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乐市协神学区北青同小学“互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应用)研究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乐市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积极探索“三通两平台”资源运用的高效模式,创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新策略,根据新乐市教育局和协神学区的统一安排部署,现就北青同小学“互联网+”智慧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引领,以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创造条件探索开展智慧教育,推动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与方法,逐步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支持的教育生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智慧应用与创新。(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实现学校智慧教育网络化,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在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作用。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教育网络的建设工程,建设完2善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数据和资源的衔接融通;建设完成覆盖全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学校智慧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机制,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依托新乐市公共管理平台建成我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形成相对完备的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主要任务:1.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入实施“互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应用)研究。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必先行。“互联网+”智慧教育研究的顺利实施,同样离不开各学校教师研究团队的积极参与。学校要秉承“以科研为先导”、“向科研要质量”的宗旨,努力探索智慧教育的实施策略。(1)营造教育科研氛围,树立科研兴校意识。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快速通道和捷径,广泛组织、吸纳、鼓励、支持教师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参与教育科研是办不一样教育的有力保障。学校要通过智慧教育研究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教科研能力、科研精神。(2)健全科研运行机制,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学校健全“互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应用)教育科研网络,配备专人3负责该项目教育科研的日常管理及科研培训工作,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加强课题研究,增强实效性。(3)做好课题顶层设计,发挥研究带动作用。教育局教研中心深入调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现状,开展“互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应用)研究提出课题研究指南,引领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育水平,探索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形成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2.研制评估标准,创建面向中小学的“智慧教育”校本评价和激励机制。(1)利用“三通两平台”中教育管理公开服务平台和校园网,及时展示有关“智慧教育(智慧应用)”研究成果,交流经验,营造宣传、激励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师积极开展智慧教育研究的网络氛围。(2)定期举办“智慧教育(智慧应用)”优秀成果、先进个人评比。如:“智慧教育”研究论文、课件评比;“智慧教育”优质课展评;“智慧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智慧教育”成果推广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等等。通过评比活动的开展,表彰先进,推广经验、成果,促进“智慧教育”新模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4(3)制定中小学“智慧教育(智慧应用)”评估标准,及时组织评估,持续推进学校、教师智慧应用水平向纵深发展。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基础上,形成“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二、“互联网+教育行动”教育重点内容(一)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以及新乐、新乐市信息安全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充分依托和利用“三通两平台”的实施,打造“互联网+教育行动”的信息高速路。提高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教学应用的实践探索。(二)“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互联网+”智慧校园,实现学校网络信息全覆盖,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积极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多措并举,确保到2022年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5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学校实现所有教室配备智能终端教学设备、所有教室有线入网、教学活动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使学习终端基本满足学习者需求。基本实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信息化环境。(三)“互联网+”校园安全随着平安校园建设的步伐加快,“互联网+”校园安全成为我校保障校园安全的新举措。“互联网+”校园安全以新乐市教育云安全管理平台为核心,实现学校及校园多个安防系统的全面融合与统一管理,简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提升我校的综合防范能力。实现管理平台与手机APP平台无缝对接,通过手机APP软件登陆到安全管理平台管理学生信息、在校情况,家庭作业、考勤、教师应用平台等实现电子学生证的定位、跟踪、亲情通话等功能。(四)“互联网+”课堂教学依据教育信息化国家战略部署,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利用“互联网+”打造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互动式“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是个性化的互动学习平台,通过利用教育新乐市资源公共平台功能,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共享,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内容支持。学校开源节流创造条件开设“电子书包”智慧课堂,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终端学习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学生可以随时收听老师的讲课内容,老师也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6进展与状况,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业负担,又让老师教学更轻松、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家长可以通过终端学习工具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指导与监督,实现师生间、学生间及家校间互动交流学习。(五)“互联网+”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教育行动,全面推进新乐市“一师一优课”的优质资源,融合各种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基本建成具有学校特色、能够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分学段分学科、动态实用的教育资源平台。逐步建立全校师生共建共享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建设工作机制,实现包括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普遍共享,并输送到全市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班级,实现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普遍性使用。依托新乐市级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智慧校园,积极拓展基础设施能力,建设覆盖学校教师个人及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如学生空间、教师空间、校长空间、班主任空间、学校空间、教育机构空间等),形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和共享环。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打造围绕各应用模块的“网络学习空间”。三、“互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应用)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本项目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以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为发展目标,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7第一阶段(2019年1月—6月):深入了解、分析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现状,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智慧教育水平测评工具,了解现状,掌握存在问题,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研究方向和着力点。第二阶段(2019年7月—2021年6月):以“面向应用、突出重点、照顾全面、加强管理”为原则,系统推进研究的深入实施。智慧应用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关键所在,要全面实施“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科技创新、家校共育、大数据分析研究,要着重引领学校、教师创新实践,进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重建,探索学校“互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应用)实施策略和优秀案例。同时加强研究项目的管理,有督查、有指导,有引领、有激励,并且注重经验、成果的推广与应用。1.教研中心根据实际确定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智慧应用评估标准定期组织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以评促发展。2.学习并掌握一至二项实用的教学应用工具,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常态化教学应用。线上线下结合,组织教师个性化培训,由教师自己选择个性化菜单,让每一位中小学教师熟练掌握新技术并应用于日常教学,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结合中小学、幼儿园“互联网+课堂”现状,创新教学、教研模式,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8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形成教师网络自主研修风尚。4.利用城域网、校园网宣传展示优秀案例、典型做法;定期组织“智慧教育”研究成果展示与评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师生信息素养比赛等活动。5.适时组织启动会、推进会、专题研讨会、交流会、现场会、总结会,为“智慧教育”研究提供行政保障及交流平台。以市区学校、中心小学、信息化优质学校为龙头带动中小学信息与教育融合策略的研究,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实现教与学的高效契合。第三阶段(2021年7月—2021年12月):项目验收评估,经验推广。学校全体教师进行研究总结,经教研中心组织专家组验收后,先进个人颁发证书。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建立学校“互联网+教育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互联网+”教育行动中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互联网+”教育行动。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教育的推进。学校将加强领导,落实职能,监督检查“互联网+”教育行动的建设任务和落实情况;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信息9化工作的安全、有效推进和实施。(二)制度保障把“互联网+”教育行动作为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和学校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教育行动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教师“互联网+”教育行动工作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执行各级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规政策,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三)队伍保障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学校将强化“互联网+”教育行动的研究、教学以及工作贡献等方面的考核。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互联网+”教育行动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学校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建设。由学校校长领导并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由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学校骨干教师和有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由教导处具体操作实施,加强领导和管理,使完成本课题研究得到有力的组织保障。课题组织机构:10组长:董文平副组长:连慧娟成员:安英敏、李云霞、朱玉霞、孟朋飞、杨燕、霍玉霞、李娟(四)落实经费投入。学校每年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包括课题研究),保障“互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应用)课题研究顺利实施。学校有计划的将公用经费用于信息化资源配置、优质网络课程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培训等。(五)做好技术服务支撑。完善学校技术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等专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新乐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导。鼓励探索“互联网+教育”运行服务新机制。(六)设备保障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课题研究组成员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人办理一张新乐市级图书馆阅览证,学校图书馆为课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