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一、地位:为高考做准备的第一次复习二、特点:全面、细致三、态度决定一切,一切从心开始四、有冲劲,踏实肯干的精神(1)课前:熟悉教材,完成知识点填空(2)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笔记要点(3)课后:及时梳理、练习巩固中国古代史总体结构距今约170万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一.时间范围二.阶段划分六个时期中国古代政权(王朝)演变秦(楚汉战争)西汉新东汉(前221)(前206-前202)(前202)(公元9)(25--220)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前2070)(前1600)(前1046-前771)(前770-前475)(前475)东周东汉(25--220)魏(220--266)蜀(221--263)吴(222--280)西晋(280--316)十六国东晋十六国(316--)东晋(317--)北魏(439统一)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周隋(581)宋齐梁陈(420----------------------------589)北朝(439--581)南朝(420--589)隋(589)隋唐(581--618)(618--907)唐五代十国西夏(1038--1227)辽(916--1125)金(1115--1234)金(1125)北宋(960)北宋南宋元(907--960)(907--979)元明清(979)(1127--1276)(1271--1368)(1368--1644)(1636--1912)(1276)1.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2)奴隶社会起止时间: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经历时间:前2070年—前476年朝代:夏—商—西周——春秋(3)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前221年2.秦汉时期时限:前221—公元220年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朝代:秦朝—西汉—东汉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限:220—589年特征: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形成第一次高潮朝代: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4.隋唐时期时限:581—907年特征: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朝代:隋朝—唐朝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时限:907—1368年特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政权并立,形成民族大融合第二次高潮和统一趋势加强6.明清时期朝代:五代十国—辽、北宋、夏并立—金、南宋对峙—元朝时限:1368—1840年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朝代:明朝—清朝(前期)先秦的政治制度(必一1第一节,选1商鞅变法专题)先秦的经济(必二1专题第1至4节)先秦时期的文化主流思想(必三1第一节)先秦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必三2全专题)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政治先秦时期制度演变---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中央机构设置地方机构设置商鞅变法---背景、措施、结果、评价经济农业---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部门、技术商业---产生、商品、市场、货币文化--思想、科技、文学、文字、艺术《指南》P.1考点展示1.分封制的含义、目的、内容(诸侯的权利和义务)、特点、影响及结果2.宗法制的内容、目的、特点、影响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5.商鞅变法背景、措施、评价(选修1)一.政治史夏朝公元前1600年??原始社会商朝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西周春秋战国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历史脉络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B\等级森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C\世袭君主尚未建立绝对集权(没有中央集权)夏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原始社会商朝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西周春秋战国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历史脉络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B\等级森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C\世袭君主尚未建立绝对集权(没有中央集权)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朝——前2070第一个国家政权1、出现公共权力(国家的特征如监狱、军队等)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制度?特点?“传贤”原始禅让制“传子”“公天下”“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是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保留着氏族社会许多特点——如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当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号令各个部族,表明它刚刚从氏族社会组织中脱胎出来,还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概念阐释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朝——前2070第一个国家政权1、出现公共权力(如监狱、军队等)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二)商朝——前16001、内服、外服制度2、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3、神化王权制度?特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二)商朝(1)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王畿(jī)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A.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B.地方有封侯和伯,候、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自我测评1:商代的附属国和西周的诸侯国的区别:文史知识库甲骨卜辞商人凡事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灸,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占卜的内容、结果以及日后是否应验,都刻在兆纹旁边,叫做“卜辞”。商朝中央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叫“卜”。兆卜辞《史记∙殷本纪》载:商朝的相权力很大。伊尹作为开国功臣,在汤灭夏桀和奠定政制中起了很大作用。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了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期中太甲暴虐无道,不理政务,伊尹将他放逐,令他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请他回来执政。商朝人崇信鬼神,凡事皆占卜。不论战争、祭祀、渔猎、农事,都先向鬼神问卜,所得结果写在甲骨上。留有占卜痕迹的兽骨探究: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1、一种手段,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2、王权还不很强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也有限。3、迷信,社会落后;结论:商代不存在中央集权。周公是《封神榜》里最具计谋的人物。周灭商后,国土面积空前增大。在当时,没有先进的电讯设施和交通工具,更没有导弹这样威慑力超强的现代武器。如果你是周公,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巩固国家政权?•夏商版图:河南省中北部和山西、河北两省的南部、山东的西部。•周版图:甘肃东南部、陕西中部、河南、山东全境、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大部和京津两市,版图较之夏商两代至少翻了两番。周公1、背景:2、概念:3、目的:4、概况:A、分封对象:B、分封重要侯国:C、分封内容:D、诸侯权利和义务:二、封邦建国-分封制:周朝的政治制度1二、封邦建国-分封制:周朝的政治制度11、背景:社会动荡。目的:巩固统治,周公分封。2、概念:封邦建国,拱卫王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广建封国,拱卫王室。诸侯也分封下属。均要尽权利义务,维护统治)3、概况:(1)周王(国家最高统治者)分封A、对象?阅读下列材料: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曪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请分析,1、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2、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共有四类:一是同姓亲族,二是功臣,三是殷商的降族,四是原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三、四也可合称为先代贵族)。目的是:①广建诸侯,拱卫王室;②进一步扩大西周的统治;③对殷商降族的分封可以减少抵抗,便于监督管理;④诸侯承担各种义务,有利于加强周王室的共主地位。二、封邦建国-分封制:周朝的政治制度11、背景:社会动荡。目的:巩固统治,周公分封。2、概念:封邦建国,拱卫王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分封下属,尽权利义务,维护统治)3、概况:(1)周王(国家最高统治者)分封A、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功臣、姻亲、原附属国、殷商降族、被商灭的古国1、背景:社会动荡。目的:巩固统治,周公分封。2、概念:封邦建国,拱卫王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分封下属,尽权利义务,维护统治)3、概况:(1)周王(国家最高统治者)分封A、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功臣、姻亲、原附属国、殷商降族、被商灭的古国B、内容:土地(核心)、人口、物资、武装C、权利与义务:(政\军\经)。D、主要封国:图(2)诸侯对下属再次分封二、封邦建国-分封制:周朝的政治制度1西周分封示意图你能从地图里发现什么?结论:封国的名称成为了姓氏的来源之一找找你的姓氏来由齐白石:功臣吕尚封国齐鲁智深:周公长子伯禽封国鲁。找找你的姓氏来由许文强:周武王封神农氏之后代文叔于许,建立许国陈坤:周武王封舜的后代妫(guī)满于陈。1、背景:社会动荡;延续内外服制度。目的:巩固统治,周公分封。2、概念:封邦建国,拱卫王室,巩固周王室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分封下属,尽权利义务,维护统治)3、概况:(1)周王(国家最高统治者)分封A、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功臣、先代帝王后代B、内容:土地(核心)、人口、物资、武装C、权利与义务:诸侯在自已的疆土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拥有世袭统治权;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D、主要封国:图(2)诸侯对下属再次分封二、封邦建国-分封制:周朝的政治制度14、影响:积极(1)扩大势力范围,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稳定秩序,巩固统治。(2)贵族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3)传播周文化,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局限:诸侯独立性强,易形成割据势力。分封制的演变:周初大举分封春秋名存实亡战国被郡县制取代秦朝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统治者认为秦朝速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诸亲,孤立无援,故初大封子弟。汉初,分封确实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后来诸侯王野心渐长,最终导致了“七国之乱”。西晋初建,为抗衡门阀士族,统治者大封同姓。后导致“八王之乱”的爆发,成为西晋国的重要因素。明太祖朱元璋希望利用皇室力量维护朱姓政权,广兴分封,以致他死后爆发了藩王夺权的“靖难之役”清初,迫于进取中原的需要,统治者将明朝降官分封为异姓王。但因势力渐大,与清庭抗礼,最终爆发了“三藩之乱”。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1、目的:2、概念:3、渊源:4、内容(1)核心:(2)体系:5、作用:1、目的:巩固分封,解决分配和继承矛盾2、概念: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实质:血缘政治、贵族政治3、渊源: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4、内容(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2)家国一体,血缘关系与政治权力结合。(3)体系:严格大小宗体系;大小宗是相对;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政治隶属关系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父子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嫡长子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大宗小宗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中,各阶层关系既是家族隶属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宗法等级。另方面表现为“周王—公、侯—大夫—士—皂役”的行政等级,二者紧密结合。5、作用:当时:(1)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政治隶属关系。(2)通过血缘亲疏,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贵族“世卿世禄”特权.(3)利于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结合,强化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及地位。后世:(4)宗法制某些原则逐渐嬗变为封建宗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