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的中心是什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的部分。在城市中如何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类园林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便创造卫生、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2、《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是什么?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系统。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色和蓝色空间,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以及自然的植被、水体、河湖、湿地。3、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一、“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特征:由单个的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兴起于英国,利物浦的伯肯海德公园。在美国,唐宁和奥姆斯特德设计中央公园。)二、“田园城市”运动(1898-1945)特征: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由英国的霍华德提出,农田面积比城市大5倍,每个城市人口3.2万人左右,直径不超2KM)三、战后大发展(1945-1970)特征:绿地与城市交织。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田园城市”、“有机疏散”等规划理论的重新运用,并力求使绿化环境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以形成宜人的城市环境。(1945“华沙重建计划”,1946英国哈罗新城)四、生物圈意识特征:保护生态环境运动。设计结合自然。生态园林理论。(美国麦克哈格)4.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新趋势?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广度上的扩展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深度上的拓展三、新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5.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有哪几大类?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游览绿地、道路绿地6.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是什么?国民经济水平、规划时代的潮流、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现状7.我国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依据是什么?1、我国城市绿地的现状水平2、外国绿地水平及动向3、城市环境保护科学提出的要求28.我国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有哪几种?1、人均公共(园)绿地面积(㎡)=城市公共(园)绿地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2、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3、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面积×100%9.什么是绿化覆盖面积?怎样计算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含被绿化种植包围的水面)以及屋顶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和零散的树木的覆盖面积绿化覆盖率(%)=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面积×100%10.我国城市绿地布局形式有哪些?城市绿地的布局有八种基本模式。结合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的特点,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种:(1)块状绿地布局。此类绿地布局方式,可以做到均匀颁,接近居是,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面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也不显著,多出现在旧城改建中,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属此,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等。(2)带状绿地分布。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布局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如南京、西安、苏州、哈尔滨等。(3)楔形绿地布局。凡城市中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狭的绿地,称为楔形绿地,如合肥市,一般都是利用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布置。对于改善城市气候显著,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表现。(4)混合式绿地布局。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点、线、面结合,组成较完整的体系。可以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息,有利于小气候的改善,有利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的城市总体与部分的艺术面貌。以上四种布局中,以混合式最好。但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地定额少,绿化覆盖率低,真正做到绿地组成“有机的系统”的还很少,这是需要今后努力的。11.苏州市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是什么?苏州市市域绿地系统以“一城五片四隔,三纵四横一环、一区三带多点”为基本结构,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绿地结构体系。12.苏州市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是什么?苏州市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13.地形的作用是什么?分隔空间:地形可以利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空间的形式可通过如下途径:(1)对原基础平面进行挖方降低平面。(2)在原基础平面上添加泥土进行造型。)控制视线:(1)诱导视线:人们的视线习惯于沿着最小阻碍的方向通往开放空间。为了能在环境中使视线停留在某一特殊焦点上,可在视线的一侧或两侧将地形增高。(2)建立空间序列:地形可交替地展现或屏蔽目标或景物。这种手法常被称为“断续观察”或“渐次显示”。当一个赏景者仅看到一个景物的一部分时,对隐藏部分就会产生一种期待感和好奇心。(3)屏蔽作用:可将地形改造成土堆的形式,以此来屏蔽不悦物体或景观。(4)制高点:地形的制高点能提供广阔的视野。因而它也是建筑的理想之地。影响游览路线和速度:地形可被用在外部环境中,影响行人和车辆运行的方向、速度和节奏。地表结构与游人在景观中向何处以及如何运动有直接的关系。改善小气候组织排水14.地形设计的要求有哪些?功能优先,造景并重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就地取材,就地施工填挖结合,土方平衡15.地形处理应考虑的因素园林绿地与城市的关系地形的现状情况园林绿地的功能活动要求观景的要求植物种植的要求16.园路的作用是什么?园林道路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组织交通:园林道路担负着与城市道路相联系、集散人流、车流的作用。引导浏览:根据不同游人的需要组织不同内容的游览,并对园林绿地内景的展开和观赏程序起着组织的作用。组织空间、构成景色:园路能起分景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它的线型和铺装,可与园林植物、建筑、山水等构成各种富于变化的美景,所以布置好的园路,既是路,也是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17.《公园解析》中园林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满足功能要求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设计必须为了人创造优美的视觉环境创造合适尺度空间满足技术要求尽可能降低造价提供便于管理的环境18.扬盖尔将人类的活动分为哪三类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社交性活动19.刘滨谊教授提出的景观三元论是什么?视觉景观形象:主要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理环境。大众行为心理: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觉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发现了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20.借景有哪几种类型?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借景: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有好的景色,宜组织到观赏视线远借:借园林绿地外的远处景色邻借:借临近的景物,亦称近借仰借:以借高处景物为主,如宝塔、高楼、山峰等,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一般宜有休息设施俯借:居高临下,俯视低处因时而错、因地而借:借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冬的变化来丰富四季。例:拙政园“听雨轩”21.景观中人的行为心理学解释有哪几种?从众性:随大流、领头羊好奇性聚众效应选择性与多样性瞭望-庇护理论/边界效应:动物在长期演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感知觉,人类同时具有猎人和猎物的属性和特性,要求既能方便地观察四周,也可以有安全感的场所。由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者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经人满为患。最小耗费(抄近路):经济学家认为人是天生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最经济的东西。右侧通行与右拐弯个人空间(“个人气泡”)私密性领域性:公园中某些地点会反复被一定的人群占有,具有一定的领域性。罢课提出了开放空间中的功能分区概念;对于任何一个场所来说,它都可以根据其中与每一个空间的具体特征相关的有规律出现的行为,分隔成若干亚空间。22.道路景观应具有哪六个方面特点?安全性、生态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舒适性和便利性23.滨河游息林荫带设计的类型有指城市临河、胡、海等水体的道路。由于一面临水,空间开阔、环境优美,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赖皮特殊绿化部分,点缀以园林建筑小品,就能成为最佳的休息活动场所。滨水带景观设计包括了场地规划和景观生态三方面。类型:自然生态型、防洪技术型、城市空间型、旅游空间型(近年来发展的)24.滨河林荫路设计要点尽可能开展水面所给予人们的开阔优美感,使在滨河林荫道上散步和休息的居民都能看到水面的优美景色。如有风景点时可适当设计成小广场或凸出水面的平台,以便供游人远眺和摄影。一般可考虑树木种植成行,岸边有栏杆,并放置座椅供游人休息。与车行道相应边,应种植1~2行乔木和常绿灌木作屏障,以利滨河绿带中游人的安静休息。25.黄岩永宁公园设计理念与战略思想设计理念永宁江公园对黄岩的自然、社会和文化有很多的意义。如何延续其自然和人文过程,让生态服务功能与历史文化的信息继续随河水流淌,是设计的主要目标。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趣的基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战略思想(6大景观战略)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本公园设计的第二大特点,是在防洪堤的外侧营建了一块带状的内河湿地。它平行于江面,而水位标高在江面之上,旱季则开启公园东端的西江闸,补充来自西江的清水,雨季可关闭西江闸,使内河湿地成为滞洪区。尽管公园的内河湿地只有2hm2左右,相对于永宁流域的防洪滞洪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但如果沿江能形成连续的湿地系统,必将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这样一个内河湿地系统同时为乡土物种提供了一个栖息地,同时创造了丰富的生物景观,为休闲活动提供场所。一个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应用乡土物种形成绿化基底,整个绿地系统平行于永宁江分布如下几种植被类型:第一带,河漫滩湿地,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以下,由丰富多样的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构成,包括芦苇、菖蒲、千屈菜等;第二带,河滨芒草种群,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与五年一遇的水位线之间,用当地的九节芒(提供拉丁名)构成单优势种群,是巩固土堤的优良草本,场地内原有大量九节芒杂乱无章地分布,可进入性较差。经过设计的芒草种群疏密有致,形成安全而充满野趣的空间。第三带,江堤疏树草地,在5年一遇的水位线和20年一遇的水位线之间,用当地的狗牙根作为地被草种,上面点缀乌桕等乡土乔木,形成一条观景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在其间设置一些坐椅和平台广场;第四带,堤顶行道树,结合堤顶道路,种植行道树;第五带,堤内密林带,结合地形,由竹林、乌桕、无患子、桂花等乡土树种,构成密林,分割出堤内和堤外两个体验空间:堤外面向永宁江,是个外向型空间,堤内围绕内河湿地形成一个内敛式的半封闭空间;第六带,内河湿地,由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湿生植物构成,如睡莲、荷花、菖蒲、千屈菜等;第七带,滨河疏林草地,沿内河两侧分布,给使用者一个观赏内湖湿地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第八带,公园边界,在公园的西边界和北边界,繁忙的公路给公园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减少干扰,设计了用香樟等树种构成的浓密的边界林带,使公园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水杉是一种非常普通而不被当地人关注的树种,它们或孤独地伫立在水稻田埂之上,或排列在泥泞不堪的乡间机耕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