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康复医学科康复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二、身高与体重三、肢体长度和围度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一、四肢关关节二、脊柱关节第三节肌力评定一、徒手肌力评定二、等速肌力评定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四、肌肉耐力评定第四节肌张力评定一、手法评定二、仪器评定第五节感觉评定一、浅感觉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二、深感觉三、复合感觉第六节平衡评定一、临床观察二、量表评定三、仪器评定第七节协调评定一、上肢二、下肢第八节步行评定一、步行能力二、步态分析第九节心血管评定一、心率二、血压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第十节呼吸评定一、通气功能二、代谢当量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第十一节疼痛评定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一、压力测痛法二、视觉模拟评分法三、疼痛问卷附录:附表1-2-1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附表1-2-2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附表1-3-1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附表1-3-2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附表1-3-3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第二章运动治疗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三、主动运动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一、上肢二、下肢三、脊柱第三节牵伸技术一、上肢二、下肢三、躯干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第四节肌力训练一、徒手肌力训练二、等长肌力训练三、等张肌力训练四、等速肌力训练第五节步行训练一、步行前训练二、步行训练第六节呼吸训练一、腹式呼吸训练二、抗阻呼气训练三、深呼吸训练四、局部呼吸训练五、排痰训练六、呼吸肌训练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一、无器械平衡训练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三、仪器平衡训练四、协调训练第八节有氧训练一、器械有氧训练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二、无器械有氧训练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一、Brunnstrom技术二、Bobath技术三、PNF技术第十节运动再学习一、上肢功能训练二、口面部功能训练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四、站起与坐下训练五、站立平衡训练六、行走训练第十一节医疗体操一、偏瘫二、颈椎病三、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肩周炎五、膝关节骨关节炎六、脊柱侧凸第十二节牵引治疗一、腰椎牵引二、颈椎牵引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第一节电疗法一、直流电疗法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三、低频电疗法四、中频电疗法五、高频电疗法第二节光疗法一、红外线疗法二、紫外线疗法三、激光疗法第三节磁疗法一、静磁场疗法二、动磁场疗法第四节超声波疗法一、超声波疗法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第五节冷疗法一、冷疗法二、冷冻疗法第六节热疗法一、石蜡疗法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二、湿热袋敷疗法三、泥疗法第七节压力疗法一、正负压疗法二、负压疗法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第二篇作业治疗.第一章作业评定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一、作业需求二、日常生活活动三、工作四、生存质量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一、手功能二、知觉功能三、认知功能第三节物理环境一、家居和社区环境二、工作环境第二章作业治疗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一、日常生活活动二、娱乐与休闲活动三、职业康复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一、功能性作业活动二、手功能三、知觉功能四、认知功能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一、自助具适配二、助行器使用三、轮椅选择与使用四、环境适应与改造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一、矫形器制作二、矫形器使用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第三篇言语治疗第一章听力障碍第一节评定技术一、主观测听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二、客观测听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声音察觉训练二、声音辨别训练三、声音识别训练四、声音理解训练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第二章失语症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失语症二、口面失用症三、言语失用症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听理解治疗技术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六、辅助交流技术第三章构音障碍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呼吸评定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二、喉功能评定三、口唇评定四、下颌评定五、软腭评定六、舌评定七、反射评定八、言语评定第二节治疗技术一、舌感觉运动技术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三、下颌运动技术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五、声带运动技术六、呼吸训练技术七、发音训练技术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第四章吞咽障碍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口面部评定二、吞咽功能评定三、摄食吞咽评定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四、吞咽失用评定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第二节治疗技术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二、咳嗽训练三、门德尔松手法四、屏气吞咽训练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六、电疗七、球囊扩张技术八、进食训练第五章发声障碍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发声的客观评定二、声质的评定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一、基础发声训练二、发声矫治训练第六章口吃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儿童口吃评定二、成人口吃评定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儿童口吃治疗二、成人口吃治疗第七章唇腭裂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二、语音评定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发声异常训练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三、构音训练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第一节评定技术一、物体操作评定二、语言发育能力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四、交流态度评定第二节治疗技术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第一节评定技术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第四篇康复医学科相关治疗技术一、偏瘫肢体功能综合训练二、截瘫肢体功能综合训练三、关节功能性牵引四、感觉再训练五、心理治疗六、传统康复疗法(一)针刺疗法(二)灸疗法(三)推拿疗法(四)拔罐疗法(五)刮痧疗法(六)传统运动疗法第五篇康复医学科终止康复治疗的规定第六篇康复医学科常用评定量表和康复治疗计划表附表1:上肢功能评定量表附表2.下肢功能评定量表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附表3:平衡功能评定量表附表4: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附表5: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附表6:痉挛的快速PROM评定表附表7:改良Ashworth评定标准附表8: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附表9:感觉指数评分(SIS)附表10:BDEA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附表11:失语症的流利性评定附表12:饮水试验及评定附表13:简短精神状态量检查量表MMSE附表14:焦虑自评量表(SAS)附表15:抑郁自评量表(SDS)附表16: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0~100分)附表17:社会交往测定表附表18:老人社交情况问卷表附表19:儿童社会生活技能测定表附表20:心功能评定(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学会)附表21:呼吸功能评定附表22:康复治疗计划表第一篇物理治疗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影响正常姿势的疾患,包括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肢体残缺或发育不全等)和后天性异常(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压缩性骨折后等)。(2)禁忌证:意识障碍,不能独立坐或站。3、设备与用具目测法无需设备或可以使用摄像机;脊柱测量使用铅垂线;放射学评定需要X线检查设备。4、操作方法与步骤(1)目测法:左、右侧面观察有无足弓消失,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过伸,髋关节屈曲挛缩,胸腰椎局部后凸(圆背或驼背),前、后面观察有无脊柱侧屈,双肩是否对称。1)躯干:观察头部是否前倾、旋转或侧屈,胸廓呼吸是否对称,一侧胸锁关节或肩锁关节是否高于另一侧,胸部有无陷凹、隆凸或桶状胸,有无塌肩凸臀(一侧肩关节低于对侧,对侧髋关节向外侧凸出),脊椎的侧凸和旋转,两侧肩胛骨与脊柱不等距、不等高,翼状肩胛,躯干肌萎缩等。2)上肢:观察两上肢体位是否一样;一侧上肢是否远离躯干或过度内、外旋;两侧上肢是否等长;有无上肢畸形及肌肉萎缩等。3)下肢:观察有无扁平足,马蹄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内、外翻,髋过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度内、外旋,下肢肌肉萎缩等。(2)铅垂线测量法:目测法发现姿势异常后可以采取铅垂线测量。受检者站立位,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如果铅垂线不经过臀中沟表示有脊柱侧凸,姿势异常但铅垂线经过臀中沟,则表示脊柱侧凸的代偿完全。(3)放射学评定:对疑有脊柱侧凸的受检者(孕妇除外)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拍摄直立位第1胸椎到第1骶椎的正、侧位片,在X光片上测量脊柱侧凸的角度,具体测量方法见放射影像学专著。5、注意事项(1)熟悉人体脊柱和肢体的标准姿势。(2)评定时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尽量裸露身体、脱去鞋袜、采取自然姿态或动作。(3)评定女性受检者时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或家属陪同。二、身高与体重1、定义利用客观的测量器具评定身高和体重的方法。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所有受检者。(2)禁忌证:不能站立者(如意识障碍、脊柱或下肢骨折),不配合者(如有认知障碍)。3、设备与用具皮尺、测高仪、测重仪。4、操作方法与步骤(1)身高:受检者不穿鞋站立,用皮尺或身高测量仪测量头顶到足跟的垂直距离,以厘米(cm)表示。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2)体重:受检者不穿鞋,尽量去除大部分衣物,站立在体重秤上,读出体重数,以公斤(kg)表示。成年人与儿童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如下:1)成年男女:按照WHO推荐的计算方法,男性:[身高(㎝)-80]×70%;女性:[身高(㎝)-70]×60%;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其中21%-30%为轻度肥胖,31%-50%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2)儿童:可参考以下公式推断,如果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7岁~12岁:标准体重(kg)=年龄×2+8;13岁~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3)体质指数(BMI):通过公式计算,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WHO推荐的BMI标准为:BMI<18.5为体重过轻;18.5≤BMI<25为正常;25≤BMI<30为轻度肥胖;30≤BMI<35为中度肥胖;BMI≥35为重度肥胖。5、注意事项测量身高和体重时不宜穿鞋,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三、肢体长度和围度1、定义利用客观的测量器具评定肢体长度和围度的方法。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所有受检者。(2)禁忌证:肢体骨折未固定者不宜进行长度测量,肢体的开放性损伤局部不宜进行围度测量。3、设备与用具皮尺。4、操作方法与步骤(1)肢体长度: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享1)上肢长度:受检者坐位或站立位,上肢自然垂于身体一侧。上肢相对长度为第7颈椎至中指尖的距离,绝对长度为肩峰至中指尖的距离;上臂相对长度为肩峰到尺骨鹰嘴的距离,绝对长度为肩峰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前臂相对长度为肱骨内上髁到尺骨茎突的距离,绝对长度为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或桡骨小头到桡骨茎突的距离。2)下肢长度:受检者仰卧位,骨盆摆正。下肢相对长度为脐至内踝尖的距离,绝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内踝尖的距离;大腿相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股骨外侧髁的距离,绝对长度为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膝关节外侧平面的距离;小腿绝对长度为胫骨平台内侧上缘到内踝尖的距离,或腓骨小头到外踝下缘的距离。(2)肢体围度(周径):1)上肢围度:受检者坐位或站立位,上肢自然垂于体侧。上臂围度测量部位在肱二头肌肌腹或上臂最隆起处,一般在用力屈肘和上肢下垂放松时各测量1次。前臂围度测量部位在前臂最粗处。2)下肢围度:受检者仰卧位,放松肌肉,分别测量大腿围度和小腿围度。大腿围度测量部位是从髌骨上缘向大腿中段量一距离(一般取髌骨上极向上10cm),然后测量其周径。小腿围度测量部位在小腿最粗处。(3)躯体围度:1)胸围:通过乳头上方和肩胛骨下角下方绕胸部一周,分别在平静呼气末和吸气末测量。2)腹围:通过脐部绕腹部一周。3)臀围:通过大转子和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处。5、注意事项WORD格式整理专业知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