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兴起孔子孟子荀子创始人发展改造系统完整蔚然大宗人数之多沉重打击春秋战国秦?“焚书坑儒”汉成为正统?“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知识·梳理丞相李斯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制曰:“可。”“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阳。”——以上均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受抑•“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对外与匈奴“和亲”;•对内轻徭薄赋;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汉书·食货志》积极:●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西汉社会的稳定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发愁啊!怎么办?董仲舒看我的!汉武帝汉武帝的“雄才大略”1、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2、建立内朝外朝制度3、实行察举制4、盐铁官营,发展经济5、打匈奴,通西域6、开辟丝绸之路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3)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1、下列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为什么会提出这些主张?(目的?)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天人合一”“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材料二:‘‘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五:“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天意”、“天志”的自然法规。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名和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材料六:“三纲五常”发挥儒家仁政思想目的:维护封建专制和和等级制度。目的: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②“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发挥儒家仁政思想加强君权抑制暴政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董仲舒的主要主张:“罢黜百家,表彰六经”(1)思想上:(2)政治上: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家大政,实践德政,推行教化;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②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3)教育上:2、独尊儒术的措施:(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逐渐被确立为正统思想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大一统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有一定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为什么?二、太学的出现1、设立者:2、性质:汉武帝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3、太学的影响:(2)对社会风气: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3)对统治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4)对儒学: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中央官学——私学官学汉代学校系统太学地方官学——郡国学政治管理人才做官…………察举制教育+选官•察举制科目:孝廉、明经……各个时期的统治思想“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无为”(道家)儒家思想小结:春秋战国秦西汉初期西汉中期时代的需要先秦儒家思想特点:①带有理想化色彩;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关于修养(道德规范)和理想(治国原则);③思想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民间学派)•董仲舒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而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神秘化.(官方学说)典例展示阅读以上图片回答问题:(1)上述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怎样的贡献?(2)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孔子孟子董仲舒各个时期的统治思想“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无为”(道家)儒家思想小结:春秋战国秦西汉初期西汉中期时代的需要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教授将人在世间的成功因素总结为“四个‘行’”:首先自己得行,其次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也一定得行,还有你自己的身体也得行。(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时间先秦汉代魏晋隋唐方式世袭推举兼有考试考试依据贵族德才门第成绩1、选官制度的变化(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2、确立——隋朝;完善:唐朝;发展:北宋;强化:明清。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这些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来看待这种现象?(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3、影响:积极:⑴儒生即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是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⑵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⑷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消极:⑸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⑹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⑺导致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⑻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首先自己得行董仲舒这个“读书虫”,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实际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可他整天钻在书房里,研读儒学。春日,万紫千红开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寒来暑往,三年没有踏进后花园一步,因此,人们称赞他“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目不窥园”。其次得有人说你行汉武帝即位的当年,下诏“海选”。……既是“海选”,就要不设门槛地选人才。这次,董仲舒“举首”,考了第一名。——《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