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地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人地关系编写者:彭贤伟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学院第一章人地关系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的主要观点,熟练掌握和理解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人”和“地”概念的内涵与特征,掌握人地系统结构的演变和调控。了解人地关系理论的其他理论观点,及人地矛盾的内涵。香港为什么以高层建筑为主?贵州兴义市南龙村的布依族吊脚楼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图片上的这位农民为什么以马来拉犁第一节人地关系理论一、人地关系概念阐释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对它的经典解释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经典解释中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同义语;人地关系的非经典解释认为,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广义的)的关系。这里的地理环境被认为是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织,紧密结合而成的地理环境整体。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是人地关系经典解释的奠基人,他所创立的“人地学”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生态学的影响,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类推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应该说作为这种生态类推法本身并无错误,导致其“地理环境决定论”错误的根源在于把“人”等同于生物,并无视“人”的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后来一些学者提出的“人类圈”、“智慧圈”、“社会圈”、“技术圈”可以认为是对拉采尔的“人”的修正,或然论、适应论、人类生态论、协调论等是对拉采尔“人地学”的发展。人地关系的非经典解释把人类活动的产物———社会、经济、文化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研究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广义的)的关系。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不同的变化周期,所以,从相对意义上讲,经典解释的人地关系更适合从长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非经典解释更适合于从中短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人地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论题。自从人类脱离单纯的动物状态而进入人类时期,人地关系就作为地球表层一种新的运行机制而客观存在。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人类社会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相应地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深化过程。全球性问题和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人地关系研究成为当代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显示出其永恒的魅力和新的生命力。人地关系在其最基本的层面是人类生存问题,在综合层次是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协调和持续发展问题,人地关系直接维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对人地关系内涵的认识从一般系统论出发,人地关系系统可定义为由人与地的诸因子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的统一整体。从人地关系的经典解释角度出发,人地关系系统可理解为由人类社会及其活动的组成要素与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可称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为子系统的自然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客观物质体系,它是由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自然物质发展的产物,人类活动也参与了这一发展的过程。从它对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影响的因子来看,既包括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又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关系和功能耦合(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包含于其中)。作为另一子系统的人类社会及其活动是以主体形式存在的。是由各种社会经济要素构成的社会经济综合体,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和人类再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和文化。由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系统是以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为系统发展标志的。因此,对这一系统的基本认识也应围绕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展开。从人地关系的非经典解释角度出发,人地关系系统划分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或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广义的)”二个子系统。其中地理环境子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组成部分,其可视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总环境或人类活动的总环境。对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前面已做界定。人文环境可认为是人类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条件总和,包括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及其资源形式。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或人类活动子系统是以其状态变化的延续性为特征的过程系统。主要由人口再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生产—流通—消费)、社会文化活动和生态活动所组成。本书所讲的人地关系主要是从非经典解释的角度出发的人地关系。三、人地关系理论回顾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观讨论。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它反映了特定时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相对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每一种理论都围绕“人地关系”这个客观实体作立论的对象,都企图说明人地关系的客观规律,所以称为人地关系论,即人地关系研究观点的表述。尽管人文地理学学科庞杂,各分支学科的理论不断发展,但贯穿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始终是人地关系论。1、环境决定论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后人对历史上那些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及国家的法律与政体有影响或起作用的思想观念或认识的统称。这种认识或观念由来已久,古希腊时代的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人的性质、气质、智慧和可居住性由气候决定。罗马时代的斯特拉勃特认为,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对人的身体、精神、艺术、政体有控制力。孟德斯鸠在所著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用五章的篇幅阐述了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对人的心理、素质情感、生理特征以及地方法律和国家政体的影响,奠定了近代环境决定论的哲学基础。英国历史学者巴克尔在他的《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论述了自然法则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气质的影响,并把个人和氏族特征归之于自然条件的效果。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提出了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第一个推动力”的观点。他认为地理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内部组成部分(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理环境的特点”;“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则决定着经济关系以及经济关系之后的其他的社会关系发展”。他还提出了地理环境与人类作用相互增强的历史发展观点,认为随着历史的前进自然和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远不是更不重要了,相反变得更大了。近代环境决定论体系的构建,导源于德国的拉采尔。他在所著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他把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分为三大类:对种族发展的影响、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后美国的辛普尔、亨廷顿和澳大利亚的泰勒等人相续发展,推进了环境决定论。辛普尔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书中,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体质、民族发展和国家历史的影响。美国另一个颇有影响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亨廷顿“创立了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的假说,并认为热带气候单调,居民生活将永远陷于相对贫困”。澳大利亚的泰勒认为“世界上天赋优厚的地区,可能给人类生活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但在大约十分之九的地球陆地上自然发出了清晰的警告:这里太干、太冷、太湿或是太崎岖不平。任何定局者如果不顾这些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害”。主要错误环境决定论由于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人和生物一样,其生存发展和分布完全受环境的严格控制。因而从它一定型开始,就普遍受到各国学者的批判。合理内核环境决定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史中一个不可少的里程碑,环境决定论无疑存在历史的进步性和合理内核:(1)它对否定“神权统治”有过积极的进步意义。正由于它以自然环境的作用取代“神”的作用,使人地关系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2)环境决定论并不意味着否定人对环境具有反作用。拉采尔认为:“我们仅仅能使我们自己在一种情况下不依赖于自然,在我们成倍地增加相互结合力的同时,人类深刻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巴克尔也指出:“于是产生了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一切都产生于这种相互影响之中”。(3)环境决定论者强调了环境对人类活动(现实、潜在或未来)的作用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由于对环境的关心而导致环境意识和环境策略的兴起,从而奠定了当代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全球意识发展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近现代社会受人类中心论的主流思潮控制,环境决定论的合理内核一直未成为人类实践的指南,从而产生今日全球人类生存危机之隐患。环境决定论在不断接受批评和发展过程中,也不断进行着内涵的转变:由单一自然要素决定论转向自然环境决定论,由狭义自然环境决定论转向广义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由对身心、性质、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转向对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综合影响,由直接的、线性的、单向的、静态的“绝对机械决定论”转向动态的、网络的、关联的“相对决定论”。这种转变无疑将形成一个崭新的人地关系理论——现代环境影响论。在北盘江化江峡谷区恶劣的喀斯特环境条件下,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养殖业、种植业均受到自然环境的强烈影响和控制。2、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以人的利益出发。这种思想最初与神学世界观相联系,认为上帝创造了人和世界万物,并给予了人特殊的地位,人类有充分的权力利用自然和改变自然秩序。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人认为人类中心论思想从柏拉图开始,经笛卡尔到康德达到最终理论上的完成。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和洛克是把人类中心论从理论推向实践的伟大思想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他认为人类为了统治自然需要了解自然,科学的真正目标是了解自然的奥秘,从而找到一种征服自然的途径。洛克认为,人类要有效地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合理内核人类中心论的思想从古代萌芽,随着近代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它建立在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和实践。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全部成就,包括物质成就和科学与文化等精神成就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人类中心论是对人类价值的信仰以及对人的伟大创造力的理解,正是基于对人类价值和人类能力的这种理解,在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指导下,发挥人的巨大创造力,改变了人从属于自然和完全依附于自然的地位。随着人类创造力的发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人类社会变得文明和繁荣。在短短二三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创造了比过去几千年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的财富,建设了当今人类社会丰富的和现代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类中心论的主要错误人类中心论的核心理论观点——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直接误导了人对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及在实践上的简单处理,客观上助长了人类对大自然不顾后果的掠夺、征服。人类中心论在近代主体至上哲学思潮、工业主义思潮推动下成为现实的实践活动,并发展成征服自然的人地观,进而走向科技万能论的极端。人们根据这一思想,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在实践上大规模地向大自然进攻。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如此辉煌的程度,以至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条件可以阻挡人们为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去向大自然索取。人类中心论的实践活动的先天性缺陷,客观上导致了环境、生态的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提出严重挑战,表现了人类中心论思想的局限性。3、可能论(又称人地相关论和或然论)代表人物:法白兰士核心思想:自然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人类可以按自己的愿望、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简要评价:认为选择的动力是“心理因素”,对人地关系的解释不彻底,但承认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同时也反对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观点,认为人地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观点。4、适应论(adjustmenttheory)(又称调整论)代表人物:英罗士培核心思想:认为人类需要主动地、不断地适应环境对人类的限制,而这种适应与生物遗传上的适应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