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第六章电视纪录片的选题策划第一节选题策划纪录片的前期创作包括策划选题、采访、搜集文字和形象资料、拍摄和录音等项工作。一、创作的准备:1、长远基础性准备职业所需的思想、理论、职业道德、文化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以及语言的、身体的训练。(课堂训练+时间锻炼)中南海的思想,老百姓的心态和记者的敬业精神政治修养:立场、方向、观点、纪律、敏感和远见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水平知识修养:博与专专业修养:采编播摄录制一条龙:口头硬、笔头硬、镜头硬尤其要强调的是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自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意识《带摄影机的人》:生命捍卫真理,探查人类禁区和平环境:既要有冒险精神,又要尽量减少损失2、特定的专门性准备某一选题拍摄采访前,要做必要的物质准备。(物资设备)特定准备中,更重要的是与选题有关的专门知识、文字材料方面的准备。第一节选题策划主创人员在选题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到图书馆去查阅相关的资料。采访本身就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学习过程。采访前的准备如何会直接影响采访质量。要与被采访对象有共同语言。二、题材的含义“拍什么”就是纪录片的选题,它是十分广泛的。而创作又不是随心所欲的。需要涉及到两个相关概念:素材和题材。1.素材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摄取出来的,而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2.题材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体现主题思想的一定社会、历史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现象,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而成的。3.二者间的联系第一节选题策划创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作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心灵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重新编写、重组和改造,使之成为表达自我人生理念与认识的载体。4.纪录片的题材与选题美国电视理论家认为:纪录片应当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它的目的不在于一般地表现事实和事件,而将焦点定在最能感动人的事例之上。创作者把自己的感动用镜头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以达到受众的共鸣。最有影响的电视纪录片就是反映普通人的经历的片子,因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他的谈话就越失去普遍意义,其故事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孙增田·《最后的山神》央视·《生活空间(百姓故事)》发现生活,感受生命,感悟人生。王小平·《十五岁的中学生》杨天乙·《老头》第一节选题策划三、纪录片题材的价值标准所谓好题材,就是题材内在的价值比较高,比如题材本身所具有的信息量、题材蕴含的审美价值、对受众的吸引力等。1.史料知识性今天的纪录就是明天的历史。首先要看题材的历史性价值和信息含量。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或打破历史常规的行为:登月、核爆、横渡、南极反映国家历史和革命历程的题材:《长征》《解放》《较量》表现伟人事迹的题材:《周恩来外交风云》《邓小平》展现当代社会变迁和风貌的题材:《香港沧桑》《澳门岁月》《中华之门》介绍人文地理知识,反映人类科技进步:《话说长江》《科技博览》2.社会普遍性客观而真实地反映特定人群所共同关注或关心的话题和问题未经历战火的普通人对战争的认识:索马里、利比亚、伊拉克未在我们身上发生但足以引起我们关注:失学、与病痛抗争普通大众生存环境的题材:住房、就业、医疗、环保、金融危机第一节选题策划3.形象趣味性蕴含审美情趣,得到受众的欢迎和欣赏。观众看不下去或忍受不了的纪录片,即使具备丰富的信息量和艺术含量,也不具有多大的审美价值。“上帝之音”与“上帝之手”内容新鲜感,人物有个性,事件有情节,题材有人情味深挖他人想挖但还没有挖到的材料;寻找他人想用但还没有用过的角度;叙述他人以写但还没有写透的观点。如果选题的故事不吸引人,人物个性不丰满,就要从营造影片的氛围或者挖掘人物的心灵世界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着手。《谢晋和他的儿子》《躁动》《树荫》4.突破常规在创作中尽量排除一种观点先入为主的方法,而采用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和创作方法,发现和展示事物本身以及生活的丰富和多面性,给受众以更多的思考空间。《往事歌谣》:以往事为线索,通过对王洛宾往事的追忆、回顾和成就,以及王一生经历的复杂而动人的情感纠葛,利用丰富的资料、多重的视角和多种叙事方式来结构全片。第一节选题策划四、纪录片的选题1.获取题材的渠道来自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共同策划从上级任务着手,一个创意策划开始,集体合作共同完成。电视台上级主管部门,当地党政领导部门,影展或影像比赛。《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大京九》《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森林之歌》《中国母亲》《中国家庭》系列纪录片《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来自其他媒介或观众如报刊、电视、广播、书籍及其他电视台的同行。电视上播报的新闻事件、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提供线索,纪录片经过重新制作包装,以新的视角、新的拍摄方法和传播手段进行创作。来自生活中的发现和感触《老头》《大家庭》第一节选题策划2.选题来源的区别官方和半官方媒体是传播和舆论的主渠道,强调以社会效益为主。制作公司的选题强调两个效益并重,乃至以经济效益为主。独立制作人往往在保本的基础上强调创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影响记录片选题的主客观因素刘效礼、冷冶夫对选题的参考价值提出八个条件现场环境具有可视性和新鲜感事件、人物、细节利于镜头表现拍摄现场有利于机位变化和多机拍摄人物形象有特点,个性比较鲜明独特人物职业和活动有较丰富的视觉特点人物经历和事件比较曲折和丰富所反映的事件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人物和事件的内涵比较深沉,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主观因素主体的思想深度和对客体把握的程度第一节选题策划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欣赏趣味客观因素客体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被拍摄对象的镜头可操作性五.纪录片选题的误区1.主题先行从一个既定的观念或主题出发,排斥某些真实的细节,从偏颇的角度来完成拍摄任务。功利心太强的主题先行:得到评委青睐的某些题材的泛滥2.一窝蜂的跟风现象观众和业界认可的纪录片题材容易引来许多盲目的模仿者,既没有新颖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也没有独特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只好重复着别人也重复着自己。西藏题材背离真实的创作原则采用电影或电视剧拍摄的手法,用虚假的扮演和实现安排好的情节来代替原本应该发生的故事第一节选题策划刘效礼、冷冶夫纪录片成功的背后是真实在真实的背后是纪实在纪实的背后是人在人的背后是观念主观臆断,不尊重被拍摄对象动物题材的纪录片,普通人的隐私或隐秘第一节选题策划六、选题策划——内容方法样式策划必须对题材内容、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进行总体考虑。1.每一个题目的内容都有主次轻重之分,在策划阶段就会涉及内容取舍的问题。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情感化——情感理性化前期的策划,对内容宜宽不宜窄。2.每一个题目都可以有多种方法和样式。样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访问谈话式、个人追述式。方法:宣传与指导(重视脚本,依赖解说,声画脱节)——思辨式客观纪实,原生态纪录主观与表现3.预算会直接影响作品内容和创作计划。第一节选题策划四、创作——形象思维与故事性1.及时修改方案先期采访和拍摄过程中对创作方案的修改、补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集数、篇幅、样式、风格的改变。经过深入采访后对主题内容做根本性改变的例子也时有发生。《姐姐》、《报复的代价》2、两种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3、故事性在前期创作中孕育纪录片不完全是故事型,但故事性已经成为纪录片创作者的一种共识。通过具体故事讲述人生命运、生活经历和社会事件,成为纪录片创作的普遍思路。纪录片故事不是靠虚构和典型化创造,而是靠深入采访来寻找、发现、选择、纪录。第一节选题策划故事的基本材料必须在前期创作中获得,故事的结构框架也应大体确定。故事可以取其片断,避其全面。故事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一件事。故事可以是单线索的,也可以是双线索的,甚至多线索的。4、故事与细节故事不拘长短,要讲得生动,必须注重捕捉细节。细节兼有叙事和渲染的双重作用。细节的捕捉有赖于采访的深入和敏锐的“挑”和“抢”。纪录片的故事最好以主人公的行为和自述展开,最好是时空统一,单向发展,避免对解说的依赖,以保持和增强故事的客观性和自然效果,这是通行于国际的普遍的客观纪录手法。《英与白》《平衡》应避免头绪过多,导致结构松散;避免简单纪录过程,造成节奏缓慢,内容肤浅。5.作品形态与艺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