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调查报告专业: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班级:2009级6班学号:20095198姓名:邓启康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调查报告随着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开发扶贫与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为尽快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为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落实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特开展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调查问卷活动,此活动由重庆大学学生在各自的家乡请农民兄弟完成。此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让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了解农村,了解国家政策,深入实践,努力做一个关心粮食与蔬菜的人。调查结果如下(由于调查问卷的数量十分有限,故只能大致描述。)调查现象本次调查问卷共设4个大项,34个小项,主要调查调查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以及对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了解情况,还有对政府的期待与建议。调查问卷设置项目较全面,体现人性化设计原则,能较好的反映农民兄弟对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了解情况。能较科学的摸清贫困人口底子,摸索出科学客观、便于操作的两种对象识别标准,为准确识别政策对象及其比例测算、制定帮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农民的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于农业收入(含养殖)与外出务工或经商收入。其家庭人均收入支出大约为1197—2000元。其家庭开支主要用于教育以及吃饭等。大多数农民有外出打工经历。而导致家庭或周围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有教育负担重,抚养负担着,赡养老人负担重等。几乎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都没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及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他们都觉得参加医疗保险后都减轻了自己的经济负担。最遗憾的是此次调查没有调查到贫困户且他们都没有参加过相关的扶贫项目。也没有得到相关的贫困补助甚至对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的技能培训完全不知道。大多数农民对本地区的农村低保政策不够清楚。当然对本地区或者本村落实的扶贫开发政策不够清楚甚至从没听说过。对2009年起我国扶贫标准是人均年收入1196元不知道。当地政府也从没公开征求过群众意见,对村中的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也不清楚。对农村困难群体是否有同时享受低保和扶贫优惠政策的情况不清楚。大多数农民认为政府的扶贫和农村低保政策对农村困难群体有较大帮助。对所在地有无摆脱贫困后又返贫的现象不清楚。但有农民反映所在地有困难村民脱贫后继续享受着扶贫或低保待遇的,有的甚至是村干部的家属。所在地没有农村困难群体接受过个人,企业或者慈善组织的捐助。甚至对政府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其发展农副业生产的政策不清楚。同时农民兄弟认为对脱贫最需要的是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资金的支持以及技能培训加个人努力。而且几乎所有人认为政府现有的积极扶贫的相关政策和农村低保政策不够实在,形式多于实际。同时大多数人对我国政府改变贫困现状抱无所谓态度。同时大多数农民希望政府及时传达中央政策,做到村务公开,调拨的资金少开源节流。调查分析通过此次调查,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不只是农民兄弟自身有问题,而且我们的政府在传达政策,在落实政策,取信于民方面做的确实不到位,也有很多不足,需要诸多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民的问题1.对自身权益的漠视,不关注,没有维权意识。很多农民对政府的不负责任行为,不了了之。使政府自身没有压力感与紧迫感,得过且过。2.农民素质普遍较低,有一种顺民思想,对很多政策的实施缺乏监督意识,还有就是对官僚有一种畏惧心理。3.资金短缺,信息不灵。调查中发现,贫困群众普遍思想观念落后,有新技术也不敢轻易尝试,人家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盲目跟从,结果往往导致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不好。一些思想较为活跃的农户,想通过发展生产致富,却苦于缺少正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一些农户想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种养项目,但苦于缺少发展资金,难以实施,想贷款又因缺少担保抵押,银信部门不放贷,只得放弃。(二)政府的问题1.对政策的传达很不到位,对政策的落实也很不到位。传达信息的手段原始,不敢大胆创新,从而造成信息闭塞。2.政府官员的执法不严,以及自身的贪污腐败,难以取信于民。当然有问题必有原因,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农民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受的教育普遍程度普遍较低。(二)对政府的施政,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容易造成腐败,灰色收入。(三)信息渠道的闭塞,有效地传播机制没有形成,传播方式太原始。(四)农业技术没有被传播开来,技术员没有深入田间地头去指导实践。(五)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没有走出“稻谷+稻草”的传统模式,生产效益低下。(六)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差。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需要从农民与政府两个方面下手解决,治标不治本是不行的,具体如下:1、扶贫标准提高后,农村低保标准应相应提高。今年,国务院根据统计部门测算结果,将我国扶贫标准从1067元提高到1196元,而农村低保标准仍然没变。据网上查阅的数据2008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结果,年人平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农户食品消费支出是940元。根据农村低保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贫困农民的最低生活,参照结果分析,农村低保标准应调整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940元为宜。2、全面综合考虑,设置对象识别指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核心是准确识别扶持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对象的识别指标现行政策都是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一定数值为标准。由于农民生产经营体制是以户为单元,收入和支出无需记帐,各农户年实际人均纯收入无法准确认定。因此,设置对象识别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农户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住房条件、生活设施、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以及家庭收入构成等,形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个指标来认定。识别对象时,应按照以人为主、人户结合的原则,严格坚持个人申请、村小组评议、村级复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工作程序,首先由识别对象提出申请,村评议小组民主评议排序后,村民委员会复议,初步选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经公示和驻村干部签字把关后逐级上报审批。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和县级审批结果都要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对象识别公平、公开、公正。3、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分类分档实施救助。将老弱病残等靠自身努力无法改变基本生活状况的困难家庭,列为A类对象,进行重点保障,实行全额补助;其他特殊生活困难户列入B类对象,实行差额补助,其中有劳动力的同时实施扶贫扶持。对扶贫开发对象,则区别不同情况分类实施扶持。对贫困人口有劳动力而没有致富产业的,着力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对贫困人口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收入低的,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技能和适应性;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其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或者根据农户自愿实施搬迁扶贫。4、加大监督力度,建立举报平台。努力实行村务公开,可以利用电话举报,信箱举报,以及在全村实施网络村村通工程,传播国家政策与农业科学知识,定期请专家在当地为农民答疑,解决技术难题,集体授课等。用知识使农民真正武装起来。创出致富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此才是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根本之道。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数据网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