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对话读书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从“有形”至“无形”——《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黄土塘小学郁琳琳《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这本书是由日本学者佐藤学撰写、由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课程论与比较教育学专家钟启泉教授翻译的。钟教授利用他笃实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对这本书中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了通俗的阐释。但对于部分观点,尚且要好好咀嚼。教育理念一直是教育者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以求的话题。从大体来说,这本书探讨的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其中,佐藤学研究了许多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的主张,以此得出两个当下面临的挑战:一是把学习界定为对话性实践,二是把学校重新界定为提供共享知识的场所。一、重新发现使学习恢复快乐在佐藤学看来,学习的传统分为“修炼”和“对话”。“修炼学习”是一种“自我修行”、“自我矫治”的行为过程。一个人学习学术和艺术,不是借助知识去控制和支配外界或其他人,而是能治愈并丰富自己的内部世界所欠缺的部分,能够让自己从不完善的存在慢慢改变到完善。这种“修炼的学习”是快乐的,能让人获得感悟和救赎。“对话学习”则与之不同,它是通过与他人沟通而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指出“学习是在探究真理的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中形成的”。从中我读出,苏格拉底的“教”不在传授,而在启发,从问答或者辩论的方式中引导学生思考,揭露对方认知中的矛盾,从而使其一步步得出真理,这就是一种教育实践,远比教育理论的直接面授更能深入人心。但要达到这种境界,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就从最普通的教育经验来看,假如同学犯了错,那应该以一种语言艺术渐渐引导他自己认识到错处,起因是什么?矛盾冲突是什么?当时的情绪如何?想法如何?造成的后果如何?在此环节中,教师的问题也要问得谨慎小心,否则一不注意就会破坏了对话的氛围甚至会伤害学生。所以,假如要实现以“对话”来传授“真理”,就要求引导者本身有丰富的方法经验和真理的积累,这对教育者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可谓是一字千金。而这种利用语言艺术的学习,也一定是使人轻松快乐的。二、重新界定学校的概念杜威把学校视为“学习共同体”,重新界定了学校的概念:各种各样的人通过“沟通”形成共享文化,形成民主主义之基础——“共同体”的场所,就是学校。试想一下这种概念变为真实的图景:不再有三尺讲台,不再有排列整齐的课桌书本,不再有挥笔传授的教师,不再有端正聆听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四壁随时可供涂鸦的黑板和投影,房间里是随时能够上网查阅资料的信息设备和一排排书架,人与人之间或三五成群地探讨,或独自阅读学习,或请教对此间负责的老师。每间教室就是一种学科领域,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这好像就是把读书沙龙放到了课堂中,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中国这种学习模式是否是痴人说梦?其实不然,在我国山东聊城的杜郎口中学就做了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从1998年以来他们就不断进行改革,首先就在教学的环境中做了一些改变:1.撤掉讲台,搬走讲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总结,思路让学生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师生角色发生了大大地转变。2.课桌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合作学习使思维相互碰撞,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多赢。3.随处可见的黑板。黑板不是老师的专属,而是学生用笔来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它不是学生的练习簿,而是学生呈现反思的地方,是承载“学习共同体”的媒介。4.把时空还给学生。时间上,一节课中教师占用的时间少于10分钟,学生占用的时间大于35分钟;空间上,学生为了学习可以随意走动,到黑板上写、画、作、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如此看来,教育新理念都具有共同特性。佐藤学认为学习必须摆脱基于效率与竞争的强迫性、排斥性,恢复其本真面貌与意义,使学习成为一种富有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反思性品质的实践活动。杜郎口教学模式不正是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反思性落实于实践中吗?归结到本质,这其实就是从关注成绩到关注学生本身这个古老的话题而已。佐藤学提出可以进行改变的三个措施:重建学校、重建课程、重建学习方式。一、重建学校。传统的学校,教师作为教育管理者和提供者,学生和家长作为教育的接受者。而佐藤学理念中的学校应该是一个人们相互学习,一起成长的“自律性”公共教育平台。二、重建课程。抛弃“公共框架”,建设对话性课程。将“阶梯型”课程转换为“登山型”课程,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体验经验,对话交往,学习者将选择自己的学习道路,老师只是充当导游作用。三、重建学习方式。以往的学习只是基于教材、黑板、笔记本,只是被动地承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而佐藤学重建的是一种“活动式学习”,将学习看做是以一种人际交往为基础的“合作式学习”,使学习转化为“表达”、“共享”、“创造”,真正意义上实现自主探究和反思。佐藤学构筑了一个近乎理想化的教育方式。然而这条路在中国可不可行,要铺设多久,完全取决于一代代人更迭的教育思想。中国是个比较注重传统,看重成绩的国家,打破传统、让教育从“有形”向“无形”转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这一改革还是路长道远。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