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主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内容,体现的是贵族之间的关系。燕飨是等级性的,周代是宗法制社会,君主、诸侯、公卿之间大多是同姓子弟或异姓姻亲,血缘成为维系社会的纽带,亲戚成为尊卑远近的衡量,在这种场合下,燕飨不再单纯为了享乐,而是体现亲亲之道;宴饮是政治性的,在酬酢中,君臣赞美君主,表达忠心,有时也会借机进谏国事。宴饮也是伦理性的,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道德,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批评纵酒失德、违礼越制的行径。燕飨诗多创作于西周初年,是文、武、成、宣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礼乐昌明、政治和谐的反映,如《小雅·鹿鸣》,而与燕飨诗中和谐融洽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周中叶以降,国事日颓,王室式微,诸侯异心,朝纲废弛,这时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主要在二雅和国风中,被称为变风变雅,《毛诗序》指出“至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乃西周式微之际的作品,“正”、“变”之分,非以时间为界,而以治乱为据,但具体哪些属于正,哪些属于变,却莫衷一是,相传二南为正,其余十三风为变,强分彼此,穿凿附会,后世学者多有攻讦。大雅中的怨刺诗,多是地位比较高的公卿所作,他们深怀对王朝命运的忧虑,以此向统治者进言,达到规谏箴戒的目的,这类诗批判讽刺但有节制,是基于对国家的危机试图力挽狂澜,但在现实中又无可奈何而发出的愤激之声。小雅中的怨刺诗,作者地位不如大雅中的高,多为中小甚至是没落贵族,所以他们不仅指斥当政黑暗,更感叹自身遭际,如《节南山》(p32)、《雨无正》(p35),言辞更激烈,情绪更怨愤。国风中的怨刺诗,乃是发自民间的声音,所以直接对统治者表达辛辣犀利的讽刺,如《伐檀》(16)、《硕鼠》(17),还有一些针对具体人事而发的,比如《陈风·株林》。战争诗: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强烈的自豪感和乐观精神,如《无衣》,这类诗不注重直接具体的战争场面,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强调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道德感化,是崇德尚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理想的体现。但战争毕竟是残酷的,农业文明催生出的是向往和平安稳的心理,所以战争诗中更多的表现的是厌倦伤感,如《采薇》(p28),既有对侵略者的痛恨,也有对久戍不归的惆怅,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东山》(p26)则完全是厌战情绪的吐露,现实和想象形成鲜明的今昔对比。徭役诗: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不仅写出征夫的痛苦,还出现了衍生题材——思妇诗,如《伯兮》(p13)、《君子于役》(15)。爱情诗:比重很大,内容丰富,既有相互爱慕的情诗,如《关雎》(p1);也有反映夫妻生活的婚姻家庭诗,如《桃夭》、《女曰鸡鸣》,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的弃妇诗,如《谷风》(p5)、《氓》(p9)。这里注意,当时礼教观念尚未严格,所以《诗》中有许多描写男女幽会的篇什,如《溱洧》、《野有死麇》,但也已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要求,遭遇父母干涉的女子,往往表达的比较决绝,如《鄘风·柏舟》。诗经的艺术特色赋比兴的运用赋:敷陈事物。比:比方于物。兴:托事于物。赋比较好理解,就是铺叙。比兴需要辨析,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故比显而兴隐(《文心雕龙·比兴》)。朱熹则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是基础,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抒情。比,有的整首用比,如《硕鼠》;有的部分用比,言“如者”多为比体,如《硕人》;以具体动作和事物,比拟难言的情感和独具特征的事物,也属于比,如中心如噎,巧舌如簧。兴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到协调音韵的作用,与下文内容上无关联;有的起兴句,与下文有着隐约的内在关联,或烘托气氛,或象征暗示,如《关雎》,这是一种艺术联想方式。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也有杂二言至八言不等的句式。二节拍的四言句节奏感强,鲜明而略显短促,是构成诗篇齐整韵律的基本单位。重章复沓是《诗》的显著特征,有的篇目是整篇只有一种重章,如《芣苢》,只变换其中几个字,以此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演化,回环往复,舒卷徐缓,又不机械板滞,灵活多化。有的篇目一篇有几种重章,如《郑风·丰》,有的则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还有的在不同诗章中叠用相同的诗句,有的既有重章,也有叠句。总之这种重章复沓效果,突出了歌永言的效果,同一旋律反复吟唱,意义表达逐级推进,修辞上达到很好的效果。叠字和双声叠韵也是诗经的特色,前者多为拟声词或状态语,后者有的连用似连绵词,有的则以“A○B○”或“○A○B”的形式出现,这种声母或韵母相同的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中的押韵方式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一韵,韵脚押在偶句上,后世诗歌多沿此法;还有句句用韵的,有换韵较多的,也有全篇无韵的。《诗》中名物众多,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正因其中丰包括了富的词汇,显示了先秦时代人们已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和具体的区分,对动作的准确描述也体现了相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能力,研究者发现,诗中草本之属有一百多种,木本之属有五十四种,鸟类有三十八种,兽类有二十七种,昆虫和鱼类有四十一种,关于手的动词就有五十多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翻社科院文研所扬之水先生的《诗经名物新证》。《诗》主要以抒情言志为主,抒情诗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即滥觞于此。《诗》中表现出的对现实的关注,对政治的敏感和强烈的道德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后世诗歌强调缘事而发,反映时代,其对现实性和思想性的要求,正是继承了风雅精神。比兴手法成为创作的圭臬,借形象有所寄托,触物动情,情景交融,言在此而义在彼,形成了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诗美世界。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