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教师成长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和发展“瓶颈”XJSYF1949内容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点,青年教师的培养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要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一般要经过适应期→转型期→基本成才期→继续攀登期等几个阶段,其中还存在着制约青年教师成长的三个“瓶颈“。要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科学的安排。关键词:青年教师培养特点“达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各方面人才的培养,进而还关系着祖国“四化”伟业的成败。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所重视。为给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笔者对本区域内最年轻的40名骨干教师作了全面的调查和为期五年的跟踪研究,从中发现了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其中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就是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过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即青年骨干教师均呈现“适应期→转型期→基本成才期”这样一条轨迹。在被评为骨干教师之后,其中的一部分人又瞄准更高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我们暂且将这一阶段称之为“继续攀登期”。2⒈适应期。所有的青年教师,刚参加教育工作时,都面临着一个由学生向教师转变的过程。这期间主要是通过看别的教师(主要是同校的优秀教师)怎样教,并在教研组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着根据所学的教育理论,研究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经过自己消化,再转化成学生的真知。这一阶段主要解决诸如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进行个别辅导,如何布置与批改作业,如何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如何查“漏”补“缺”等常规性的教学实践问题。这一阶段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青年骨干教师大约在1~2年内即能完成。⒉转型期。在适应了中小学的常规教学之后,与其他教师不同的是,青年骨干教师往往不满足现状,或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或模仿某些教师的成功经验,或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常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改革,以求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时代的需要。因为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还不长,对教学工作还谈不上得心应手,对所进行的改革就更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出现起伏,甚至较之以前还倒退了许多。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退”是为了更好的“进”,这一过程是在为实现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转变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能够顺利实现这种转型所需的时间,青年骨干教师2~5年不等。⒊基本成才期。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改革尝试和探索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并在行家高手的点拨下,逐渐发现规律,把握“窍门”,之后就日趋成熟,主要表现为教学水平和教育效果明显提高。在优质课竞赛中频频获奖,任课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辅导的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获胜,所带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等等。他们被评为骨干教师也基3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到来之后。⒋继续攀登期。如果将青年教师被评为骨干教师视作基本成才的标志,他们在评为骨干教师之后,其中的一部分人仍不停歇,并向着“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教书育人专家”的目标继续攀登。具体表现为:由原来的尝试性改革发展为在一定理论支配下的系统实验;由原来的注重个人行为的改变发展为整体的协同研究,他们所追求的不再是一人或某门学科的成效,而是某一区域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整体提高。同是一样的学历,同处一个时代,同在教育舞台,同是青年教师,为什么一些人硕果累累,而另一些人又平庸无为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又将青年骨干教师与同年龄段教师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发现,除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个因素之外,其成长过程中的三个“瓶颈”也在不同阶段分别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一是在熟悉了常规教学和班级管理之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二是在转型期其探索活动遭受挫折之后,望而却步,畏缩不前;三是在成为骨干教师之后,觉得功成名就,自我满足。青年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如果不能突破第一个“瓶颈”的制约,则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教书匠;如果不能突破第二个“瓶颈”的制约,也只能算作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其结果与前一种情况并无多大差别;如果不能突破第三个“瓶颈”的制约,则永远成为不了专家型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基于上述特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看待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及有关方面的培养,但培养工作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对其的重视程度,更取决于该工作的科学性程度。由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并且他们在每个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和所要跨越的障碍不同,因4此所需要的外在支持和帮助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正是要根据他们各个阶段的成长需求,提供及时的,必要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如在刚参加工作时,他们主要是为了尽快地适应常规的教学和教育工作。这时,学校就应委派优秀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他们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班级的日常管理,以减少探索的过程,缩短适应周期。在他们适应了常规教学和班级管理之后,学校就应有计划地带他们走出本校,去经“风雨”见世面,努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引导他们参与一些教改实验,并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一些探索活动。当他们的探索遭受挫折时,学校应主动为其承担责任,并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拟定改进的措施,并鼓励他们将这种探索活动继续下去。在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成为骨干教师之后,学校就应为他们提供更大的舞台,给他们压更重的“担子”,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攀登。要突破制约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瓶颈”,除分阶段做好上述各项工作外,还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不断为其注入新的前进动力,使之不断向前奋进。作者简介: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通讯地址:湖北省随州市青年路2号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邮政编码:441300E__mailxjs_4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