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统计分析作者:苏丛文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曹文辉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2007我国的关联交易问题是伴随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提出的。它与初步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和以股份制改造为核心的企业改制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中国的公司内外部环境不完善为关联交易提供了滋长的环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相当普遍且金额巨大。许多研究证据表明中国目前的内外部环境不能限制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和侵害中小股东。大量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存在,扭曲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误导投资者错误投资理念的形成。尽管关联交易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焦点问题,但由于其文首先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进行了概述,阐明了关联交易的数据收集比较困难以及自身的复杂性,缺少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在此领域进行探索。本界定标准并界定了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同时回顾了国内对关联交易监管的发展历程,指出国内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动因。在实证中,以2005年沪深两市披露重大关联交易并被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样本是否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作实证分析;并根据文中阐述的理论动机提出影响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几个影响因素:扭亏动机、存在控股股东以及改善资产负债率,针对此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样本上市公司明显存在利用管理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且有扭亏动机的公司、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动机明显;而没有明确地证明表明上市公司有利用管理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从而改善其资产负债率的行为。本文的研究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关联交易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既要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又要完善中小股东保护制度,使上市公司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企业,而不是其他企业或部门的附属品。2.学位论文姜海玲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任期相关性实证研究2006近20年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课题。2001年的“安然事件”,引申出了一个更具争议的话题,即审计任期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其核心是长审计任期是否会影响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盈余操纵的制约作用。我国的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除了有新兴市场的共性以外,更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模式,以国有企业改组上市为主的上市公司群体,以审计客户为主导的审计服务需求方市场,这些都使得我国证券市场呈现出不同于别国的独特特点。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否与审计任期长短相关,如何来防范和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这些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为此,本文围绕“盈余管理与审计任期的相关性”这一核心展开研究,深入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特定制度下形成的诱致性动因、影响审计任期发生变更的因素、我国对审计师轮换和审计任期的监管政策、盈余管理与审计任期的内在联系;针对我国A股股票市场的特点,采用截面基本Jones模型鉴定盈余管理,并对盈余管理与审计任期的相关性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任期负相关。基于此,本文提出,防范和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提高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过短的审计任期的监管和信息披露。3.期刊论文陈冬华.ChenDonghua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应去道德化——一种规范分析的路径-会计研究2009,(3)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术界所面临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理论困境,以罗尔斯的正义现为价值基础,从个人理性的假定出发,以契约为切入点,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得到如下推论:(1)效率观盈余管理不可实证;(2)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观是实证研究中多余的概念;(3)盈余管理与公司价值无关.最后,在上述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应该从理论层面去道德化,试图构造真正基于契约观的盈余管理理论.本文对于未来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是有益的.4.学位论文赵云鹏我国ST公司利用会计选择权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公允性视角2007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是近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门问题。一般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为了误导股东对公司潜在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基于报告的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的判断的过程。本文在回顾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盈余管理部分研究成果后,从会计公允性的视角出发,把盈余管理分为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和公允性盈余管理,并对我国ST类上市公司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行为做深入研究。本文首先界定了会计公允的含义,并提出了应收款项及其坏账准备提取的公允性标准、累计折旧提取的公允性标准、长期投资减值确认的公允性标准、预计负债的公允性标准、政府补助的公允性标准,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我国ST类上市公司利用会计选择进行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在理论描述和研究假设的前提下,首先对有关样本数据做了直方图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并指出我国ST类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利用会计选择进行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行为;接着应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验证我国ST类上市公司存在利用会计选择进行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假设,并进一步应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ST类上市公司利用会计选择进行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具体手段,研究采用了数据剔除前后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ST类上市公司存在比较明显的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行为;在进行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行为手段选择上,通过会计选择是ST类上市公司进行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手段;研究还证明,不恰当的计提坏账准备、累计折旧,不恰当的确认预计负债、长期投资减值和投资收益,是ST类上市公司进行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时会计选择的主要具体手段。本研究突破了盈余管理的分类研究方法,不再拘泥于一般性盈余管理行为的探讨,而是在界定会计公允概念及其指导性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显失公允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对盈余管理的性质上做了新的解释,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当然,由于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处于继续探讨阶段,本研究在数据样本量和公允标准的确立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无疑对盈余管理类似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视角。5.学位论文李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2008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经济学和会计学界兴起的一个前沿性研究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给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各行业盈余管理进行实证比较研究,为政府监管部门及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指明方向并提供政策建议。本文以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为基础,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我国22个行业的上市公司2001年~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明得出4个有价值的结论:(1)盈余管理的普遍性:22个行业均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极具普遍性。(2)盈余管理方向:在22个行业中16大行业是正向盈余管理,占总体比重73%;6大行业是反向盈余管理,占总体比重27%。实证研究证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倾向于做大利润。(3)盈余管理程度:22大行业中有9大行业盈余管理程度处于高水平,并且这9大行业均是正向盈余管理,占总体比重41%,占正向盈余管理16大行业的56%,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不仅存在盈余管理,而且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当高。(4)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程度高的行业中,近半数通过调低现销收入(意味着存在调高赊销收入等手段虚构收入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通过偏低记录固定资产原值(意味着日后可以计提较低的折旧)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除此以外,实证研究证明也有近半数行业利用收入和固定资产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居于中等或低水平,意谓着近半数公司还可能通过其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反向盈余管理的行业,盈余管理程度均居于中等或低水平,说明在我国即使存在反向盈余管理行为,其盈余管理的程度也并不大。最后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进传统会计模式、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改进和加强审计监督、改进和加强证券监管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6.期刊论文邓小洋.张琪.DENGXiao-yang.ZHANGqi盈余管理动机实证研究的发现及政策意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盈余管理是我国上市公司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证券市场上大量的盈余管理乃至财务舞弊行为,其根本动因在于达到有关监管要求,如获取上市融资资格、取得配股资格、避免退市或特别处理等.因此,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对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7.学位论文张国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机制关系的实证研究2006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有将近20年的历史,在国内近几年才刚刚起步,而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相关性的文献更是非常少见。文献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的产生有两个因素;激励因素机会因索。会计报告的提供者具有各种盈余管理的动机,他们构成了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比如:管现层报酬契约动机、资本市场融资动机、政治成本动机、经理人市场动机等。盈余管理的机会因素存丁应计制会计、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和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会计报告系统中,有许多盈利管理的机会,如应计制会计中的预计、摊销、折旧、计提等都很容易利用作盈余管理的手段。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不确定性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也越来越多,对这些不确定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正确判断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从更深层次理解盈余管理产生的两个因素可以发现,激励因素和机会因素均与信息不对称有关,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信息交流,产生了代理问题,代理人永远都会拥有一部份私人信息,经理人不可能把他所掌握的全部信息传递出去,这些信息水远都不可能被委托人或其他团体完全知晓。因此,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直接相关,当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具有激励作朋时,盈余管理行为就产生了或者更严重了,当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有约束作用时,盈余管理行为就被制止或者削弱了。本文以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804个上市公司样本,收集了这804个上市公司2002-2003年各项财务数据及公刊治理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验证盈余管理程度(因变量)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自变量)的相关性程度。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引论。本章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并引出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第一章,文献评述。本章对盈余管理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内容提供了指引。第二章,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孺余管理的动机,以及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本章是本文实证研究的多元回归模型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本章结合中国具体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的分析,总结了有盈余管理行为公司的财务特征,本章是本研究中盈余管理测度模型设计的理论基础。第四章,研究设计。本章提出了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囚素相关的16个假设,并设计了验证假设的多元同归模型。多元同归模型以盈余管理程度作为因变量,以结构化与定量化的公司治理凶素为自变量。第五章,实证分析。本章通过回归分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因素相关的16个假说进行了检验,并得出了实证研究的结论。第六章,本章结合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我国改善公司治理与治理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并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8.学位论文范秀玲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2006盈余管理是指当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的行为。盈余管理行为的普遍存在使得财务信息的质量严重下降,经过粉饰的盈余信息无法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