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分类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二)社会制度(三)人口状况(四)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五)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六)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精华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一)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二)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渗透(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分类(一)什么是教育制度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列等。(二)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就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支型(苏联)学制单轨(美国)学制(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分类双轨(西欧)学制双轨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双轨学制是指为统治阶级子弟和劳动人民子弟分别设立学校系统,他们是同时并存、互不相通的学制形态。这种学制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的西欧各国,于19世纪后半期成型。一轨学术教育,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预备学校或家庭教育另一轨职业教育,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国民教育(小学)—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缺点: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单轨制(美国)单轨学制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和连续没有特定的限制,中等以上教育阶段中分化出来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学校系统在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上基本相同,且都与高等教育相通。从下而上的结构,即小学→中学→大学。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优点:由于单轨制有利于教育的逐渐普及,对现代生产与科技发展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缺点:教育仍是不平等的;大学学费高昂。美国学制分支型学制(前苏联,我国)它是一种混合型学制或中间型学制,介于单轨型和双轨型之间一种学制,即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单轨制,高中教育实行双轨分流。其结构为:前段——基础阶段实行义务教育;后段——中等阶段实行教育分流: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以初等教育为基础部分,20世纪后半期则以初中教育为基础部分。特点:上通下达,左右畅通;评价: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又有双轨学制中学术性一轨的高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中等教育面临地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比单轨学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现代学制发展趋势是传统的双轨制在向单轨制发展,更多国家教育制度向分支型学制方向发展。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深化充实着教学内容,带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育、远程教育)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满足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举例说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劳动力并不需要经过学校培养。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限于狭小的范围,类型单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的大、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幼儿园。(二)社会制度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并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结构与学制的重要因素。举例说明:•唐代学校教育制度(中央官学“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双轨学制的产生就有重要的政治原因。不同国家义务教育年限长短的不同有其重要的经济原因。三品以上五品以上七品以上八品以下(三)人口状况人口状况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改革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以下说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必然对学制有影响。教育投资教育规模教育结构调整教育对象:人教育规划制订(四)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举例说明: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6岁时大脑重量已达成人的90%,余下的10%是在其后十年中长成的,6岁至16-17岁是可能接受系统科学知识,身心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把其后的10-12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五)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借鉴外国学制中的有益经验中外教育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改革学制时,一方面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本国具体实际来进行,同时对外国学制中的有用之处也要学习。例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后,虽然两国尚在敌对,但在建立学制时仍然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制度。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日本基础学制借鉴美国学制(六)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精华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一)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有结束期提前、由高班到低班逐级普及、使学前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加强联系和衔接的趋势。幼小衔接的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是将之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幼儿园阶段为全面的素质准备。帮助幼儿为入学作准备的最终目的,乃是为其适应终身学习做准备。因此,入学准备不应当是急功近利的,而应当是对幼儿长远发展有利的素质教育。幼小衔接是针对儿童发展上的过渡期,在幼儿园和小学所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如前所述,过渡期的儿童兼具学前和学龄的特点。因此,完全把小学的一套搬到幼儿园,把衔接变成让幼儿提前上小学,是显然违反过渡期幼儿的特点的。现代学前教育更多的走向了一种小学化倾向。衔接工作立足于素质教育不是一句空话,在素质教育轨道上的衔接工作在其着眼点和落脚点、教育的具体目标、手段、方法和评价标准等等方面,是根本区别于目光短浅的小学化衔接的。(二)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强调普及性、强制性、公共性,它的实施和发展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必然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最基本标志之一。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必须走义务教育之路。实现义务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普及,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长远来看,适当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不仅是经济由“汗水经济”向“智力经济”转型的现实要求,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各阶层能够实现充分流动、推进社会公平的最合理途径。从当下的现实而言,我们也需要通过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延缓农村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缓解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恶化的就业形势。一个国家能走多远,首先决定于它的教育能走多远。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从而奠定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政府的一种责任和努力的方向。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及早地实现,不能退却,更不能犹疑。(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渗透现在强调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结构主要由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部分组成。普通教育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为学生将来升学或就业做准备。职业技术教育则属于专业教育,包括各种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以及在职职工的各种技术培训。是对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院三级结构。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文化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在层次结构上,重点发展高等专科层次教育,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城镇第三产业的高等专科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科结构应重点发展应用学科,有针对性地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优先保证国家重点产业、教育国防军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师资力量和设备效率,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加强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和校际合作,通过扩大学校招生人数来扩大高校办学规模。坚持就是胜利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三、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一)积极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义务教育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三、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一)积极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一,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义务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接受的。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否则国家法律机关将强制执行。第二,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动员社会国力量捐资助学,学校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和监护人负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必须走义务教育之路。实现义务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普及,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三、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结构主要由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部分组成。普通教育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为学生将来升学或就业做准备。职业技术教育则属于专业教育,包括各种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以及在职职工的各种技术培训。是对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三、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保持的比例,从国外的发展情况看,两者的比例大至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中等教育尚末普及、经济还不发展的情况下,普通教育所占的比例大于职业技术教育。第二种是中等教育接近于普及、高等教育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经济发展较快的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则呈上升趋势。第三种是中等教育普及后,高等教育已达到大众化时,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所占比例小,二者相互渗透、逐步向综合化、多样化方面发展。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三、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上述三种情况基本反映了两者发展的比例和规律。我国目前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处于第二种情况,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由第一种情况逐步向第二种情况过渡。从总体情况看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这种上升的职业技术教育比例不能没有限制,一般来说,职业技术教育比例最高保持在40%—50%限度内波动。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三、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从我国目前教育发展情况看,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青少年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第二,充分挖掘中等专业学校潜力,并有计划地把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业中学或增设职业班。第三,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招生,逐步形成从初级到高级,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三、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紧密结合,拓宽训练范围,城乡各有侧重,基础教育配合,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委的教育。第五,在办学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并鼓励集体、个人和其它社会力量办学。第六,以建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方面承担培训师资任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