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诗经两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经两首(二)蒹葭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蒹葭《蒹葭》《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第一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第二章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第三章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芦苇白露秋水景语即为情语,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再现意境,把情感推向高潮。诗中主人公的是怎样一个形象?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1.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象征着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是愿望。2.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描写艺术形象特点写法蒹葭、霜露、秋水凄清的秋景情景交融、渲染气氛在水中央的伊人可望不可及虚实相生上下追寻的青年执著追求重章叠句朦胧美1.主题的朦胧写爱情写理想写隐士朦胧美2.意境朦胧。景色:秋晨雾霭、烟水迷离。“伊人”身份不确定,若隐若现,可望不可即。主人公的追寻如梦如幻、如醉如痴。情景交融,相辅相成。1.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行动。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含蓄美2.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含蓄美1.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三章句式结构,诗意既相似,又有发展,表达感情更深刻,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2.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第一章压ang韵,第二章压I韵,第三章压I韵。音乐美比较《关难》与《兼葭》有什么不同?1.内容上《关睢》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2.表现手法上《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三百零五篇。3.《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孔子形容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课堂检测2.《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谢谢观赏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