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品质优化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研究学习品质的形成途径与优化策略,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具有优秀学习品质,是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优化学习品质,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优秀的学习品质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优秀的学习品质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学习品质的培养,应着眼现在,关注未来。(三)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本质时说:“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美成永久的习惯,终生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帮助他们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使他们终生受用。可见,优秀的学习品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学习,它起到了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的作用。(四)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是促进学校教学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需要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教师理念提升了,教学方式转变了,由原来的以讲解为主,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沟通、合作、对话式。然而,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学生两级分化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分化首先表现为学生学习品质的分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重视研究小学生优秀学习品质的形成途径与方法,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对小学生中已出现的分化现象进行学习品质归因研究。2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Psychology,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研究的重点是情感体验、个性特质、积极的社会系统。它是利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它要求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等,力图全方位地看待事物,而不仅仅是某一缺陷与疾病。视野:眼固定注视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这里指知识的领域。学习品质:指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质,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等。优化:本义是选择或者加以改变,使事物达到最佳。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力图通过积极的心理作用施加学校各种教育教学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稳定的学习情绪,较高的学习动机,恰当的学习自信心,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善于提问、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合作意识,灵活选择学习方法和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品质优化: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手段引导与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思维活动、积极的习惯养成、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意志品质)的形成;激发小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使之具有积极的意向、愿望、动机、抱负、兴趣、信念、价值观;优化小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制、自强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三、研究目标(一)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品质的现状,探索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具体操作模式。(二)通过小学生学习品质的改造,促进小学生学习品质的优化。应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努力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稳定的学习情绪、较高的学习动机、恰当的学习自信心、细心求真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强的学习能力。(三)通过优化学习品质研究,积累在优化学习品质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科学民主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学校教学发展,最终为提高学校教学3质量服务。(四)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带动众多教师,促使教师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优化。四、研究的方法、过程(一)文献研究1、积极心理学的文献研究综述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1)积极主观体验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2)积极人格特质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因为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人格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自我决定性人格特质的形成:先天学习、创造和好奇的本性是其形成的基础;这些先天的本性还必须与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外在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心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是其形成的前提,这里包括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性、胜任和交往。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着两个独立纬度:一是正性的利己主义,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能够把握环境因素及其挑战;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积极心理4学的兴起,关于创造力和天才培养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例如,Steinberg和Lubert提出的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多维结构,由多种资源构成。他的理论对人类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综观西方心理学关于创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创造性的个体特征,创造性思维加工过程与创造性环境。(3)积极社会环境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者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爱的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社会背景下的人及其体验的再认,意识到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FrancisBacon认为与能交流思想的朋友和搭档接触有两个好处:“它加倍快乐,并将痛苦减半。”确实,当同别人一起时会感受更快乐些。2、学生学习品质的文献综述通过学习品质的有关文献研究,归纳出十五种学习品质。(1)热爱学习。喜欢学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2)自信学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力,相信自己的未来,对学习充满信心,不自卑、不气馁。(3)勤奋学习。用功学习,全身心投入,肯吃苦,不畏难。(4)严谨学习。认真学习,一丝不苟,态度认真,书写、阅读、上课、作业等认真对待,从不马虎。(5)虚心学习。谦虚学习,不自满,不骄傲,虚心向老师、同学学习,遇到问题不耻下问。(6)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具有很强的学习内驱力,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主动计划,主动落实,主动总结。(7)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一般情况不依赖教师和家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8)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有合作意识、协作意识,积极开展互助学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9)探究学习。探索学习,要勇于探索,勇于攻坚克难,积极动手操作,5大胆实践。(10)善于学习。掌握学习规律,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合理调配学习时间,善于运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进行学习,取得良好学习效果。(11)多感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手、口、眼、耳、脑,调动各相关感官进行学习,实现全身心投入学习(12)坚持学习。长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不间断,持之以恒。(13)高效学习。高效率学习,讲究效率和效益,保持清醒头脑和良好精神状态,劳逸结合,方法得当,实现低耗高效。(14)反思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反思,查漏补缺。(15)终身学习。有终身学习意识,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来做。(二)小学生学习品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了更好的掌握本校学生的学习品质现状,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依据。本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了一份关于小学生学习品质现状的调查问卷,有目的地对学生学习品质进行调查落实。本调查问卷主要从小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听说读写习惯、动手习惯、合作习惯、独立思考习惯、自我反思评价习惯)、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以及情绪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对学习是否有积极性很积极一般不积极33.9%45.8%20.3%是否有预习的习惯有不一定没有36.4%41.2%22.4%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能一般无32.7%35.5%31.8%能否及时完成作业能有时能不能46.4%38.2%15.4%遇到问题能否及时解决能有时能不能20.6%39.1%40.3%6做完作业能否认真检查能有时能不能22.7%35.5%41.8%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与提高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某些学习品质尚欠缺。具体表现为: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偏离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79.9%的学生认为自己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只是专心听老师讲课。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存在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总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3、边读边思的习惯养成不够。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有33.3%的家长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2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从试卷卷面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4、作业习惯普遍较差为数不少的学生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不断的反复的提醒。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年级越高的学生字迹越不端正,学生随意涂改等现象越多。5、学习内驱力缺乏许多小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家长与老师的督促下进行的,在课堂上,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老师的视野范围内,就会不自觉地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做完作业没有主动检查的习惯,有36.8℅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懒于思考或主动与同学讨论。通过对问卷的梳理分析,我们深感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绝大部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的学习品质状况令人担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7个方面:1、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环对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占学生总数72℅,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孩子的教育缺少督促,导致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有的家长缺少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不雅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味溺爱、迁就,导致孩子养成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