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病媒生物监测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展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蚊、蝇、鼠等至少各选一种监测方法,重点在居民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监测,监测点首选重灾区,每个区、县(县级市)至少按方位设2~4个有代表性的灾民安置点进行监测。一、蚊虫密度监测(一)成蚊密度监测1、诱蚊灯法将诱蚊灯悬挂于帐篷、临时住所等室外,悬挂高度离地面约1.5米,挂灯位置要远离二氧化碳源(厨房、火堆等)环境,避开强光源,周边5米内没有大的遮挡物,两个诱蚊灯之间相隔至少200米。于日落时开灯,次日日出时,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蚊虫密度指数=诱蚊灯捕获蚊虫总数/灯数(单位:只/灯·夜)2、人工小时法每个灾民安置点选4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定点定人,日落后1小时,用电动捕蚊器,室内分别捕蚊15分钟,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可以用电蚊拍代替电动吸蚊器。蚊虫密度指数=捕蚊数目总和(单位:只/人工·小时)3、人诱停落法每处生境选择避风遮荫处,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15:00-18:00),诱集者暴露一侧小腿,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被引诱的伊蚊并持续30min,将捕获蚊虫用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停落指数=捕获雌蚊数/(人数×30min)×60min/h[单位:只(人·小时)](二)蚊幼密度监测1、布雷图指数随机抽样调查50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户的定义:每个家庭、集体宿舍/单位办公室/酒店的2个房间、农贸市场/花房/外环境/室内公共场所等每30㎡定义为一户。布雷图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2、幼虫勺捕法沿着大中型水体(河、湖、池塘、室内积水和建筑工地积水)岸边,每隔5米选择一个采样点,用水勺迅速从水体中舀起一勺水,计数其中蚊幼(蛹)的数量,计算幼虫密度。该方法用于洪涝灾害后的蚊幼密度调查。幼虫密度(只/勺)=采集蚊幼(蛹)总数/总勺数。二、蝇类密度监测(一)粘蝇条(纸)法每个监测点(灾民安置点)选10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以12平方米左右为一个房间计算),分别悬挂3个粘蝇条,总计30个粘蝇条,24小时后查看粘蝇条上的蝇种及数量,记录粘住蝇类总数及蝇种(特别是优势种)。蝇类密度指数=粘住蝇类的总数/粘蝇条总数(单位:只/条天)(二)目测法每个监测点(灾民安置点)选厕所、垃圾堆(桶)周边、临时住所内外境各2处,目测苍蝇数目。观察蝇类停留面的蝇类数目,3分钟之内计数两遍,以数目较高者数字为准。条件允许时,可以用数码相机对蝇类停留面照相后再计数。三类环境的蝇类密度指数分别取平均数,作为相应环境类型的密度指数,以总均数作为监测点蝇类密度指数。蝇类密度=观察到的苍蝇数/停留面总面积(单位:只/平方米)三、鼠类密度监测(一)鼠迹法检查灾民聚居区帐篷内、周边环境、垃圾站点、厕所等累计1000延长米的鼠迹(包括鼠洞、鼠粪、鼠咬痕迹及鼠道),记录鼠迹数目。鼠密度=鼠迹鼠/检查距离(单位:处/千米)(二)鼠夹法在现场每晚放鼠夹100只以上,其中外环境每5米布放一个,室内每15平米布放一只。翌晨收齐所投鼠夹,记录有效夹数、捕获鼠种及数量,折算成每100只夹的捕获鼠数即为鼠密度。鼠密度=(捕获鼠只数÷有效夹总数)×100%(单位:捕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