杭州系”的系统集成商中继新利、恒生之后又一家屈指可数的上市企业。这家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融了资的同时,46岁的老板郭华强也实现了其个人的财富梦--其个人持有信雅达股份20929517股,市值达5亿元人民币。得知信雅达敲开了上市大门,一家深圳系统集成商的管理层感叹到:“当初我们公司发展并不慢于信雅达,而今他走进了上市融资的大门,而我们却还在苦苦等待。以后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呀。”信雅达上市后不到100天,他发生了哪些变化?2002年12月18日,公司召开200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公司审议并通过下关于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方案,将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至人民币5846万元。2003年1月25日,一栋坐落在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软件园区、名为信雅达的科技大厦尘埃坐定,信雅达整个公司于即日起开始陆续迁往该新办公地址办公。此外,该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募集资金,大举开发电子影像文档处理系统、安全系统等软件项自。郭华强表示:“力争到2005年成为国内市场电子文档系统、电子商务和支付安全系统的方案提供、软件销售和技术服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无论是新居落成,或是业务的扩张,信雅达在融资成功之后一举一动都判若两人。但是,在系统集成业像信雅达这样的资本宠儿毕竟乏善可陈,更多中小型系统集成商正在受到资本缺乏的困扰。“系统集成是一个资金需求特别高的行业,而那些人数超过100人规模的中小型系统集成高更渴望受到资本的青睐。”朱先生说。资本方对此又是做何回应得呢?由于上市的门槛相对较高,而寻找投资方入股这条路的现状是,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同行业的大企业,他们在找并购对象时几乎不会注意系统集成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虽然有并购市场,但由于系统集成商本身并无专利技术,几乎不是被并购的对象,一些有技术、有市场的应用软件商倒受到关注。”所以一直以来,在挑剔的目光中能够融到资的系统集成商是凤毛麟角。困兽犹斗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系统集成商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将成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以上因素的约束,伴随着行业应用和中国大规模IT投资成长起来的系统集成业虽然发展多年,似乎总是没有成熟起来,中国的硬件和软件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的时候,系统集成业却在经历着又一次从结构到战略的巨大转变。那么,这个行业又会转型何方呢?有迹象表明,软件和服务成为这些公司转行的主要方向,他们通过改变实际业务以试图将系统集成的定义向外扩延。“在成熟的信息系统里,硬件、软件和服务三者处于同等的地位,但国内情况却是硬件投资占到了整体投资的84%。”神州数码软件集成事业本部的负责人谢耘计划,“神州在2002年投放2亿港元收购、并购一批软件厂商,发展应用软件。而这个数字在今年还将加大到4亿,目标集中在金融、电信、税务等专业行业的应用软件开发商以及一系列与软件外包有关的公司。”据悉,神州数码的系统集成业务收入仅排在其分销业务收入之后,按照神州数码的五年规划,到2005年软件部分将替代系统集成成为神州数码的重要利润支柱。一批以神州数码为代表的集成商正在尝试从过去“以产品和技术为核心”、以硬件销售为目的、硬件与相关软件的简单集成,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系统集成商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将成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杨淮认为:“集成商一直处在产品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中间,这个中间地位让它们既能向上层服务市场拓展又能向下层产品市场延伸,但同时它也必然会受到这两方面势力的挤压--完全做硬件的公司也要提高服务,比如像英特尔,从芯片发展到做整个架构,它还会一步一步地往上去做。从上面下来的力量比如麦肯锡、艾森哲,它们同样具有帮助客户实施的能力。”可以预见,系统集成商在转型过程中首要的就是提炼出自身优势,而优势的体现又在于企业是否拥有技术产品。长城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克勤透露:“长城软件有70%的人员是软件开发人员,有了这个前提,在遇到一个具体项目需要拍板做还是不做时,长城软件有了衡量的标准,首先要看在这个项目里我们的软件工程师有没有活干,然后要看我们以前积累下来的软件技术、模块、平台有没有可能在这个集成项目里用上,如果可以,我们就积极投标;反之,如果纯粹是赚硬件差价,我们不会去做。”痛定思痛,从做贸易、搬箱子起家的系统集成商逐渐意识到生意再不能这么做了,他们审时度势,在市场中变得敏锐起来。而对于国内中小型系统集成商来说,转型才刚刚开始,更艰难的路还在后头。附:中国系统集成商现状调查系统集成商成立时间5年以下20%5年-8年之间20%8年以上60%经营体制情况外资企业30%其它20%股份制企业50%上市情况为上市公司35%未上市65%人力资源情况500-1000人40%1000人以上10%人员规模300人以下50%2001年业务收入情况5亿元-15亿元20%25亿元-30亿元15%其它15%5亿元以下50%重点目标市场电信及其他领域5%认为优势领域在银行业95%对2002年半年业务情况的评价认为比同期增长30%35%认为与同期持平或增长缓慢60%认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