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张兆强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三节血管生理一、血管的功能特点1.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大动脉2.分配血管:各器官的供血动脉3.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微静脉4.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5.容量血管:静脉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1.动脉血压的形成①循环系统内有血液充盈是前提条件。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人约7mmHg。②心脏射血与外周阻力是相互作用的因素。③主动脉、大动脉有弹性。使血流连续,缓冲血压的波动。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降低所达到的最低值。脉(搏)压(pulse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平均动脉压(MAP):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等于舒张压与1/3脉压之和。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脉(搏)压:30~40mmHg(4.0~5.3kPa)平均动脉压(MAP):100mmHg(13.3kPa)动脉血压有个体、年龄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压逐渐升高。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收缩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增大;搏出量减少→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收缩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缩小。收缩压的高低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2)心率:心率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舒张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缩小;心率减慢→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舒张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增大。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舒张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缩小;外周阻力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舒张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增大。舒张压的高低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4)弹性贮器血管的缓冲作用: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降低→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搏压明显增大。(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关系:血量减少或血管容量增加→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血量增加或血管系统容量减少→搏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二)动脉脉搏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四、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一)静脉血压1.外周静脉压:10~18mmHg2.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和腔静脉在右心房入口处的血压。正常值:2~6cmH2O。决定和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①心脏射血能力;②静脉回流速度。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重力对静脉(动脉)血压的影响静脉有较大的可扩张性。人站立时,心脏以下的静脉扩张,多容纳400~600ml的血量→回心血量减少→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称为体位性低血压。机体通过收缩阻力血管和加快心率,可使动脉血压很快回升到正常水平。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三)静脉血流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占体循环总阻力的15%。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对血流的阻力静脉回流速度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心肌收缩力心脏收缩力量强→心舒期室内压低→对心房及腔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大→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右心衰时,体循环淤血。左心衰时,肺淤血和肺水肿。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2)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取决于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3)体位改变:人从平卧位变为直立时,心脏以下的静脉扩张,多容纳400~600ml血液→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直立性低血压)。在高温环境或长期卧床的病人更明显。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加上静脉瓣,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称为静脉泵或肌肉泵。(5)呼吸运动吸气时胸内压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呼气时则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呼吸泵。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五、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一)微循环的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动-静吻合支通血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网后微静脉微静脉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微循环的组成1.直捷通路: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快。功能:使部分血液尽快回心。2.动-静脉短路:环境温度升高时开放增加。功能:调节体温。3.迂回通路:交替开放,5~10次/分,安静状态时,约25%的真毛细血管网处于开放状态。功能:物质交换。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三)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1.微循环对血流的阻力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最大,血压降落也最大。在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为30~40mmHg,中段为20mmHg,静脉端为10~15mmHg。毛细血管血压的高低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与后阻力的比值。此比值为5:1时,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为20mmHg。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1.微循环对血流的阻力①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灌不好)→毛细血管血压降低。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小静脉和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血流淤积在毛细血管内(流不顺)→毛细血管血压升高。③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的比值为5:1时,灌流最匹配。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毛细血管床的开放与关闭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呈交替开放状态,5~10次/分。在安静状态下,骨骼肌组织中约有20%的真毛细血管网处于开放状态。意义:使微循环的血流量与局部的代谢水平相适应。当局部组织的代谢加强时,真毛细血管网的开放频率加快,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四)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1.扩散:最主要的方式。CO2、O2、Na+、Cl-、葡萄糖等。2.滤过和重吸收:H2O。3.吞饮:血浆蛋白。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EFP)。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动脉端的EFP为12mmHg→组织液生成。静脉端的EFP为-8mmHg→组织液重吸收(回流):90%→毛细血管,10%→毛细淋巴管。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炎症,右心衰,左心衰。2.血浆胶体渗透压: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3.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过敏反应。4.淋巴回流:丝虫病。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1.心脏的神经支配(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去甲肾上腺素(NE)→心肌β1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cAMP浓度升高→激活蛋白激酶A(PKA)→心肌细胞内的功能蛋白磷酸化: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①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②房室传导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③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正性变力作用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①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1)L型钙电流和If电流增强→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增加→心率加快。2)Ik通道关闭速度加快→K+外流衰减加快→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加快→自律性增加→心率加快。②房室传导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房室结细胞L型钙电流增强→0期去极化的速度加快、幅度增加→房室传导速度加快。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③心肌收缩力增强:正性变力作用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平台期Ca2+内流增加;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终池释放Ca2+增加;肌钙蛋白与Ca2+的解离加快;肌质网的钙泵对Ca2+的摄取加快;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④心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平台期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右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窦房结为主,其效应以改变心率为主。左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心房肌和心室肌为主,其效应以改变收缩力为主。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乙酰胆碱(ACh)→心肌细胞膜M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PKA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内的功能蛋白脱磷酸化:①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②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①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钙电流和If电流被抑制→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ACh作用于M受体后,通过G蛋白激活窦房结P细胞膜上的IkACh通道→K+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超极化→到阈电位的距离延长→自律性降低。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②心房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激活IkACh通道→K+外流增加→复极化加快→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Ca2+内流减少。心房肌Ca2+通道被抑制→Ca2+内流减少。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房室结慢反应细胞钙电流被抑制,表现为动作电位0期Ca2+内流速度减慢、Ca2+内流量减少→0期去极化的速度减慢、幅度降低→房室传导速度减慢。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右侧心迷走神经以支配窦房结为主,其效应以改变心率为主。左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房室结为主,其效应以改变房室传导速度为主。心交感紧张心迷走紧张迷走优势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血管的神经支配(1)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收缩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大动脉和大静脉甚少,毛细血管无分布。节后纤维→NE→α受体→收缩(强)β2受体→舒张(弱)①分布密度不同皮肤血管>骨骼肌和内脏血管>冠脉和脑血管。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1)缩血管神经②平时有紧张性活动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广泛,多数血管只接受其单一支配,平时有紧张性活动,称为交感缩血管紧张,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紧张性加强,则收缩加强;紧张性减弱,则收缩减弱(即舒张)。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1)缩血管神经③当支配某一器官血管床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兴奋时,该器官的:1)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2)微动脉收缩>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毛细血管血压降低→组织液生成减少,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增加;3)容量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舒血管神经①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微动脉,兴奋时释放ACh→骨骼肌血管平滑肌的M受体→骨骼肌血管舒张→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平时无紧张性活动,激动或准备作剧烈运动时才兴奋,使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心血管中枢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center)。1.脊髓心血管神经元2.延髓心血管中枢(1)功能上,延髓心血管中枢神经元分三类:①心迷走神经元→心迷走紧张。②控制心交感神经的神经元→心交感紧张。③控制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神经元→交感缩血管紧张。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延髓心血管中枢(2)解剖上,神经元分布于四个部位:①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脊髓中间外侧柱心交感神经元交感缩血管神经元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延髓心血管中枢②舒血管区:在延髓尾端腹外侧部→抑制缩血管区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